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班主任工作艺术:发怒的艺术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见到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人就会产生怒气,这是很自然的。班主任天天跟学生打交道,发怒更是在所难免。但怎样发怒,发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发怒,这里面大有学问,颇有艺术。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假装发怒,让学生体会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段:“她(指班主任蔡芸芝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假装发怒,就像亲娘打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使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她爱我们”。难怪事情过了30年之后,作者仍对此记忆犹新,充满了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之情。它既解决了问题,也教育了学生,还融洽了师生感情,从而达到了教师发怒的目的。
二、暴风雨式的发怒,关键是看准时机,把握分寸。通常在错误性质非常严重或带有严重不良倾向的时候。如一些学生不顾学校的三令五申,到没有救护设施的河湖中游泳;因同学矛盾约校外人员到校内滋事打架;请人代做作业,等等。(班主任工作 )面对这样的错误不动怒反而会使学生感到不理解。在这里,暴风雨式的发怒,可以使学生们认识到错误的严重程度和后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训和改正错误。当然,这种发怒不是大声咆哮,更不是泼妇骂街,而是一种愤怒心情下的理智表现,是在理智驾驭之下的奔腾骏马。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震惊之后仔细品味老师的批评,这样的发怒才如当头棒喝,使学生警醒,及时改过,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引而不发,起到发怒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个问题实际是忍怒、制怒的问题,什么情况下使用呢?1.犯错误的学生一时难于接受班主任的批评,大部分学生一时难于理解班主任对问题的处理时。2.对一些不马上解决也不至于导致不良后果的错误行为。此时,引而不发、有怒而制的目的在于,有利于搞清楚事实的真相和原因,避免造成新的矛盾冲突,或因冲突的升级而使矛盾激化;这样可以稳定情绪,对问题做冷静处理,使犯错误的学生有时间冷静地认识错误。这样做看似退一步,实际上是进了两步,正所谓:“此时制怒胜发怒,此时无声胜有声”。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