下载全文
在教学中要有效的发挥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活泼有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
(一)针对性运用激励性语言
新课改背景下,更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语言时,必须按照这一要求做到针对性运用。小学阶段,学生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再加上年龄小、好动等特点,故教师在选择激励性语言时,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简单来说,教师要事先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对其生活学习情况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调查,条件允许的学校可建立相关档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针对性的激励评价,从根源上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二)合理运用口头激励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行为等,教师要及时予以赞许表扬,特别是对学生的进步要充分肯定,多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提高,但激励的同时也要使用批判性语言,从学生层面来说,合理批判也是一种激励。比如,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失误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批判并引导其改正,让学生重归正途,更好地开展学习。通常情况下,运用激励性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踊跃发言,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传统教学模式下即便学生知道答案,往往也不会举手回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束缚,充分灵活科学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引导鼓励其向其他同学分享正确答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避免直接生硬的点评,而是以激励性语言尊重其观点,以此增强其奋发上进的精神和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肢体激励语言
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激励性语言并非指单纯的口头语言,同时还包括肢体语言,这两种语言相对而言,后者更形象具体,能够极大地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和谐课堂环境。比如,对于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教师可带着微笑向其投以和蔼期许的目光;对于需改进的行为,则微笑摇头以示告诫。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中并非每位学生都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时如果教师点名批判,无疑会破坏教学氛围,不但将对该学生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影响,故而教师可选择走向学生,并以眼神告诫鼓励其用心学习。
(四)树立正确激励观念
课堂教学评价要避免盲目性,做到科学、正确地评价,这也是让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提高自身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首先,注重公平性。实际教学中面对每位学生,教师都要做到不偏不倚,确保学生心理平衡,进而信任教师、尊重彼此。比如,针对学困生,要适度鼓励其学习,严禁因其不够优秀而一味鼓励,这样只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而针对学优生,要避免过度鼓励,或是由于其足够优秀轻视鼓励,以防学生骄傲自满或得不到成就感丧失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全面性。课堂教学评价要立足于实际,避免受学科或是情感的影响,做到全面合理的评价。最后,注重对比性。众所周知,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每位学生的优缺点不同,故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从客观角度进行评价,避免一味地主观评价,以此激励学生发扬长处,及时改正自身缺点,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小学语文怎么运用激励性语言
(一)表扬过程要因人而异
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因材施教地培养学生,同样这也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激励性语言时也要因人而异,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和激励方法,以避免学生对于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倦怠。这样的评价更具个性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容易接受。而为了达到因人而异地评价学生,我们就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真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具体来说,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是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与学生谈话、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与生活等,力求做到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了解。二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教师可详细记录下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如发言情况、认知基础、薄弱环节等,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
(二)教师自身要练好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即时、即地性,要求生动、活泼、形象、丰富,这源于教师平时正确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教学素养。教师的语言风格、个人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练好基本功,多学习、多看书、多实践,重视日常教学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此外,还要加强交流与讨论,可定期与本校教师开展交谈会,或利用远程教育的优势,与校外优师、名师交流心得与体会等,这样更能促进教师自身基本功的提高与强化。
(三)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评价行为不仅能起到积极的课堂导向作用,还会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形成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具体来说,科学的学生评价观包括三方面:一是公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偏爱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或者淘气的学生。
即要体现评价的公平与公正,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在教师心目中的平等地位,否则教师的课堂评价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二是全面。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学中我们要打破学科界限,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发展,实现评价客体的全面化,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横纵结合。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指出优势与不足,激励学生前进,同时又要进行适当的横向比较,让学生有一个努力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他人心目中的榜样,这样更能激励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怎样运用激励性语言
一、课堂教学合理应用激励性语言
有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语言艺术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合理的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时候,教师在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在学生的心里引起不小的反响,也可能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语文兴趣。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言行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密切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多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
激励性语言包括所有能激励和鼓舞学生的语言。这些语言的特点就在于它们都具有良好的刺激性和鼓励性,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激励性语言有“你的观点很有创意,你一定是认真思考过了”“你真棒,能够解达这么困难的问题!”“你的答案虽然还有缺陷,但是你积极发言的精神和态度值得大家学习”等等。实践证明,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合理的使用激励性语言可以极大地改善课堂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共同语言。
二、因人而异科学采用激励性语言
因材施教是应用激励语言教学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有针对性的应用激励性语言。例如,在进行《苦柚》这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课文的深层含义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当先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时教师可以说“这篇课文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学们能看出作者想要通过苦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当学生们给出不同的理解时,教师应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出最佳的答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有没有同学可以对上面说的这些理解进行总结呢?”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语文教师在应用激励性语言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使用不同的激励性语言。
三、丰富形式有效使用激励性语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进步和积极表现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许,但是对于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也要进行恰当适度的批评,这种适度的批评指正有的时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激励。例如在学习《最大的麦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篇课文想要表达的道理,但是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出现一些偏差,例如,当教师提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让学生挑选最大的麦穗时,可能有学生回答“为了让学生们比赛,看看谁最厉害,谁最聪明。”当学生给出这样的答案时,教师不应该直接否定,而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你的回答很有意思也很有想法,不过你不妨多读几次课文,看看之后你的答案会不会有所不同。”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激励性语言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在很多时候,当教师给出一定的问题时,学生都知道正确答案,只是没有人愿意回答,这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
当学生发言完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可以多使用激励性的肢体活动,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可以面带微笑用和蔼期待的目光看向学生,当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时轻轻点头给予肯定,而当学生的回答出现一些错误和问题时则面带微笑地轻轻摇头。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若直接点名批评,会影响学生的心情,这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面前,轻声提醒学生。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应用一定的激励性语言。例如在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这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给作者写回信。对于学生在信中表达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鼓励,也可以在评语中表达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对于优秀的习作,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朗读。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给学生写一些鼓励性的小卡片,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有一些学生个性较为内向,平时不敢主动与教师交流,通过这种书面鼓励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运用激励性语言的措施
一、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使人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然后导致个人向某种目标前进的行为,达到目标,获得某种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完成。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不断激发它呢?于是,我在课堂上运用目标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竞争激励法、尝试激励法、成功激励法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机。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多种激励性方法,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二、以激励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参与教学活动,但那是一种被动的参与,这种参与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反而会强化学生的消极性、被动性和依赖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我觉得,学生正在成长之中,他们仅仅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不会自发地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要使学生有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评价中又注意引导学生评估优点,往好处看,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另外,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激励性的语言,积极主动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就是教师要主动走到每个学生身边,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主体。学生一旦感到自己被老师关注和认可,就会出现主动乐学的情景,这种情景下进行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通过运用激励性策略,对学生参与行为充满期望,多肯定,多鼓励,坚持肯定性评价,从而产生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入最佳发展境界。
三、以激励为手段,形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这样一幅情景:教师有绝对权威,教师意志决定一切,教学中存在强制、训斥、威胁和鄙视的现象,师生关系疏远、紧张,缺乏心灵的沟通,本来应该充满愉快和成功体验的教学活动却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甚至会厌倦的。
在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我要求学生找最好的方式劝说同学,许多学生都不愿开口,于是,我告诉他们,“把我当成你们的好朋友,你们一起来劝说我,好吗?”“你们会帮助我的,对吗?”“我相信你们的能力。”这下,孩子们兴趣来了,争先恐后来说,那时侯,我根本就不是老师了,而是他们的个同学,于是课堂变得极为活跃,收效很大,事后一反思,才知道,吸引他们的是我的角色的变化,让他们产生信心的是我鼓励的话语,因为这种朋友式的合作学习让他们感到非常有情趣,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促进了学习,同时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我认为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中不良师生关系的一次积极和彻底的纠正。
四、以激励为手段,营造出和谐的育人环境
为学生创设出充满情感、激励气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进行积极思考,达到“不治而治”的境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比单纯的语言效果更佳。俗话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给学生创设发挥“为师”潜能的环境,使他们由一贯当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的角色,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创设出“人人为生,个个为师”的氛围。如“谁来帮帮他?”、“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让大家都来学习”。二是创造性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积极地思考,激活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也激活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小学语文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怎样调动积极性
2.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3.小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有哪些
4.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5.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6.2020小学语文品味语言与阅读方法
7.小学语文学习技巧及方法介绍
8.小学语文作业激励评语
9.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总结
10.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