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教学反思>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下载全文

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八年级的课文《散步》,以教会学生“疑为学之始”的阅读方法为教学目标,达到学会质疑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围绕对课文质疑的三个基本点——“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安排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平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过去讲授这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字、词、句、段的讲析,品味《散步》优雅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正好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在。

  本学期接到上校级公开课的任务,我和组长王老师商量着选课,结合组里开展的《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作业布置》研究,我们确定以教会学生质疑为目标的基本教学设计方向。平时上课,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问题问,不知问什么;或是选择参考书和练习册上现成的问题,无法独立提不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及思维过程中,应该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哪怕是不符合常理或实际的问题)。因为产生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个促进对书本知识理解的过程。

  是何原因导致学生提不出问题?为探其归因,我们选择七年级学生教授八年级课文,并且是在课前十分钟发下课文。课前,我和学生就这个问题做了短暂的交流,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问什么”,对提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我有针对性设计三个环节:首先,“写什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学会从概括段落、辨析人物、归纳事件提出细节问题。其次,“为什么写”针对课文的主题提问,学会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析,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怎样写”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问。课后,我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作业,多数同学基本都学会如何有针对性提出问题,但依旧缺乏有创造性的问题。对教师习惯性的随从,使他们一时摆脱不了对教师引导问题的模拟,看来,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不是一节课能解决,这是一场持久战。

  反思这堂课,我更深体会到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到释疑是思维练习的基本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才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平时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设计问题,学生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回答这

  些问题。学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长期没有疑问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质疑,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创造者;当然假如一味让学生质疑,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往往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会偏离主题。所以在放手之前,需教会他们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我们的学生深刻意识到“疑为学之始”,把握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疑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复制。

2、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生活中一次平常的散步活动,来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和睦温馨的家庭关系。文章短小,生字词也不多,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揣摩词语句子含义和拓展阅读上。反思本节课,以下几点值得今后继续发扬: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学生充分地读、思考、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①引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孝敬老人的故事,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扩大了知识积累,也锻炼了表达能力。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解决字词,概括课文内容,学生处于阅读思考状态。③研读课文,让学生划出精彩词语句子在书上做旁批,然后小组交流质疑。④品读课文,带着个性体验,美美地读文。整节课,学生活动占主位,老师只是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

  2、对学生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结合内容,从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详细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生读出了语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课堂结构设计比较合理,流程比较顺畅。重点放在品析文章语言上,教学重点突出。

  4、能及时地较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如:你能联系自身实际来读文章,谈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是学生语文的较高境界,好!

  不足之处:

  1、最大的缺点是教师课堂上没有很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应该动情于前,学生才能感动于后。这样的深情的文章,是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内心的,但是,今天上课时我似乎一直未真正融入“情”中,游离与“情”外,自己都觉得很干瘪。

  2、时间分配上,也有一点问题。中间品味环节,有点罗嗦了,拖了一点时间,致使后面拓展阅读比较仓促,交流时间短暂,当堂检测也比较潦草。

  总之,每一节后,我们每个老师如果能真正地反思一下,我们是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日积月累,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大的

3、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八年级的课文《散步》,以教会学生“疑为学之始”的阅读方法为教学目标,达到学会质疑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围绕对课文质疑的三个基本点——“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安排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平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过去讲授这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字、词、句、段的讲析,品味《散步》优雅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正好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在。

  本学期接到上校级公开课的任务,我和组长王老师商量着选课,结合组里开展的《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作业布置》研究,我们确定以教会学生质疑为目标的基本教学设计方向。平时上课,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问题问,不知问什么;或是选择参考书和练习册上现成的问题,无法独立提不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及思维过程中,应该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哪怕是不符合常理或实际的问题)。因为产生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个促进对书本知识理解的过程。

  是何原因导致学生提不出问题?为探其归因,我们选择七年级学生教授八年级课文,并且是在课前十分钟发下课文。课前,我和学生就这个问题做了短暂的交流,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问什么”,对提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我有针对性设计三个环节:首先,“写什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学会从概括段落、辨析人物、归纳事件提出细节问题。其次,“为什么写”针对课文的主题提问,学会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析,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怎样写”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问。课后,我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作业,多数同学基本都学会如何有针对性提出问题,但依旧缺乏有创造性的问题。对教师习惯性的随从,使他们一时摆脱不了对教师引导问题的模拟,看来,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不是一节课能解决,这是一场持久战。

  反思这堂课,我更深体会到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到释疑是思维练习的基本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才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平时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设计问题,学生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回答这

  些问题。学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长期没有疑问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质疑,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创造者;当然假如一味让学生质疑,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往往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会偏离主题。所以在放手之前,需教会他们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我们的学生深刻意识到“疑为学之始”,把握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疑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复制。

4、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①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至于教学难点,即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为: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点突破: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教学创意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内心有所触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①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缩短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重点。

  ③教师范读精美语句,适当指导,学生齐读。

  ④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5、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6、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5、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对于七年级语文新教材的教学,早已经过了半个学期了,七年级新生也渐习惯了这部新的教材。对于自己来说,作为新的教师,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也渐习惯了这部新的教材(其实是无选择地以之教学,因而也就无所谓什么新老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了)。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这部新教材的教学实施过后所获得的反思,却也值得自己一再深究。

  有鉴于这部教材是一部国家级课程教材,其编写自然也是以我国初中学生的整体水平为着眼点,无法考虑到各地区的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距,倒也无可厚非。然而一旦施诸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国家的课程纲要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现实的学生素质所决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度可就有些两样了,而且往往表现为前者目标过高或后者完成度过低。

  且就课本中本人已教过的莫怀戚的《散步》为例。新教材的预习目标如下:

  课文说的是一家人散步的琐事,内容好像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你的身边一定不乏这样的温馨场景,回忆一下,感受其中的温情。

  这所谓“温情”也者,即强调学生关注本课文的人文性,感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味。这是本课文在人文性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度提出的初级要求。

  在当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度来说,达到“品味温情”这一程度,对学生来说其实是比较容易的。然而,新的教学纲要以及同步的新版配套练习却都将要求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即“品味出作者所代表的年轻一代人在赡养上一代以及抚养下一代的过程中所承担的家庭责任”。这自然是对《散步》这篇文章的最好解读,但窃以为却并非是对《散步》这篇课文的最好解读。何也?究其原因,正在这两个层次的要求的创设者所考虑到的对象即学生的水平不同,甚至可以认为,后者过于拔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后者的创设其实是来源于《散步》的末尾作者画龙点睛的一笔: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于是乎,学生也不得不随着老师去深究其中的“深层意蕴”,而其本身却只能达到“品味温情”的地步。于是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陷入了尴尬境地。

  这尴尬便来自教学目标在理念与实践中的反差。教学目标的设立当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同时却又不得不深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使得教学工作处于两难的境地。更何况当现实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意外地偏低时,这其间的反差就更加的明显,因而也就更加需要教师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这对于一个职初教师来说,如何尽量解决这反差带来的诸多问题甚是重要。

6、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反思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学习本文要进一步落实单元要求,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人情美。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为:

  ①揣摩精美词句,在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人情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至于教学难点,即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为:理解“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难点突破: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教学创意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我确定课堂结构以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内心有所触动,从而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美读引路,涵泳亲情。这篇散文,虽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因而,要让学生品出其中的语言美、人情美,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听录音、学生跟读、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

  2.以写促读,深化感情。《散步》之美就在于以小见大,反映出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在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的前提下,要求他们为亲人写一张贺卡。

  3.媒体辅助,增色课堂。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适时给予友情提示(朗读、品味方法的指导),体现人文性。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程序

  1.营造氛围,谈论亲情。播放歌曲《我爱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2.初读课文,认识亲情。

  ①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②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快速抢答。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又可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愉悦,真正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能缩短不同层面学生的距离,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3.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语句,交流心得。在合作与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内涵,以突出重点。

  ③教师范读精美语句,适当指导,学生齐读。

  ④指名朗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点拨,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在探究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去品味语言的精妙,感悟人性的淳美,感受亲情的温馨,探究生命的真谛,从而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4.拓展延伸,拥抱亲情。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学生与教师的经历体验就是课程,社会生活就是课程。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的双向理解,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本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个性。

  5.动情落笔,抒写亲情。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写在贺卡上送给亲人。

  6.总结全文,表达祝福。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下面是老师在资料中看到的由本课生发的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7、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生活中一次平常的散步活动,来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和睦温馨的家庭关系。文章短小,生字词也不多,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对揣摩词语句子含义和拓展阅读上。反思本节课,以下几点值得今后继续发扬: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学生充分地读、思考、交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①引入新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孝敬老人的故事,学生之间互通有无,扩大了知识积累,也锻炼了表达能力。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读,解决字词,概括课文内容,学生处于阅读思考状态。③研读课文,让学生划出精彩词语句子在书上做旁批,然后小组交流质疑。④品读课文,带着个性体验,美美地读文。整节课,学生活动占主位,老师只是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

  2、对学生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时,结合内容,从重音、停顿、语调等方面详细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悟,学生读出了语文味,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主旨。

  3、课堂结构设计比较合理,流程比较顺畅。重点放在品析文章语言上,教学重点突出。

  4、能及时地较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如:你能联系自身实际来读文章,谈出了自己的深刻感受,是学生语文的较高境界,好!

  不足之处:

  1、最大的缺点是教师课堂上没有很动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应该动情于前,学生才能感动于后。这样的深情的文章,是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内心的,但是,今天上课时我似乎一直未真正融入“情”中,游离与“情”外,自己都觉得很干瘪。

  2、时间分配上,也有一点问题。中间品味环节,有点罗嗦了,拖了一点时间,致使后面拓展阅读比较仓促,交流时间短暂,当堂检测也比较潦草。

  总之,每一节后,我们每个老师如果能真正地反思一下,我们是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的。

8、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

  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八年级的课文《散步》,以教会学生“疑为学之始”的阅读方法为教学目标,达到学会质疑的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围绕对课文质疑的三个基本点——“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安排教学步骤,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当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平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涉及了尊老爱幼这一亘古常新的伦理问题,还有如何享受家庭亲情等。过去讲授这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通过字、词、句、段的讲析,品味《散步》优雅朴实而内蕴丰富的语言为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独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认为这正好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所在。

  本学期接到上校级公开课的任务,我和组长王老师商量着选课,结合组里开展的《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作业布置》研究,我们确定以教会学生质疑为目标的基本教学设计方向。平时上课,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大多数学生却没有问题问,不知问什么;或是选择参考书和练习册上现成的问题,无法独立提不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其实,学生在学习及思维过程中,应该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哪怕是不符合常理或实际的问题)。因为产生疑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一个促进对书本知识理解的过程。

  是何原因导致学生提不出问题?为探其归因,我们选择七年级学生教授八年级课文,并且是在课前十分钟发下课文。课前,我和学生就这个问题做了短暂的交流,学生普遍反映“不知道问什么”,对提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学设计中,我有针对性设计三个环节:首先,“写什么”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学会从概括段落、辨析人物、归纳事件提出细节问题。其次,“为什么写”针对课文的主题提问,学会通过对字、词、句、段的品析,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情感;“怎样写”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问。课后,我认真分析学生的“问题”作业,多数同学基本都学会如何有针对性提出问题,但依旧缺乏有创造性的问题。对教师习惯性的随从,使他们一时摆脱不了对教师引导问题的模拟,看来,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不是一节课能解决,这是一场持久战。

  反思这堂课,我更深体会到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到释疑是思维练习的基本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才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平时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设计问题,学生不过是按部就班的回答这

  些问题。学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长期没有疑问可质,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质疑,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创造者;当然假如一味让学生质疑,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往往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会偏离主题。所以在放手之前,需教会他们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疑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我们的学生深刻意识到“疑为学之始”,把握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质疑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成长的摇篮,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复制。

七年级《散步》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35390字。

相关文章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第1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小小的船》是一首童年的歌谣。在教学中,出示挂图——晴朗的星空图。请学生仔细地看图,并谈谈自己看后的感觉,学生能通过自己地深切体会说出,课文写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学生也联想自己坐

《音乐教学反思》:第1篇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彩色世界真奇妙》,欢迎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