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生动的小泥人》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塑作品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古代、现代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2)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3)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设计、制作及评价的一般过程和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发现→创造的过程,掌握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把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有趣。
四、教学活动准备
由于条件的限制,粘土泥用橡皮泥或黄泥代替。牙签、火柴棒。
五、媒体运用
课件PPT
六、教学过程
(一)了解泥塑(看一看)
课件展示泥塑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PPT欣赏古代泥塑作品以及近代泥人张作品,使学生了解泥塑历史由来已久,对动手做泥塑产生兴趣。
(二)初步练习、总结方法(试一试)
1、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要完成一件泥塑作品,制作前需了解那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提到:
(怎样做一个泥塑作品,做什么,都用到那些工具,每一步用到那些手法。) 并据此总结出分主题
(1)制作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2)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制作过程。
学生大都提不到构思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强调补充。
2、解决问题
同学们通过初步的练习,总结出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手法和一般过程。 基本书法:捏、卷、贴、刻、接、压
制作过程:设计构思——练泥——制作各部分轮廓——修改调整——塑造细部
(三)创新制作,让作品体现美感。(动一动)
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体现团结互助精神,同学们要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创作一幅作品。我们在制作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注意细部刻画,这样才能使作品栩栩如生。另外,还可以进行夸张性塑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夸张,这样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美感。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评一评)
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完成了,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快乐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五)活动反思与延伸
1、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2、活动延伸
课前要让学生准备旧挂历纸垫在桌上,防止弄脏桌面,还有最好提前分好组,在课堂上会节约些时间,前期课堂秩序还是要维持好,这是后面学生出结果的前提保证。
今天同学们用了这么短的时间,用一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时间虽短,但收获却不小,老师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活动作为一个起点,以后可以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同学们结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创造主题作品来提高技能、总结一些经验,如果有同学想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还可以通过学习、深造来继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的去探索、创新,将它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直观生动的图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选自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编著的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第二章第五节。第二章是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前面四节的内容是对电子表格的处理与分析,图表的制作是以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为前提的,所以安排在最后一节。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常见图表的类型及创建图表的方法;
② 掌握常见图表的特征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③掌握修改图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 培养学生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分析数据,发现其中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② 通过对图表的制作、分析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网络成瘾主题,培养学生科学合理上网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图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采用了任务驱动、提问引导、演示法。利用事先设计好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本节内容,并用演示法让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相关的操作,用提问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由互联网引出上网这一普遍现象,进一步引入到对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学生大多喜欢上网,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由调查所得的数据引出图表可以更直观生动的表达数据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布置展示任务1:根据调查数据制作饼图。
学生操作完成后老师演示完成任务1,让学生看看老师的操作和自己的.操作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就初步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比数据表和做好的图表,让学生感受图表的直观性。
因特网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接着对学生上网目的进行调查。
展示任务2:根据调查数据制作柱形图。
学生操作完成后找一个同学演示操作过程,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再制作一个图表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图表的制作。
然后展示老师事先用任意数据做好的图表,再修改为调查所得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图表的变化,并得出结论,并对比自己做的图表和老师的是否一致。
小结前两个调查,警示学生不要上网成瘾,展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率的数据,指出上网成瘾的危害,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上网。
展示任务3:根据所给数据制作一个折线图。
抽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图表,指出这是一个多系列图表,由此可知多系列图表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图表的掌握,并感受多系列图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观察做过的三种图表,引导学生总结三种图表的特征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
最后指出可通过“图表”菜单中的“图表类型”、“源数据”、“图表选项”等子菜单修改图表。
归纳总结: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并梳理所学知识,这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往往只知道动手操作,一节课下来不知道是做了什么,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完之后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内容,怎样可以学以致用,并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
一、说教材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6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助老山羊收白菜,面对老山羊的答谢,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子,自己种白菜,收了很多白菜,还送给老山羊送去一担白菜的故事。原来,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巧妙地寓热爱劳动的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课文共分成5个部分,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尤其是第三节和第四节,把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课文中配有四幅生动的插图,充满童趣,学生非常喜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要求能用“只有……才……”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学做一个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好孩子。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点:教育学生做一个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好孩子。
四、学情与理念
学情: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较熟练的进行拼读,在识记方面也积累了一些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学生对阅读逐渐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在阅读时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基础好些的学生能读出句子的语气。
理念: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和意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乐于学习,乐于参与。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朗读课文和表演课本剧来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表演来学习课文。
六、说教学流程
1.奥斯卡男女主角争夺赛。
将课文氛围五幕剧。
第一幕 乖乖兔来帮忙(第1自然段)
第二幕 好“兔”有好报(第2、3自然段)
第三幕 劳动楷模——小白兔的幸福生活(第4、5自然段)
第四幕 小懒蛋——小灰兔的“幸福”生活(第6、7自然段)
第五幕 真理之王——小白兔(第8、9自然段)
设计意图:兴趣导入,引入本课。
2、复习生字,激趣引入
出示多媒体,复习巩固生字。用富有童趣的方法引出要学习的课题,板书课题,进入正课。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并创设情境,两课连接教学。
3、学习课文
第一幕 乖乖兔来帮忙(第1自然段)
老山羊干的很辛苦,小白兔和小灰兔看到了是怎么做的?从这里可看出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
了解事情起因,感受两只兔子的助人为乐精神。(表演评分)
第二幕 好“兔”有好报(第2、3自然段)
老山羊是怎样感谢他们的?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了解两只兔子对待老山羊赠送白菜的各自态度(表演评分)
第三幕 劳动楷模——小白兔的幸福生活(第4、5自然段)
(1)、小白兔要了菜籽干什么呢?小白兔怎么种的?它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①小白兔回家后干什么?在课文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句子来。
②白菜长出后,小白兔又是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出句子。
③口述小白兔种白菜的过程。(翻地、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④学生表演,其他学生在表演中再次学习种菜过程。
⑤用“把····”做练习。
进行扩展练习(试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
设计意图: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为写话打基础。
第四幕 小懒蛋——小灰兔的“幸福”生活(第6、7自然段)
小灰兔回家后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吃白菜,要白菜。)
在要白菜的路上碰见了谁?它去干什么的?(送白菜)
小灰兔所以什么态度啊?用奇怪的语气读这句话——“小白兔的菜从哪来的?”
学生表演,评分。
设计意图:注重并指导学生的朗读。
学生讨论: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现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第五幕 真理之王——小白兔(第8、9自然段)
你觉得小白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自由发言。)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小白兔懂得劳动的意义──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学生表演,评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在角色朗读后,学生容易进入角色,说出心里话。这些心里话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渗透了学生的价值取向。这种不落痕迹的情感教育,我认为是有效的,她会像涓涓的春雨,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完成情感与态度目标,学生感知课文,升华情感。
4、拓展
自由续编故事: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做啊?
七、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8个生字。
2、预习“我会写”。
3、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讲家人听。
八、板书设计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小白兔和小灰兔
帮助老山羊
老山羊送白菜
小灰兔 收下白菜---吃白菜—再要白菜
小白兔 不要白菜—要菜子—种白菜—收白菜—送白菜
辛勤劳动,收获幸福。
设计意图:教学本课,要从生字、组词、写话三方面入手,最后在情感上提升学生,以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
九、教学评价
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设计,创设一个表演剧的情境,让学生在一个新颖情境中快乐学习。学生学习生字比较快,知识并不难,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生字部分适当安排时间。大多数时间用在理解课文。我将重点放在小白兔回家后种白菜的过程,学生学习一系列的动词,然后用“把”在练习,并进行扩句练习,为学生写话打基础。结尾启示学生应该向小白兔学习,做一个热爱劳作,勤劳的好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我安排学生边表演边学习,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不断地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这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
本节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是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就感受到了勤劳带来的美好,也懂得要热爱劳动,比较容易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但是上课中,还是有些学生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还是要想一想更新颖的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学准备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各种黏土。
教学方法
体验与讨论相结合,探究式方法。
板书设计生动的小泥人
骑鸡娃陕西安寨
踏青北京
击鼓说唱佣汉(夸张、诙谐)
制作要求:大胆、生动、夸张)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教学目的:
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橡皮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用橡皮泥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橡皮泥、塑造形体和面部表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1、师生问好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
3、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
4、欣赏泥塑作品(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5、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
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
6、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7、作业要求:
制作时,要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同时照顾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注意立体效果。
8、教学评价:
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师生共同参加点评。
后记:同学们动手能力很强,他们能在集体合作中找到乐趣,但是有些同学显得很孤立,他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如何更好的调节这部分同学,帮这些孩子拉在一个群体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体会到学生们非常喜欢亲手接触大自然中的泥土,在做小泥人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这也许是人的天性;学生不是雕塑家,老师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
一、教材分析与学习时间安排
《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 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标:
用黏土捏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特别是陕西凤翔泥塑,通过制作陕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难点:
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课件、“安塞腰鼓”视频、凤翔泥虎彩塑一件
学具准备:
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学特点
引导、启发,将家乡本土文化贯穿其中,使学生领会家乡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前5 分钟,课件展示一组民间泥塑作品。(背景音乐:悠扬悦耳的二胡音乐)
设计意图 :上课前先烘托出一种民间艺术氛围,学生从中领略民间艺术的稚拙朴素的美感,并通过对屏幕上图片的观察,交流信息,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激发兴趣,欣赏导入(约15 分钟)
欣赏活动一: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屏幕上的这些作品吗?它属于——?”
学生异口同声:“泥塑作品”。
教师简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来造型,是我国民间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再次启发学生:“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陕西凤翔地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凤翔泥塑是我们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凤翔泥塑欣赏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请学生概括凤翔泥塑的特点:学生归纳出 “造型生动”“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有花纹”等。
教师总结:我们陕西的凤翔泥塑是从周朝就开始出现雏形,有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泥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员,凤翔泥塑吸取了我们陕西民间年画、剪纸、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过年或赶庙会的时候当地人就要以泥塑为礼品,在孩子过满月时,长辈们要送泥虎。
教师出示凤翔泥虎实物,提问学生送泥虎的原因,学生回答出:生龙活虎,虎头虎脑。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补充:凤翔泥虎概括了凶猛动物的性格特征,如圆睁的怒目、尖利的牙齿,也有驱邪避难、吉祥如意的含义,它的色彩运用了凤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颜色如大红、桃红、晶绿、米黄为主色并以黑色勾线进行填彩敷色。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造型后讨论总结:夸张,大大的耳朵象两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莲的形象象征“莲生贵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钱币图案象征“富贵荣华”,教师总结,民间艺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灯片欣赏二:天津泥人张彩塑
通过欣赏比较,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特点,教师总结,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绪年间发展起来自张明山先生首创,随后传给张玉亭、张景祜、张锡等,流传到今有100 多年历史,泥人张彩塑一般高不过尺,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动,用色典雅秀丽。
幻灯片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这一组泥塑为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并总结特点,教师补充并总结,惠山泥人相传有400 多年历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色彩鲜明亮丽,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灯片四:河南淮阳“泥泥狗”
学生讨论总结河南淮阳“泥泥狗”的特点,教师补充讲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阳泥玩具的总称,造型古朴,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买回去送亲友,可以去邪水灾。它的色彩是以黑色为底,配以红、绿、黄、白、桃红等色。制作过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锅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杆削或斜尖蘸颜色,以点、线结构的图案加以彩绘。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上海、山东高密、北京、浙江海盐、河北沟镇等地区的泥塑作品,请同学们总结出民间泥塑的特点。
教师最后总结:泥塑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夸张生动的造型、鲜艳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们今天也学着民间艺人的样子学习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各地泥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民间泥塑的特点,从而激发创作热情,产生想要动手的愿望。
二、讲授新课:小泥人的技法学习
问题一: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图例《弹吉它的小男孩》
教师分别讲解演示泥条法、泥团结、泥板法、塑形法,请同学们根据图例依次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同学们能直观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图例对比,启发学生知道小泥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
问题二:小泥人的制作步骤。
出示步骤图解,分别制作头、身体、四肢道具等,又将各部分粘接,强调要将接口处抹平。
问题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动”?
欣赏:东汉《击鼓说唱俑》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做击鼓说唱俑的动作,体会说唱艺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说唱艺人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由大笑而布满皱纹,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举鼓锤,动作手舞足蹈,表情眉开眼笑,仿佛表演已经进入高潮,虽然我们不了解他说唱的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动和幽默的艺人,都会受他的情绪感染。
设计意图 :由学生尝试模仿《击鼓说唱俑》的动作到引导学生对《击鼓说唱俑》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动起来,突破本课难点。
(三)、课堂练习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感受了《击鼓说唱俑》中说唱艺人生动的动作表情,让我们也尝试创作一个具有陕西特色的生动的小泥人。我们陕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现出西北人民粗犷、豪放气质的要属陕北的安塞腰鼓了。”(课件出示小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有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 年以上的历史。每逢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当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兴。安塞腰鼓的演出阵容庞大,一般都有60 多名鼓手,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人民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请同学们体会。”
视频播放:陕北安塞腰鼓
请同学们用一些词来描绘陕北安塞腰鼓的气势。学生:“刚毅”、“凶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由雕刻家刘士铭制做的铜塑《安塞腰鼓》。”使学生了解:不用做细节的刻画,重点表现了鼓手的动作、气质即可。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鼓手形象。(背景音乐:陕北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 这个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一是为了弘扬陕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学们通过练习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动”,也为了使作业具有可比性,为下节课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
(四)展示、评价
将同学们的泥塑作品统一布置放至班内桌子上,举办一个小型泥塑展,请同学们欣赏评出最生动小泥人。
(五)下课
总结本课重难点,自我检测。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自由创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七、教学反思
《生动小泥人》这一课首先从欣赏民间泥塑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时在欣赏中产生创作的热情;在制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传授技法,而是由学生欣赏总结和教师演示想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在解决难点“如何使小泥人生动”的问题上我出示了《击鼓说唱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学表情,分析其生动的原因,启发学生学习制作;在练习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来制作陕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这样一是为了宏扬陕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动,能够带给人一种冲击力量比较容易表现,同时将美术与音乐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感兴趣。
总之,这一课学生在看看、捏捏、玩玩中体验泥塑创作中的乐趣,懂得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课堂中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感悟美、用双手捕捉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比较紧,不利于学生制作细节,只能表现大体感觉。
一、教材分析与学习时间安排
《生动小泥人》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3 册第四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人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欣赏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特别是了解文化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学习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我计划两课时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民间艺术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民间泥塑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作品大多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力目标:用黏土捏一个生动的小泥人,体验原始材料的乐趣。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民间泥塑作品,特别是陕西凤翔泥塑,通过制作陕北安塞腰鼓中的鼓手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风格的民间泥塑,掌握手捏泥人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造型的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安塞腰鼓”视频、凤翔泥虎彩塑一件
学具准备:泥巴、泥塑工具
五、教学特点
引导、启发,将家乡本土文化贯穿其中,使学生领会家乡文化的内涵,培养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和保护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六、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课前5 分钟,课件展示一组民间泥塑作品。(背景音乐:悠扬悦耳的二胡音乐)
设计意图 :上课前先烘托出一种民间艺术氛围,学生从中领略民间艺术的稚拙朴素的美感,并通过对屏幕上图片的观察,交流信息,为学习本课知识打下基础。
(二)新课学习
一、激发兴趣,欣赏导入(约15 分钟)
欣赏活动一:教师提问“你们见过屏幕上的这些作品吗?它属于——?”
学生异口同声:“泥塑作品”。
教师简介泥塑:“泥塑就是用泥巴来造型,是我国民间美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师再次启发学生:“这些泥塑你知道出自于我国的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陕西凤翔地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 :凤翔泥塑是我们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凤翔泥塑欣赏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请学生概括凤翔泥塑的特点:学生归纳出 “造型生动”“夸张”“色彩对比强烈”“有花纹”等。
教师总结:我们陕西的凤翔泥塑是从周朝就开始出现雏形,有流传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民间泥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员,凤翔泥塑吸取了我们陕西民间年画、剪纸、刺绣中的纹饰,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过年或赶庙会的时候当地人就要以泥塑为礼品,在孩子过满月时,长辈们要送泥虎。
教师出示凤翔泥虎实物,提问学生送泥虎的原因,学生回答出:生龙活虎,虎头虎脑。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补充:凤翔泥虎概括了凶猛动物的性格特征,如圆睁的怒目、尖利的牙齿,也有驱邪避难、吉祥如意的含义,它的色彩运用了凤翔泥塑常用的一套颜色如大红、桃红、晶绿、米黄为主色并以黑色勾线进行填彩敷色。请同学们观察它的造型后讨论总结:夸张,大大的耳朵象两把扇子,耳朵上和尾巴上都插有娃娃生莲的形象象征“莲生贵子”,身上的牡丹花和钱币图案象征“富贵荣华”,教师总结,民间艺人在泥塑作品中敷于美好的愿望。
幻灯片欣赏二:天津泥人张彩塑
通过欣赏比较,教师启发同学们说出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特点,教师总结,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绪年间发展起来自张明山先生首创,随后传给张玉亭、张景祜、张锡等,流传到今有100 多年历史,泥人张彩塑一般高不过尺,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人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物逼真生动,用色典雅秀丽。
幻灯片三:江苏无锡惠山泥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这一组泥塑为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并总结特点,教师补充并总结,惠山泥人相传有400 多年历史,造型胖墩墩、笑盈盈,有的物捧寿桃、元宝,有的身挂金锁片,色彩鲜明亮丽,体现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幻灯片四:河南淮阳“泥泥狗”
学生讨论总结河南淮阳“泥泥狗”的特点,教师补充讲解,“泥泥狗”是河南淮阳泥玩具的总称,造型古朴,当地人说它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若买回去送亲友,可以去邪水灾。它的色彩是以黑色为底,配以红、绿、黄、白、桃红等色。制作过程是先用泥捏塑形象,然后放于锅中煮染黑色,最后用高梁杆削或斜尖蘸颜色,以点、线结构的图案加以彩绘。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上海、山东高密、北京、浙江海盐、河北沟镇等地区的泥塑作品,请同学们总结出民间泥塑的特点。
教师最后总结:泥塑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夸张生动的造型、鲜艳强烈的色彩表达了劳动人民纯真、热烈、乐观向上的感情,无拘无束的自由想象,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情趣。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泥塑作品,我们今天也学着民间艺人的样子学习制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各地泥塑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民间泥塑的特点,从而激发创作热情,产生想要动手的愿望。
二、讲授新课:小泥人的技法学习
问题一:小泥人的制作方法。图例《弹吉它的小男孩》
教师分别讲解演示泥条法、泥团结、泥板法、塑形法,请同学们根据图例依次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此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演示,同学们能直观学习制作方法,通过图例对比,启发学生知道小泥人身体的各个部分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完成。
问题二:小泥人的制作步骤。
出示步骤图解,分别制作头、身体、四肢道具等,又将各部分粘接,强调要将接口处抹平。
问题三:如何能使小泥人“生动”?
欣赏:东汉《击鼓说唱俑》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做击鼓说唱俑的动作,体会说唱艺人夸张的动作和表情。
说唱艺人席地而坐,头部硕大,裹着头巾,前额由大笑而布满皱纹,左臂环抱一个圆鼓,右手高举鼓锤,动作手舞足蹈,表情眉开眼笑,仿佛表演已经进入高潮,虽然我们不了解他说唱的内容,但一看到这位热情、乐观、充满生命活动和幽默的艺人,都会受他的情绪感染。
设计意图 :由学生尝试模仿《击鼓说唱俑》的动作到引导学生对《击鼓说唱俑》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使小泥人生动起来,突破本课难点。
(三)、课堂练习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与步骤,感受了《击鼓说唱俑》中说唱艺人生动的动作表情,让我们也尝试创作一个具有陕西特色的生动的小泥人。我们陕西最有特色,最能表现出西北人民粗犷、豪放气质的要属陕北的安塞腰鼓了。”(课件出示小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特有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 年以上的历史。每逢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当地人就要演出腰鼓助兴。安塞腰鼓的演出阵容庞大,一般都有60 多名鼓手,动作豪迈粗犷、舞姿刚劲奔放,体现了陕北人民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下面让我们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请同学们体会。”
视频播放:陕北安塞腰鼓
请同学们用一些词来描绘陕北安塞腰鼓的气势。学生:“刚毅”、“凶悍”、“豪放”、“震撼力”等。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由雕刻家刘士铭制做的铜塑《安塞腰鼓》。”使学生了解:不用做细节的刻画,重点表现了鼓手的动作、气质即可。
学生尝试制作一个鼓手形象。(背景音乐:陕北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 这个课堂练习的设计目的一是为了弘扬陕西的本土文化,二是想使同学们通过练习感受一下如何做出“生动”,也为了使作业具有可比性,为下节课的自由创作打下基础。
(四)展示、评价
将同学们的泥塑作品统一布置放至班内桌子上,举办一个小型泥塑展,请同学们欣赏评出最生动小泥人。
(五)下课
总结本课重难点,自我检测。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自由创作一个生动的小泥人。
七、教学反思
《生动小泥人》这一课首先从欣赏民间泥塑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同时在欣赏中产生创作的热情;在制作方法上我避免了直接传授技法,而是由学生欣赏总结和教师演示想结合,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在解决难点“如何使小泥人生动”的问题上我出示了《击鼓说唱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学表情,分析其生动的原因,启发学生学习制作;在练习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来制作陕北安塞腰鼓的鼓手形象,这样一是为了宏扬陕西本土文化,另外安塞腰鼓本身非常生动,能够带给人一种冲击力量比较容易表现,同时将美术与音乐很好的结合,使学生感兴趣。
总之,这一课学生在看看、捏捏、玩玩中体验泥塑创作中的乐趣,懂得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课堂中创造美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体现美、感悟美、用双手捕捉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不足之处在于课堂时间比较紧,不利于学生制作细节,只能表现大体感觉。
教学目的:
1、尝试用身边的材质(橡皮泥)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用橡皮泥通过揉捏敲等方式来制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和不同的造型感受。
3、通过活动来了解袭击想要了解的有关泥塑方方面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玩橡皮泥、塑造形体和面部表情,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夸张、变形等方法制作生动有趣的小泥人。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1、师生问好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泥巴,(农村的孩子对于泥巴应该不会陌生,从提问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玩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来做一些简单的造型(放弃专业做陶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对泥巴有一种喜欢)
3、结合课件展示,阐述泥塑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是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如天津的“泥人张”、无锡的“惠山泥人”等,早已享誉中外,在表现形式与艺术风格上体现了民间艺术纯朴、稚拙的特点。
4、欣赏泥塑作品(将审美教育落实于学生的实践中,有机的协调发展,促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
5、请学生按分好的小组进行组合练习,各小组可以按照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创作,教师不固定主题。(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体会合作和个人完成的区别,创造集体智慧)
6、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作当中。
7、作业要求:
制作时,要大胆发挥,敢于实践,贵在生动。可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捏、卷、贴、刻接等技法,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态。同时照顾形象前后、左右的造型变化,注意立体效果。
8、教学评价:
对小组完成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己的信心。师生共同参加点评。
后记:同学们动手能力很强,他们能在集体合作中找到乐趣,但是有些同学显得很孤立,他不愿意和别人合作,如何更好的调节这部分同学,帮这些孩子拉在一个群体里。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体会到学生们非常喜欢亲手接触大自然中的泥土,在做小泥人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这也许是人的天性;学生不是雕塑家,老师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
一、活动目标:
1、运用揉、搓、捏、团圆、压扁等方法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运用简单造型表现人物的快乐心情。
二、活动准备:
1、微笑、大笑、偷笑等不同笑的表情泥人若干;
2、每人一面小镜子;
3、彩泥若干,牙签、塑料工具若干套。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泥人范例
出示泥人范例,请幼儿观察他们的表情。
提问:
1、小泥人们的表情一样吗?
2、他们的笑一样吗?都是什么样的笑?
3、你猜猜他们为什么笑?
教师引导幼儿依据小泥人笑的不同神态进行猜测,鼓励幼儿积极调动已有的经验,结合自己生活中开心的事来进行联想。
(二)观察笑的表情
1、用小镜子照一照自己笑的表情。
2、看一看别人笑的表情。
提问:
(1)、你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小伙伴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笑哪里不一样?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表述自己观察所得:微笑的时候:眼睛笑咪咪,嘴角向上翘;大笑的时候:嘴巴张开……
(三)创意制作:快乐小泥人
1、出示材料,请幼儿介绍制作方法。
提问:你想怎样做出小泥人?
教师引导到幼儿调动已有的玩彩泥的经验,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让幼儿边动手操作。引导全体幼儿自己动脑想一想怎么能让小泥人站住。
2、教师简单小结基本方法,幼儿自由创作。
教师关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可以自己创作,可以照镜子捏,可以观察小伙伴捏,可以按照泥人范例捏……
(四)快乐泥人展
1、展示介绍:
提问:
(1)你的泥人为什么笑?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创作的?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完整的语言交流表述泥工创作的基本技能。
2、欣赏评价:
提问:
(1)、看看小伙伴的泥人和你的泥人哪里不一样?
(2)、你最喜欢哪个小泥人?为什么?
3、邀请其他班小朋友来参观展览,激发幼儿成就感。
活动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鼓励幼儿创作其他表情的泥人。
2、鼓励幼儿运用不同材料对小泥人进行装饰。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妈妈的声音,增强与母亲交往的体验,感受亲子活动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
3.尝试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表演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叫醒小熊。
教学准备:
1.根据故事内容自制PPT课件。
2.小熊、熊妈妈、小鸟、老鼠、小狗、小鹿、大象图片和头饰。
3.故事背景图。
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熊跳舞》。
5.部分幼儿的妈妈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导入活动(播放小熊打呼噜的声音)
师:嘘!小朋友们听到什么声音了吗?呀!现在都上课了,是谁在打呼噜?噢,原来是小熊在打呼噜呢!(在背景图上贴上小熊睡觉图片)那我们放个音乐把它吵醒吧!
2.播放《熊跳舞》音乐,是带领小朋友做律动。
师:哎呀,这么大的声音也没把小熊吵醒,到底谁能把小熊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妈妈的声音》。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第一段。
播放课件,讲述故事至大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提问:
(1)小熊睡觉时谁来了?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模范小动物声音及动作。
(2)小熊醒了吗?猜猜谁能把小熊叫醒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感受故事中母子间的情感。
播放课件,幼儿听后提问:
(1)小熊醒来了吗?谁叫醒了小熊?她是怎么说的?
(2)小熊说了什么?
(3)表演对话:师扮演熊妈妈,幼儿扮小熊,用合适的声调、动作模仿它们之间的对话。
3.看图完整欣赏故事。
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让幼儿完整欣赏感受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情节。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熊妈妈轻轻地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就醒来了!"
(因为它是小熊的.妈妈,每个孩子对自己妈妈的声音都是最熟悉的)
4.角色表演。
请7名幼儿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故事角色,表演叫醒小熊。
5.亲子活动:宝贝醒来吧!
请妈妈们入场,幼儿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头枕在胳膊上闭眼睡觉,听到自己的妈妈说"宝贝醒来吧"就伸个懒腰起来说:"噢,妈妈!我睡得好香呀!"跑过去拥抱妈妈。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结: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是妈妈手心里的那块宝,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来吧!
2.播放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生动的小泥人》一等奖说课稿这篇文章共50004字。
《去年的树获奖的一等奖说课稿》:1、去年的树获奖的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鸟儿和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约定好第二年再相见,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之后,大
《幼儿园万能一等奖说课稿》:1、幼儿园万能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是冬天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选择了语言活动《下雪了》。 幼儿喜欢悦耳的声音,重叠有节奏感的象声词更能使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