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中班主题>中班课程教案7篇

下载全文

中班课程教案7篇

中班课程教案第1篇

  活动目的:

  1、知道景德镇市著名的瓷都,有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四大传统名瓷

  2、能大胆地将自己对瓷器的观察了解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图片,引出活动

  ——教师:“这些图片上面都是什么?我们江西有个地方就是这些物品的著名产地,谁知道在哪里?

  ——幼儿讨论交流

  2、出示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图片幼儿观察了解。

  3、结合幼儿用书玩游戏

  活动反思:

  由于《瓷都景德镇》这个活动需要感受瓷器的多种颜色的区别,我带幼儿在之前就作了很多有关知识上的铺垫。例如“青”色到底是什么色?通过涂画七色彩虹,让孩子们明确了青色在科学上准确的诠释是介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颜色,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解释为天蓝色,如“青天”,就是指蓝天。这样在活动中认识青花瓷时,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为什么上面只有蓝色花纹的瓷器叫作青花瓷。我还带孩子们一起请出“白色宝宝”来调出各种粉色,对比没加白色以前的鲜艳,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粉色的'粉润和柔和。当活动中我出示粉彩瓷问孩子们有什么感觉时,他们都说上面的颜色粉粉的、柔柔的,很像放进了“白色宝宝”。

  还有,在教材上的活动准备中需要带孩子参观瓷窑了解瓷器的制作过程,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就上网搜集了制作瓷器过程的图片和视频,在多媒体教室播放给孩子们观看。有了这样比较直接的感官接触,孩子们很好地记住了瓷器制作的五大步骤:拉坯、利坯、施釉、画坯和烧窑。当活动中介绍颜色釉瓷时,我说颜色釉瓷就是制作瓷器第三个步骤不用透明色施釉而是用各种颜色的釉施在瓷器身上,小朋友们一下就明白了,还大声告诉我他们觉得颜色釉瓷最漂亮,最神奇。至于玲珑瓷,是四大传统名瓷中幼儿接受最快的。我播放了几张在手电筒照射下闪闪发光的玲珑瓷,还有一张没施釉之前上面很多小洞的瓷盘图片,然后告诉孩子们这种瓷器上用镂雕技术雕刻了很多有规律的“玲珑眼”,所以名叫玲珑瓷。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学习认识了四大传统名瓷之后,我利用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和孩子们一起玩“我说你猜”的游戏,以此加深孩子们对四大传统名瓷的印象和了解。另外,我还用准备好的四个瓷器(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玲珑瓷各一个)实物和他们玩游戏,我指到哪个瓷器,谁先说对名称的,就可以来抱一抱、摸一摸这种瓷器,孩子们对这个环节特别感兴趣,个个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整个活动基本实现了三个教学目标,幼儿绝大部分都能说对四大传统名瓷的称谓,并且对号入座,不会弄错。在大胆表述自己对瓷器的感受和了解方面,很多孩子的表现都还不错。还有一小部分幼儿无法做到运用恰当的语言诠释自己的想法,这还需要我继续加强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的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中班课程教案第2篇

  活动意图:

  中班的幼儿语言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具体运用时,总是词不达意,特别是量词的运用。因此,针对我班幼儿对量词的学习需求,结合新年的到来,我设计了这节《过新年》的语言活动。将量词渗透进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发现量词,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和运用量词,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和提高,培养了他们语言的迁移能力。

  活动目的:

  1:学习量词:双、条、顶、挂、……

  2:学习正确运用量词,培养语言迁移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及扩散思维。

  活动准备:图片(一幅由六张小图组成的大图)、礼物若干。

  活动进行:

  一、学习量词:

  1:分组看六幅小图:幼儿自由探索图上有什么?各有多少?

  2:请幼儿代表讲述看到什么及多少。

  图一:一辆雪橇车、一个篮子、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挂香蕉、一把伞、一顶帽子、一辆小汽车、一条围巾、一双手套。

  3:引导探索:说每个东西有多少时,数字后面有一个词,如:一辆小汽车的“辆”、一双手套的“双”、…… (这些词就是量词)。

  每个物体不同,它用的'量词也不相同,一把伞就不能说成一棵伞、一顶伞,说它们的时候要将量词分清楚。

  4:师生一起运用量词讲述其它小图内容。

  二、运用所学量词:

  1:运用量词讲述六张小图拼成的大图。

  重点理解不同的物体要用不同的量词。

  2:根据大图的情节,转移到送礼物的活动。

  (圣诞老人拉着雪橇车,给小朋友们送礼物)

  让幼儿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说一句完整的话,注意量词的运用。如:我准备了一双手套。

  3:游戏:《换礼物》

  新年到,新年到,幼儿园里真热闹,

  你做伞,我做帽,互换礼物哈哈笑!

  要求幼儿儿歌念完后,和好朋友换礼物时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送给你一双手套。

  伸延活动:

  找量词,培养幼儿的语言迁移能力。启发幼儿观察和回忆周围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并能用恰当的量词说出来。

中班课程教案第3篇

  幼儿园优质课中班语言:划圈儿的小小鸭

  (一)内容简介

  鸭妈妈有六只可爱的小宝贝。一天,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到水边去玩,小鸭子们游得可快活了。可是,天生残疾的小小鸭在水里老是兜着圈子,朋友们都嘲笑它,它伤心极了。

  一天,河边来了一只狐狸,其他小鸭子都迅速地游上了岸,只留下小小鸭还在河里兜圈圈,可怜的它能逃脱狡滑的狐狸吗?

  (二)主题分析

  故事主要描述了一只天生残疾的小鸭,因为游泳只会在原地打转,受到了大家的歧歧视。没想到正因为这个缺陷,使它帮助兄弟姐妹逃脱了狐狸的伤害。众人眼里的“弱点”却给大家带来了“好运”。这样的故事,正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故事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评价周围的同伴,在学着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渐渐明白要接受朋友的优点,同时也要宽容别人的弱点。

  (三)情节分析

  故事的开始温馨而又让人充满期待,但事情却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完美。鸭妈妈三了一只天生残疾的小小鸭,正当大家为之沮丧的时候,小小鸭的残缺却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最后,每个人都接受并且欣赏起小小鸭,故事有了一个让人感动的完美结局。孩子们的情感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曲折而跌宕起伏,并感受到彼此宽容、彼此欣赏的温暖。

  (四)角色分析

  故事的主角——小小鸭,虽然天生残缺,但它心地善良,对快乐充满着渴望。其实每个人都像这只小小鸭一样,有无法改变的弱势,面对这样的情形,有人逃避,有人自卑。可是小小鸭的经历却告诉我们:即使是弱势,有时也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坦然去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故事中的鸭妈妈、众小鸭、小动物们似乎就象征着现实生活,人们总是更容易接受美好的事物,而对于那些“缺陷”、“不足”时而不屑、时而嘲讽。同样,生动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要同情“弱者”,也要宽容别人的“不足”。

  (五)图画分析

  1.画面构图、色彩

  故事画面简单,而故事的情节性比较强,逐幅图片较连贯完整地讲述着故事,更容易将孩子的情绪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来,心情也会随着故事中小小鸭的经历而有所起伏。

  小小鸭战胜狐狸,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故事的高潮。可以先让孩子们看小鸭们获救的.结果,再来猜测小小鸭是怎么战胜狐狸的,这样或许能更好地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2.图画中蕴藏的细节

  故事画面简洁,没有太多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细节供孩子细致观察。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孩子对页码的关注,从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观察页码对孩子记忆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同样也是有所帮助的。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有不少对话,可引导孩子观察画面,大胆猜测人物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对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感受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讲述故事时的语言要和故事情节的意境相吻合,要表现出小小鸭的伤感、自卑,动物朋友的冷漠,狐狸的愚蠢和故事结局时的幸福,这样会有助于幼儿理解作品的内涵。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中班孩子的社会性不断在发展,他们已经能开始与同伴友好地交往。虽然他们能接受同伴的优点,却很难容忍朋友的缺点。当别人有了错误或者过失,他们经常会嘲笑、指责对方,少了一份同情和宽容。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对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将此内容设计为两个活动方案,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充分地观察画面,想象人物的对话,讲述故事的内容;另一方面,在故事情节的高潮处,可以给孩子们留下悬念,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大胆猜测故事的结局。同时,孩子们在体验小小鸭“奇特经历”的过程中,又能懂得对同伴的缺陷要接受和宽容,而不能嘲笑,进而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往。

  整个活动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在第一次活动中,首先让孩子们观察讲述图片,感受鸭妈妈的幸福期待,在孩子们的心中也萌发对故事的期望。接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小鸭的表情,感受小小鸭受人嘲笑时的伤心难过。最后,在“小小鸭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它会战胜狐狸吗”的悬念中结束活动,也让孩子们对下一次的阅读充满期待。

  2、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图画书,并讲述自己喜欢的情节,感知故事内容。

  (2)大胆想象故事的结尾,并尝试模仿用符号记录。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划圈儿的小小鸭》和PPT课件

  4、活动过程

  (1)观察画面,引发兴趣

  ①出示第1、2页:

  一你看到了谁?它在干什么?

  一猜猜鸭妈妈会有几个小宝宝?它的宝贝们会是什么样的?

  一鸭妈妈和你们一样,希望能孵出六只可爱、漂亮、健康的小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鸭妈妈和它的孩子们的故事吧。

  (2)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①欣赏故事第7~1 0页:

  一你听到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一小小鸭和其他5只小鸭子有什么不一样?

  一为什么小小鸭游泳的时候只会划圈圈? ②欣赏故事第11~1 3页:

  一谁来看小小鸭游泳了?

  一你猜它们会对小小鸭说什么?

  一你怎么知道他们都在嘲笑小小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小鸭伤心的表情。)

  一小动物们的话让小小鸭很伤心、很难过,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鸭子,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引发幼儿对力、小鸭的同情。)

  ③欣赏故事第1 7、1 8页:

  一一天,小鸭子们去河里游泳。瞧,谁来了?

  一猜猜狐狸想什么?

  ④欣赏故事第1 9页:

  一几只小鸭子游上岸躲起来了?谁没有游上来,为什么?

  (3)自由讨论,大胆想象

  一小小鸭会被狐狸吃掉吗?

  一和好朋友一起猜猜,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重点:如果小小鸭没有被狐狸吃掉,那它是用什么办法战胜狐狸的?)

  (集体交流,教师用符号或绘画方式记录幼儿的想象,并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专栏供同伴间互相欣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顶锅盖

  活动目标:

  1、学习发准“盖、怪、菜”等容易混淆的字音。

  2、探索游戏玩法,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

  3、产生对听说游戏活动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过程:

  1、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锅盖,边用手指顶着锅盖,边念儿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气氛,引起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学习儿歌:儿歌里讲了什么?怎样用我们的手来玩“顶锅盖”的游戏呢?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练习发准音:盖、怪、菜等字音。请幼儿做一做顶锅盖动作,启发幼儿探索用手掌当锅盖,用食指顶着手掌心。

  3、介绍游戏玩法。

  (1)幼儿必须边念儿歌边用食指顶着锅盖。

  (2)儿歌念完,锅盖才能去抓住顶着锅盖的食指,同时食指要赶紧缩回,不让锅盖抓住。

  (3)若被抓住,“锅盖”要问:烧的什么菜?被抓住的幼儿必须说出一道菜的菜名,说出来了就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4、引导幼儿学习游戏的难点部分。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各种菜肴的名称,丰富关于菜肴的经验。

  提问:你吃过什么菜?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它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各种菜的名称。

  5、师幼共同游戏。

  6、幼儿结伴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

  幼儿园中班语言详案:老鼠娶

中班课程教案第4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排序的方法装扮圣诞袜,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表现;

  2、体验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活动准备:

  圣诞袜纸样人手一份、棉花、赤豆、黄豆、橡皮泥(红、黄、绿)、雪花片(各种颜色)、盒子、双面胶、记号笔、银笔、糖果、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啊?你们喜欢过圣诞节吗?为什么?

  2.圣诞节的时候,圣诞老爷爷会来给小朋友送圣诞礼物,你们开心吗?

  3.你们猜猜圣诞老爷爷送给我们的礼物是放在哪里的?

  4.看看这样的圣诞袜能放礼物吗?怎么办?

  二.观察比较,引导发现

  1.材料:看看是谁把圣诞袜打扮得这么漂亮啊?

  2.花纹:黑笔宝宝画了什么花纹啊?

  银笔宝宝帮圣诞袜装上了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小朋友还能想出什么花纹?

  3.颜色:橡皮泥的颜色是怎么排队的?豆豆的颜色是怎么排队的?

  4.边观察,边演示

  1)撕去袜统上的双面胶,粘上棉花(小块粘)

  2)用黑笔宝宝画上袜统下的花纹、周围的花纹、中心花纹

  3)用银笔宝宝点缀,画上闪闪发亮的银光灯

  4)用颜色排队的方法粘上橡皮泥

  5)用颜色排队的方法在橡皮泥上粘上雪花片和豆豆

  6)撕去袜子后面的双面胶

  7)找到另一半的`朋友粘起来

  三.创作表现

  1.小朋友想不想做一个漂亮的圣诞袜?

  2.教师重点指导

  1)粘棉花时,要一小块一小块粘

  2)画花纹时,要画得大些,鼓励幼儿创造想象不同的花纹

  3)先画花纹再装扮

  4)颜色和材料的运用要用排序的方法

  3.你们只有圣诞袜的一面,里面不能放礼物,怎么办?

  四.展示交流

  1、幼儿带着自己做的一面圣诞袜去找好朋友

  2、“圣诞老爷爷” 给小朋友送礼物,体验制作圣诞袜的快乐

中班课程教案第5篇

  活动目标:

  1、复习学过的重叠词,如“高高的”、“大大的”、“小小的”、“甜甜的”等,进一步理解重叠词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重叠词。

  2、学习儿歌中的重叠词,并认识词语:蓝蓝的、黑黑的、深深的、密密的。

  3、根据儿歌的'结构特点正确运用重叠词续编儿歌。

  活动准备:

  1、XXX节奏的音乐:录音机,磁性黑板。

  2、许多重叠词和名词的字卡。

  3、11个大体操圈摆放在室内。

  4、儿歌《家》的范文,并在文字边留有空白,便于填充。

  活动过程:

  一、集体舞蹈《可爱的双胞胎》,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并正确运用学过的重叠词。

  1、出示“重叠词兄弟”,进一步理解重叠词的含义。

  引导幼儿观察“重叠词兄弟”,知道他们长得一模一样,是一对双胞胎。

  指导语:“这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重重,弟弟叫叠叠,他们俩从不分开,走在一起叫重叠词。”

  2、游戏“找重叠词兄弟”。

  让幼儿从众多的词汇中找出重叠词,帮助幼儿分辨重叠词。

  指导语:“今天来了许多重叠词兄弟、姐妹,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和我们做朋友。”

  3、学习运用手上的重叠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根据幼儿的能力做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要他说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能力弱的孩子只要用重叠词组词,给予鼓励。(如高高的楼房)

  三、学习儿歌《家》,认识儿歌中的重叠词。

  1、老师用充满感情的声音生动地进行配乐朗诵,请幼儿边欣赏儿歌边注意听听儿歌里都有谁的家。

  欣赏后提问:这首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儿歌里都有谁的家?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的家是怎样的?

  (学习新授词汇:蓝蓝的、黑黑的、深深的、密密的)

  2、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汉字和学习运用新授词汇。

  让幼儿把儿歌范文里新的重叠词找出来,并用这些重叠词组词,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蓝蓝的XXX。

  看谁说得最多,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最后,把重叠词送回家(儿歌范文)。

  四、模仿或续编儿歌。

  1、帮助幼儿模仿儿歌句式续编儿歌内容,要求幼儿运用重叠词,说清楚是怎么样的家,这样的家是谁的家。

  鼓励幼儿说得与众不同,具有独创性。

  2、指导语:“除了儿歌里的人和动物都有家,还有什么东西有家?他们的家在哪里?他们的家是怎样的?”

  最后把幼儿续编的儿歌内容抄出来,集体进行朗读。

  (老师抄的同时,让幼儿一个接一个说出自己续编的诗句,鼓励幼儿声音响亮、清楚、充满自信心)

  五、游戏:找朋友,练习重叠词名词配对。

  老师放音乐,让幼儿手举拼词卡找与自己相应的词汇进行配对,找到就站在场内的大体操圈内组成一对。找好后,让每一对朋友根据下面的节奏创编儿歌。

中班课程教案第6篇

  活动目标:

  1. 学习从高处往下跳到指定区域,发展跳跃和平衡能力,增强腿部肌肉力量。

  2.常识大胆挑战自己,并懂得从高处跳落的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平衡木、动物图片、垫子、画圆圈、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

  师带领幼儿扮演“小伞兵”,边念儿歌边活动身体。(准备活动)

  2. 体验从高处往下跳,学习正确的姿势。

  师:今天我们都是勇敢的小伞兵,要从飞机上跳到地面,场地上的平衡木当飞机,大家自己去试一试。(排队上飞机)

  幼儿自主练习,师观察指导。

  师组织幼儿交流,探讨正确的动作。

  站在平衡木上平举双臂做好准备,然后双脚并拢往下跳,脚尖着地,轻轻落地,双臂自然放下。

  3.游戏“定点降落”。

  师:小伞兵最大的本领就是定点降落,鼓励幼儿对准圆圈往下跳,赏试圆圈的'远近。

  幼儿排队登上平衡木,跳进圆圈,跳得准的获胜,失败的幼儿再到平衡木上挑战。

  4.游戏“紧急救援”。

  调整场地,把四个平衡木围成“树林”,中间放小动物图片。

  师:小动物们困在树林里,小伞兵们赶快去救它们吧。一个小伞兵只能救一只小动物,

  幼儿游戏,师指导。

  5.师和幼儿一起庆祝胜利,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附儿歌(小伞兵)

  小伞兵,蹲一蹲,

  往左扭一扭,一二三四五,

  往右扭一扭,五四三二一,

  拍拍膝盖揉一揉。

  站起身,拍拍手,

  跳一跳,走一走,

  轻轻松松做运动。

中班课程教案第7篇

  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的主题《小鬼显身手》,它通过两段对比鲜明的歌词与速度,创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勤快人和懒惰人。引导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由此喜欢劳动。

  歌曲的主要特点是:

  1、两段旋律的速度对比,如第一段快、第二段慢。

  2、两段歌词的关系对应,如:第一段"他在……他在……他还在……"、第二段"他不……他不……他也不……"。此外歌曲还有需注意的细节:如歌词与日常口语有区别、重复乐句的末尾音高有区别。

  针对歌曲的特点,活动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通过厨师角色贯穿整个歌曲的学习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通过歌曲的对比倾听、图谱的对比观察、动作的对比演示等感受歌词、速度以及细节的区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2.体验歌曲诙谐的情绪,愿意做个勤快人。

  活动准备:

  1.《勤快人和懒惰人》伴奏带、CD机、电子琴。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发声练习

  1.随音乐进厨房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厨房,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厨师"和小朋友问好。教师:大厨师欢迎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好……"

  3.出示图片说说厨师的本领教师:你知道厨师通常有什么本领?

  二、学习歌曲过渡:厨师有那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厨师的歌。

  1.完整欣赏歌曲录音,感知歌曲形象。

  教师:歌曲中有谁?

  过渡:我们再听听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完整欣赏歌曲清唱,感知歌曲速度。

  教师:两段歌曲速度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为什么不一样?

  过渡:我们先来仔细听听勤快人是怎么劳动的?

  3.结合图谱欣赏第一段歌曲清唱。

  教师:勤快人在干什么?

  "他在 炒菜,他在 煮饭,他还在蒸 馒 头" (念一念、听一听、唱一唱)过渡: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勤快人"。

  4、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过渡:勤快人在劳动,可懒惰人却在?

  5.结合图谱欣赏第二段歌曲清唱。

  教师:懒惰人"他不 ?他不?他还不?" (念一念、听一听、唱一唱)过渡: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懒惰人"。

  6、完整学唱歌曲第二段。

  过渡:两段歌曲都藏着同样的小秘密,请你仔细听把它找出来。

  7、结合图谱、动作感知并学唱细节:重复乐句末尾音的区别。

  过渡:我们把两段歌词完整地唱一唱(速度提示)

  8、完整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表现歌曲速度的差异。

  1)师生分角色唱教师:老师先唱"勤快人"、小朋友们唱?

  2)师生换角色唱教师:"勤快人和懒惰人"你喜欢哪一个?那么这次请小朋友唱"勤快人"……三、师生合作表演唱中班教学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团队研修案例一、教材解构:

  本首歌曲在主题的中间阶段进行开展,当幼儿积累初步的劳动认知,感受劳动的辛劳与快乐,通过此歌曲的引出,能让幼儿在模仿成人劳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和熟悉成人劳动的不同形象。《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经典歌曲,本身歌曲结构比较工整,篇幅不长,歌曲关系单纯,一个字对一个音,曲调比较平稳,两段体的乐曲结构有重复节奏,只不过在两段结尾处旋律稍有高低区分;演唱音域也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的形式和内容易于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形象表现的是在厨房劳动的厨师,对幼儿来说也不惧陌生感,唯一具有挑战的是勤快人和懒惰人所表演唱的曲调速度有快慢之分,这对适当提升中班幼儿歌唱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度。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音乐表现活动,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已经具备一定的歌唱表现能力,在控制声音,辨别音高、旋律、速度方面已经积累初步的.经验,在演唱中经常喜欢借助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为了让幼儿熟悉歌词,理解和感受歌曲形象,我们在歌唱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和动作表演还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相对比较容易兴奋,喜欢结构相对工整,有重复感,音乐关系较为简单,喜欢比较轻快活泼、速度稍快的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基本上很适宜中班幼儿年龄段幼儿演唱和表现,歌词形象也能清晰地引发幼儿模仿厨师劳动的场景,体验快乐劳动的成功感。

  研修过程:

  第一次集中研讨此次集中研讨主要根据主题《小鬼显身手》确定主题脉络,各个教学活动在主题行进中适合开展的时机,《勤快人和懒惰人》排在主题进程的中间时段,具有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来源于本身歌曲带有正面和负面两种形象的表现,也激发幼儿对积极劳动形象的肯定、欣赏和喜欢,让幼儿进一步获得劳动的快乐和自豪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通过此次集中研讨,我们初步确定了此歌唱活动在主题开展中的价值和在实施中主要表达的歌曲情感基调是正面快乐的。

中班课程教案7篇这篇文章共27071字。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