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用爱用情做好班主任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唤起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培育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情感育人——我如此坚信,且永远坚信。——题记
在担任小学班主任的27年里,我带过数以千计的孩子。我爱他们,也感谢他们。因为,正是他们把我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锻炼成为一名省市名师、省特级教师并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教师(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回眸自己27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想说:“因为用心用情用智慧耕耘了,所以我收获颇丰。”我和一批又一批孩子共同度过了他们的童年生活。徜徉在他们以童言童语、童心童趣构筑起来的童话世界里,我尽情地收获快乐,收获纯洁的童真,达到了“我工作,我快乐;我生活,我阳光”的人生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平时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在什么时候进行得最鲜明、最积极、最深刻呢?这就是在教师的情感接触了学生情感的时候。”20多年来,我就是依据这种情感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其实教育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曾这样写道:“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有人情味的人。”教育者的人格、智慧、爱等对学生有着缓慢而持久、细腻而深入的影响。只有用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用爱心才能培育爱心,用心灵才能照亮心灵。只有沐浴着人性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孩子,才能成为具有人性的人。我认为,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用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这就是我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以情育情、情感育人教育理念的原因所在。
回首27年的教师生涯,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都收获颇丰。下面主要是我在工作方面的总结,包括“因生给爱”十法、续写《雷锋日记》、“学生进步,老师家访”等经验,还有一些生活感悟,愿借此文与广大同行共享。
“因生给爱”十法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感到,像因材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我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更应关怀备至,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平时,我除了特别关注体弱生的身体状况外,还将一些零钱硬币放到讲桌右边抽屉里,并对班上体质较差的几个小家伙说:“我的‘小银行’里有钱,如果你们需要加餐或是下雨天没人送饭,就去我的抽屉里拿。”钱虽然不多,但足够应急。我还将好几种牌子的卫生巾放到我办公桌左边抽屉里,悄悄告诉部分女生,我那儿有“救急站”,需要时随时去取。多年来,我的学生拿了钱或卫生巾后,90%以上会如数还回来。
2.病残生爱在得体。作为班主任,我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告诫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因为我深知,这类学生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学生,自卑感强、敏感。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与愿违。2000年,我班的女生小吕不幸患了癌症,因为经常做化疗,她满头的黑发脱落了。复学前夕,面对自己的容貌,她犹豫了。这时,我悄悄给她送去一顶小红帽。第二天一早,戴着小红帽的她,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羞涩地来到学校,却在教室门口止住了脚步。这并不是一个该戴帽子的季节,如此模样走进教室,她显得有些犹豫。我鼓励她大胆走进教室,当她终于鼓足勇气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她愣住了,因为教室里每个同学都戴着一顶跟她一模一样的小红帽。在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小吕灿烂地笑了。从那天起,我们班总有同学戴着小红帽上学,直到小吕重又长出满头秀发,我们班的小红帽才正式“下岗”。
3.过失生爱在信任。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我虽然也不愿意看到学生犯错,但我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我们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一定会改正,最重要的是为学生保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4.屡错生爱在耐心。对于常犯错误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这些学生常常是基本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必定需要时间和过程,我们绝不能像包公审案那样对簿公堂,然后拍板定罪。态度上要特别有耐心,语言上讲究严宽结合,这样学生才容易接受,进而逐步改正错误。
5.向师生爱在珍惜。我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有些学生特别喜欢跟老师接近,表现出极强的向师心理。我非常珍惜学生对我的这种信任和爱,所以工作起来也格外仔细认真,生怕一不小心伤了学生纯洁无瑕的心。
6.背师生爱在主动。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在班级里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有的则看见老师就远远避开。对这样的学生,我总是主动接近他们,努力和他们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他们的心灵。
7.个性生爱在尊重。每个班里都会有一些个性十分鲜明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从不压抑其个性的发展,也不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而是在不影响班集体全局的前提下,尽量尊重他们,使他们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放飞个性,自由成长。
8.普通生爱在鼓励。学习成绩、行为表现都一般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我深知这些学生其实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抚慰,都可能让他们信心倍增;即使在犯错时,他们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乐于接受批评,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争取进步,所以,我非常重视抓住时机对普通生进行鼓励。
9.学困生爱在赏识。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我都真心诚意地倍加赏识,以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正因为如此,在我的班级里,优生没有所谓的“霸气”,差生也没有所谓的“沮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密无间、平等和睦、情感融洽。
10.后进生爱在鞭策。我在处理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时,总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鞭策他们,将自己的良好愿望变成一种精神渗透力,使那些不思进取、丧失自信的学生重获前进的动力。在恰当的时候运用鞭策的方法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这远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强烈、更有力。
续写《雷锋日记》,让雷锋精神陪伴孩子们一生
10年前,我偶然看到《中国青年报》上一篇令人非常尴尬的报道,记者来到一所中学问一名学生:“你知道雷锋吗?”结果学生回答:“雷锋是谁?我们这儿只有郭锋。”说完,那位学生啥事也没有地望着记者。这件事使我感到羞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教育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雷锋以他短暂的青春年华和优秀的思想品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可现在的孩子竟不知他的英名。联想到独生子女中出现的“人人为我,唯我独尊”等自私心理和其他不良现象,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决定从《雷锋日记》入手,在班上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这项活动将教育与教学相结合,既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师生认真阅读《雷锋日记》,释放《雷锋日记》“潜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雷锋叔叔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未竟的事业应该有人继承,他的伟大精神应该发扬光大,他未写完的日记应该有人继续写下去;第二,学写《雷锋日记》续篇。我要求学生像雷锋那样,将自己为他人做好事或看见别人做好事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真实具体地写下来。这样做是为了引导学生做好事、做小事,同时指导学生写好事、写小事,把事情写具体。这个过程中我一直鼓励学生坚持做、坚持写;第三,开采“学生雷锋”宝藏。即评选交流班级优秀雷锋日记,使学生在评选和交流活动中相互倾诉、相互倾听、相互宣传,从而达到相互接纳、相互感染、共同成长的目的。
在活动过程中,我一方面教育孩子们崇善向善,乐于助人;一方面提醒孩子们擦亮眼睛,认真观察,不被某些居心不良者所利用,因为这不仅会影响活动正常开展,还会极大地伤害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孩子们在续写《雷锋日记》的过程中,不仅深深体会到了做好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快乐,心灵得到净化,自觉形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而且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同时,日记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近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学生在“续写《雷锋日记》,继承雷锋遗志”活动中受到教育,不断成长。这种成长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上,更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徐媛媛、张萌、黄聪等同学主动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为班集体购买清洁用具,从不声张;王菲同学瞒着家长、老师、同学给烈士程兴安家里寄钱,直到感谢信寄到学校大队部,大家才知晓;肖锦星同学利用星期天,从家里提来小水桶,拿来抹布,将老师办公室前后门擦得干干净净,直到小学毕业;黄杰同学个子虽小,却四年如一日,天天早早到校,将教室门窗擦得干干净净,桌椅排得整整齐齐。楚天台的记者采访她:“你这样做,累吗?”她笑着回答:“雷锋叔叔行车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这算不上累。”
续写《雷锋日记》活动的另一个成果——《优秀日记选集》获得了“当代活雷锋”吴天祥同志的高度称赞和亲笔题词,他鼓励我们将这一活动坚持下去,并通过这一活动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学生家长也为我们班级的日记专集题词:“小事不小,教育学生责任大;难事非难,着眼点低成效彰。”学校还组织其他班级的中队长、班长到我班观摩,并向全校提出了续写《雷锋日记》的倡议。现在,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已在全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一朵学习雷锋的小花,从我班起始,如今已开遍钟家村小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进步,老师家访
能否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我用自己的真诚与热情,与每一位学生家长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了高度一致。每接一个新班,我都利用假期进行家访,与每个家长取得联系。开学初,我会抢在第一时间召开家长会,告诉家长我的电话,并宣布我家访的四条原则:一是学生进步了,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二是家访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三是家访地点在孩子的房间,因为我要查看孩子学习、睡觉等情况;四是家访时,决不接受家长请吃饭、送礼品,只需一杯白开水或者一两个苹果。除了第一次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家访外,我一般都是在学生进步时才去家访,而且从不在家长面前告状,所以学生都把我的家访当成一种荣耀,非常欢迎我去家访。
家访一般只能在晚上或休息日去做,耗时耗力,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27年来,我走访了多少个家庭,实在无法统计。与家长经常性的联系与接触,不仅使我更多地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的家庭送去了老师的关爱,这种真挚的情感有着巨大的感染作用,不仅令家长们深受感动,更能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关爱他人。
一位如今已在国外留学的学生给我写信说:“我的好老师啊……如今您已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尽量不要晚上去家访。我告诉您一个秘密,有一次雨夜您到我家家访之后,已是十点多了,您不让我们送,我们不放心,一家三口跟在您后面60米悄悄护送,直到前方雨中出现了接您的家人,我们才放心地回家。从小我就知道您有两个‘酷爱’,一是我们这些淘气包;二是优美的音乐。在此,我在太平洋彼岸为您点上一首俞丽拿的小提琴独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远隔万水千山的您听不到,但我一定要这么做,因为我知道您特别喜欢这首音乐经典!就借助这首曲子延续您与我们在一起时那种充满亲情的氛围吧。”
做真正幸福的班主任
现在常常听到“做幸福的班主任”这种说法,我认为,做幸福的班主任就应当是真正的人生美满,除了工作上做出成绩,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肯定,自己的小家也一定不能置之不理,为大家舍小家虽然崇高,但前提必须是迫不得已。教育是使人幸福的事业,教师工作应充满新意和情趣。对我来说,我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享受教育。我从来不愿做苦行僧式的教书匠,而更愿成为一位有思想、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师。同样我也爱自己的家庭,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因为这些能为我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学校,我是一名老师,有老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在家里,我是一名妻子和母亲,也有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两者并不矛盾。我敬重那些为工作付出巨大代价的老师,但我更钦佩那些能将工作和家庭兼顾得很好的老师。事实上,在我成长为优秀班主任的过程中,家人支持我的工作;我也尽最大的力量照顾好我的家人,教育好我的女儿,我和女儿一起成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后来她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了我的骄傲。我一直主张,老师应该凭着自己的职业良知,将满腔的热情和聪明才智投入到工作的每一分钟,但应按时下班(特殊情况除外),拥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教师工作是烦琐的,许多老师深感压力太大,那么工作之余就更应在休闲中放松身心,放飞快乐。8小时以外,我也有享受生活、孝敬长辈、相夫教子的需要和义务。只有会工作、会生活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融入当代社会、和谐健康成长的教师。
“温柔但不软弱,认真但不固执,智慧但不骄傲。对父母心存感激,常怀孝心,常有孝行;对他人心存感激,常怀仁爱之心,慈悲之心;对事业心存感激,忠诚敬业;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灵魂不断得到净化。”这是一位朋友对我的评价,也是我毕生的追求。我想,正因为如此,我才感到生活的美好,教育的幸福,才能充满激情地迎接每一天!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