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简单平面设计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平面设计》。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分析,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特点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简单平面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对前面所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在掌握了图像获取及图像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把它们应用于平面设计中。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学生,在教学中我通过一般的文本与精美的典型设计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任务设计灵活,这样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比较容易上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发展的空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图书封面作品,甚至有自己个性的封面作品。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平面设计的概念。
②掌握图书封面的组成及一般包含的元素。
②学会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设计图书封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任务需求,引导学生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②通过分组协作创作具有个性的封面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识。
②通过对平面素材的合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图书封面的设计;因为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难点是平面设计的创意;因为初二年学生刚开始接触平面设计,对于合理运用平面素材的能力有限,要设计出有创意的平面图案作品比较难,所以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展示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新。
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探究、协助学习,实践操作等方法,并让各大组的组长负责解决本组学生的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安装了图像处理等软件的学生机
3.本节课课件及相关素材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概念
首先通过一般的文本与精美的典型设计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在欣赏过程中去强烈感受平面设计的优点。
再展示几幅精彩的有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后面的设计创作作好铺垫。
接下来请学生看课本P36理解什么叫平面设计,我再补充讲解(简单地讲就是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人们,让人们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对平面设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展示封面,探究学习
展示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与学生共同分析图书封面的组成(封面、书脊和封底三个部分)。
然后请学生翻开课本P37自己学习“读一读”,强调注意封面(要突出展示书籍内容)的重要性,并划出它们一般包含的元素。
[设计意图]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愉快地学习封面的设计。
3.任务驱动,灵活设计
学习了封面设计后提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设计图书的封面,然后告诉学生设计时还要用到前面所学知识,并让学生一起简要地回顾前面知识(图像的获取及图像的处理)。
展示任务一:设计《中国探月工程》图书封面
提示学生可参考课本中的效果图,也可自己构思设计,并提供相关图片素材及网上链接。
展示任务二:为本校校报《新雨》设计封面
提示学生能力较强的可选择任务二,并提供《新雨》内容简介 ,学生要先阅读,再设计。图片可借用D盘上的图片素材(学生机上有),也可上网查找。
学生活动:小组(2人)灵活选择任务,自主探究、协作设计
组长活动:负责解决本大组疑问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个别问题
作品提交:
学生完成设计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索意识及创新能力。
4、展示评价
展示一些学生作品,让学生举手表决有创意的作品和失败的作品,然后进行对比评价,分析存在不足及优点所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平面素材及评价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5、教学小结
借助课件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6、拓展延伸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2-3人一组)合作设计一个平面作品参加校级比赛,主题不限。
五、说教学特点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而后又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封面的设计。接着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通过自学与协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
第三、利用展示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与创新精神。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简单的图案设计》。我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大块对本节课的说课方案进行了设计。
一、 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在七年级(下)和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已学习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学生已充分理解了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具备了分析、设计图案的基本技能。在学习了全等图形以后,学生就已经学会了利用全等变换设计简单的无缝隙拼接图案,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意在通过对漂亮图案的欣赏、分析,使学生逐步领略图案设计的奇妙,逐步掌握一些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因此,本节课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总结应用 ,也是本章的难点 。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了解图案最常见的构图方式:轴对称、平移、旋转……,理解简单图案设计的意图。
B、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设计出简单的图案。
(2)能力目标:
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目标:
A、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增强审美意识.
B、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难点:分析典型图案的设计意图。
4、教法分析
A、尝试指导法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这种教学模式重视超前尝试,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B、分层次教学法
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地安排提问的内容和方式,精心设计随堂练习。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发现,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预期的发展和提高。
5、学法分析
分组讨论法
(1)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唯能力
(2)有利于学生培养集思广益的技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复习全等变换中所学的图案设计方法。
提问:
1.我们已经具备了简单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用最基本的几何元素——点、线设计与制作图案;
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矩形设计、制作图案;割补、无缝隙拼接。
2.下面的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活动目的:在学生熟悉的问题中,复习简单图案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平移、旋转变换实际上就是所学过的全等变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
第二环节 探索新知
内容:各小组充分讨论教材所示图案的形成过程,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
你能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分析如图中各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吗?你是怎样分析的?与同伴交流。
对教材给出的六个图案通过观察、分析进行议论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图案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方法,为学生自己设计图案指明方向。其中图(1)、(2)、
(3)、(4)、(5)、(6)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旋转适合角度形成(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每个旋转的角度和旋转的次数及旋转中心的位置),另外图(2)、
(3)、(5)也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轴对称变换形成(可以让学生指出对轴对称及对称轴的条数),图(2)还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形成。
目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通过亲身体验归纳总结三种图形变换的不同特点及特征;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理解;经过简单地复习平移、旋转的概念,为下面图案的设计作好理论准备。
效果:通过对漂亮图案的欣赏、分析,使学生逐步领略图案设计的奇妙,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为后面分析较复杂图案所运用的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分析的合情合理即可。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内容:
1.欣赏下图的图案,分析这个图案形成的过程,仿照图中的某个标志设计一个图案,与同伴交流,并简述你的设计意图。
2.欣赏上图中的图案,并分析这个图案形的过程。 提问:
1.基本图案是什么?有几个?
2.分析同色“爬虫”、异色“爬虫”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图案是由三个“基本图案”组成的,它们分别是三种不同颜色的“爬虫” (绿、白、黑),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图中,同色的“爬虫”之间是平移关系,所有同色的“爬虫”可以通过其中一只经过平移而得到;相邻的不同色的“爬虫”之间可以通过旋转而得到,其中,旋转角度为120°,旋转中心为“爬虫”头上、腿上或脚趾上一点。
目的:
内容1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熟练掌握三种变换方式,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整体上掌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这是本节的模仿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图案的设计风格,将其中的一些图案更换成其他图形,再经过适当的加工即可,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互相促进、共同学习。
内容2是密铺图案的代表。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图案的分析、欣赏,使学生逐步能够进行图案设计。该例题能够运用三种变换方式。
实际效果:
学生经过前两个环节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的特点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问题1,2,3的回答,进一步完善对合理选择变换方式的把握,是对这一章的学习由理论上的探求迈向实际应用的第一步。通过问题串的解答,利用图形不同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图形世界,形成初步思路,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受。通过图形间的变换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变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变化的组合得到,体会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下节课《简单的图案设计》做好知识储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0页图4.4.1给出了5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4.4.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多边形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和初步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思考及想象、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并了解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规律。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 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通过四边形的识别,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空间中的图形。而由所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将来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最后一部分的试一试,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2、 重难点突破法
书中是以实物图形的表面形状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分类,多边形的.有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要自己动手画出图形。其次,在引出多边形时,应加强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而在多边形的分割时,通过多个图形的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猜想分割的规律,从而突出了重点。
分析平面图形构成是能否找出或画出其中所包含多边形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深化。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试一试中的图案,应给让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在明确了基本构成后,应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外到内或有大到小等)说出所含的图形,就能找出所有所含的图形,从而使难点消化,最终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大胆猜想。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实物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平面图形的相关内容.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使得观察、猜想、讨论与分析一起进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六、作业设计
p143课后练习相对容易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但课后练习2,要说出理由,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首先分成小组讨论。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适当启发引导。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的平面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描述校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志物。
师:我们学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一下校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
学生描述,注意纠正错误的说法。
2.描述例1情境图中标志物所在的方向。
出示例1情境图,指名描述。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唤醒学生所学知识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利用例1的实景图开展复习很自然的过渡到在实景图基础上绘制示意图,并且把平面图和实景图中的实物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用示意图表示例1情境图中的标志物。
(1)如果要将例1情境图中的操场、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和教学楼用示意图表示出来,该怎么绘制?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建筑物的表示方法和绘制时要注意建筑物所在的实际方向。
(2)学生绘制示意图。
2.感悟平面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
从学生绘制的示意图中,选择把上方分别定为东、南、西、北的四幅示意图进行展示。
这四幅示意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
相同点:建筑物所在的方向是相同的,示意图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之间关系是相同的。
不同点:示意图上方定的方向不同。
师:为了便于交流,地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3.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
(1)出示例2“我们学校的示意图”。
师:这幅示意图上方表示的是什么方向?
生:上方是北,箭头指的方向是北。
师:示意图的下面、左面和右面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方向呢?
预设:
①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找到各方向。
②根据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特点找到各方向。
(2)看示意图,描述建筑物的位置。
①师: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生:示意图中,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在操场的南面。
师: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生:示意图中,体育馆在操场的左面,就是在操场的西面。
②学生独立填写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教学楼在操场的()面
图书馆在体育馆的()面
大门在教学楼的()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面
操场在图书馆的()面
操场在体育馆的()面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答案,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师:操场怎么在图书馆的西面,又在体育馆的东面呢?
引导学生明白参照物体不同,描述的方位会有不同。
师:在刚才的填写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大门在教学楼的南面,教学楼在大门的北面,它们的方向正好相对。
设计意图:创设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而且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和空间观念。
4.我来当导游
(1)(做一做)学生根据描述标明天安门地区示意图中的建筑物。
(2)用所学的东、南、西、北知识和了解的天安门地区建筑物知识,当导游进行介绍。
学生先在小组内介绍,然后指名全班介绍。
设计意图:熟悉的天安门地区的建筑,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来当导游”的设计,更促进学生积极地调动所学的东、南、西、北知识参与到建筑物位置关系的介绍。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3题。
按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2.练习一第4题。
学生在地图上圈出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五岳”的名称体会空间方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练习一第6题。
学生填完后,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填写互相说一说小兔、小羊、小马和小狗分别住在小鹿在的什么方向?
设计意图:不同类型的巩固练习易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一的第6题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充满童真的孩子们,会有很多的理由而产生很多种的填法,也因此会促进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在地图上辨认东、西、南、北?
四、平面镜
集体备课组成员:仲沛东,葛志华,彭荣生,姜第林,梅震,王小林,蒋志娟,毕云水。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用来解释简单现象。
2.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4.介绍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课后制作一个潜望镜。
教具准备:
演示器械、 平面镜、潜望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所用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做平面镜,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镜前物体的像,你知道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吗?那我们就用实验来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课堂实验
1.学生实验:
教师先介绍实验器材,做课本P67“做一做”的实验。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直立在桌上,在玻璃板前、后各放一支相同的粉笔A、B。
实验步骤:
①移动玻璃板后的粉笔B,使它与粉笔A在玻璃中所成的像重合,这时粉笔B的位置就是粉笔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位置。
②移开粉笔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否出现粉笔的像?
得出结论:白纸上没有棋子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
提问:(1)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2.学生再次进行实验:
①观察并比较像与物体(粉笔)的大小;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粉笔A和粉笔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加以比较。……
③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评价得到的结论。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师补充说明:
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垂直。
三、讲授新课: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我们来看一下,怎样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教师举例并演示: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如课本P68图3-39)
(课本P68图3-39)
教师补充说明:物体与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平面上表示,其实是关于表示镜面的直线成轴对称的。
四、课堂练习
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一些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教师适当指导,讲解。
五、联系实际,生活实例
平面镜的应用:
1.古代妇女对着铜镜梳妆。。
2.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3.某些店里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空间。
……(学生看课本P69,并思考,举例)
教师说明:平静的水面、光亮的金属、平板玻璃也能看作是平面镜。
(适当涉及“光污染”的有关实例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联系课本P70“生活、物理、社会”对凹面镜与凸面镜的知识稍做讲解。
(2)学生思考与作业 P70“WWW”中的题目。并完成《学习指导》、《课课练》上的相应习题。
(3)预习“光的反射有关知识”。
一)引入新课
1:要在平面内确定一个地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
2:练习如图 你能确定各个景点的位置吗?“大成殿”在“中心广场”西、南各多少个格?“碑林” 在“中心广场”东、北各多少个格?
二)新课
1:我们可以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你能表示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吗?(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2: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成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上或向右为正方向,水平位置的数轴叫横轴,铅直位置的数轴叫纵轴,它们的公共原点叫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其它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4: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过该点分别向横轴、纵轴作垂线,垂足在横轴、纵轴上对应的数分别叫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
例1 写出多边形ABCDEF各顶点的坐标
y
A B
F O C x
E D
5:想一想
(1) 点A与B的纵坐标相同,线段AB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2) 线段DB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6:练习P131 做一做
三:小结
(1)怎样画平面直角坐标系?
(2)怎样求平面内点的坐标?
(4) 知道点的坐标怎样描出点?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到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能读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收集各种平面图,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方向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是:学看平面图。数学课上你们已经学过了“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怎样确定方向吗?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些图标,请同学们按要求找到它们在图上的位置。大家推选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上来。注意:其他同学可以用手势指出方向,同时看他们贴的对不对。
接着进行游戏,再来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学生按要求贴。如果错了及时指出,贴对了要鼓励)
活动二 学习认识平面图
(课件出示平面图)这张平面图能看懂吗?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医院平面图。)
连接器,消火栓、安全通道在哪呢,上来找一找。
(随着学生介绍点击这些图标颜色变深)这些图标有一个名称,(课件显示:平面图上出现“图例”二字。)图例是平面图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它能帮助我们快速看懂平面图。
为了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平面图上通常画这样的图标,(课件显示:点击图标,颜色变化)这个图标也有一个名称:(课件出现“方向标”三个字),方向标也叫指向标,它是用来帮我们确定方向的。它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北。
门诊楼在医院的什么位置?
活动三 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
除了医院平面图,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平面图,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平面图?学生交流自己的经历。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来一起看看。(课件展示各种平面图,)
看来,生活中的'平面图真不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比如,有一次老师去工人医院看医生,走进医院大门,呵!医院太大了,它的布局和规模跟我们县城的完全不一样。我要找的专家门诊在哪里呢?这时我看到了医院的楼层平面图,于是我很快就找到了我要找的专家门诊。有了平面图多方便呀!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能会去很多地方,借助平面图也能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方便。
活动四:借助平面图游览动物园
(出示课件:动物园平面图)这有一张动物园平面图,它能帮助我们很快的了解动物园的情况。在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同样的图,拿起来,看一看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学生回答)
大家发现了吗,图的左上角有一个什么?(方向标)
(如果有孩子自己发现了,要及时鼓励:你真细心。)它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现在我们对动物园有了一些了解。大家想看哪些动物馆呢?大家先商量一下,每个小组选出你们最想看的一个动物馆,找到它,在图上做好标记,看清楚它在动物园的什么方向?开始吧。(生讨论,师巡视)
学生介绍商量的结果,利用课件做上记号。
(显示做标记的动物馆,)想一想,按什么顺序游览呢?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开始吧。
(学生讨论,动笔画,师指点。)
请一位同学介绍路线图。(课件显示:出现箭头显示方向)
按路线图去游览动物园。(课件点出活动画面,适当点出画面内容。)
大家想一想,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来看懂这张平面图的?(图例、方向标)
(边说边板书:看懂图例)还有呢?除了图例帮助了我们,还有吗?我们还得弄清方向(板书:弄清方向)。
活动五:观察校园准备学习画平面图
学会了看平面图,还要学着画一画。下课以后同学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学校里都有些什么。它们分别在校园的什么方向,选好自己喜欢的形状和颜色做图例,作好记录。下节课我们再画一画,还要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画的学校平面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会,因此平面图形这一节课由此而产生.平面图形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空间观念基础上,对有关图形知识的一个再知过程。它是对学生空间观念,基本图形知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种综合培养。首先课本p140页图4.4.1给出了5幅形状各异的物体照片,向学生提问是否能画出它们的表面形状。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例子,由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由学生动手得出的5个图形,引出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的分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7个图形,思考当中那些是四边形,由四边形巩固并加深多边形,接着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完成多边形的分割。最后的试一试以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优美图案结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的平面图形,刚好与刚上课时的图4.4.1遥向对应,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的设定与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创设的丰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并在实践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
由于在平面图形这节课中,除了要学习多边形的相关内容是重点外,还要经常识别图形或画图,因此观察并分析出图形的基本构成是平面图形这节课的关键,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也是本节课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平面图形的学习,巩固有关图形知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掌握多边形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和初步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
2、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思考及想象、欣赏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重点: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并了解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规律。
难点:在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基本构成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法选择
1、 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思路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通过四边形的识别,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空间中的图形。而由所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将来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最后一部分的试一试,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2、 重难点突破法
书中是以实物图形的表面形状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分类,多边形的有关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要自己动手画出图形。其次,在引出多边形时,应加强多边形的识别及分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而在多边形的分割时,通过多个图形的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猜想分割的规律,从而突出了重点。
分析平面图形构成是能否找出或画出其中所包含多边形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深化。因此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分析,充分展开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再加以适当的引导。特别是试一试中的图案,应给让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出图案的基本构成,在明确了基本构成后,应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外到内或有大到小等)说出所含的图形,就能找出所有所含的图形,从而使难点消化,最终突破难点!
四、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的观察猜想为主,要求学生多观察,大胆猜想。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有实物图形的基础上了解平面图形的相关内容.另外,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还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主要采取积极引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
利用直观形象的图案模型来体现本节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使得观察、猜想、讨论与分析一起进行。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六、作业设计
p143课后练习相对容易操作,让学生独立完成。但课后练习2,要说出理由,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可以首先分成小组讨论。如果感到有难度,可以适当启发引导。
简单平面设计一等奖说课稿这篇文章共41985字。
《自相矛盾一等奖说课稿》:1、自相矛盾一等奖说课稿 《自相矛盾》是中国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一个寓言故事。它以简洁,形象,传神的人物和情节描述,生动地传达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大智慧。分享了《自相矛盾》的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教材:
《幼儿园学前班一等奖说课稿《动物怎样过冬》》:1、幼儿园学前班一等奖说课稿《动物怎样过冬》 在孩子们眼中,小动物就是我们人类亲密的小伙伴。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和小动物有关的问题,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幼儿园学前班说课稿《动物怎样过冬》,希望对你有帮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