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文/郑立平
班主任的素质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已经纳入各类学校的工作重点。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来探寻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班主任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吗?他们因何而优秀?哪些东西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哪些规律是我们可以推广和借鉴的?……这些问题的澄清或解决,必将推动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优秀”一词有多重含义,我们这里所说优秀班主任的“优秀”主要是从其专业能力确定的。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伴随着他们个体职业生涯的社会化过程进行。在与外界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管理技能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表现出与其班主任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研究其成长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优秀班主任发展的共性特征,为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成长提供典型引领和理论支持。
(一)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
1.成长过程呈现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一个发生、发展、逐步完善的动态过程。从新任班主任、熟练班主任,再到有经验的班主任、有一定专长的班主任,最后发展为优秀班主任和专家型班主任,其各个阶段的知识储备、思维方式和专业能力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逐步完成了对自身素质的塑造和突破,知识经验越来越丰富,认知结构越来越系统,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自我效能越来越强烈,各方面的素质缺陷也一一得到弥补或改善,其班主任职业素养越来越全面和完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效果越来越出色,因而能完成其职业形象的全面塑造和高峰升华。优秀班主任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适应、不断成熟中发展的,所以希望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成长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跳过中间过程一步实现从新任到成熟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无论是教育管理人员还是我们班主任自己,都应当看到优秀班主任成长过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充分认识扎实有序、稳步成长的重要意义。卢真金教授的教师成长规律图可以使我们对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一般规律有更清楚的认识。
理论和实践的双轨发展、相互促进是任何一个教师,包括班主任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只有当理论支撑下的实践和实践丰富下的理论达到较高的和谐相生程度,教师才能真正完成自我价值的最大体现,成为令人仰慕的智慧型教师。
2.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取决于其自主发展
班主任的自主发展对其能否最终成长为优秀班主任起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自身素质水平与不断提高的职业要求之间的矛盾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原始动因,班主任主体的自主发展实践活动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班主任在内在发展需求的驱动下能动地对外在条件或影响作出认知和选择,是围绕着自己的发展目标主动采取的行动,最终也成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直接和现实的力量。
优秀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核心是其自身的自主性,是班主任在自主发展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我们会发现,优秀班主任都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明确的发展目标、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等优秀行为习惯。国内一项关于“优秀班主任之所以成为优秀”的原因调查,在众多的原因中,位列最前面的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育,渴望成为好教师”、“能虚心学习,不断提高”等主观因素。可见,正是凭着对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向往和超越平凡的追求,他们才能够不断进取,不断地超越自我的固有状态,最终做出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成就自己的梦想。
3.理性实践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提供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这里的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所有客观行为,特别是指带有明显目标和任务的专业学习、课题研究等。我们分析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特别注重刻苦读书学习、进行教育反思或执着地参与课题研究。他们和一般班主任的明显区别在于其工作过程有鲜明的研究性和方向性,他们总是带着明确的目标去投入教育教学实践。
[案例]教育过程就是研究过程
徐铎厚,山东沂南县第三中学副校长。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学生随口说的一句话,教师工作汇报中无意的一段,到他这里都可以转化成研究课题;他是一个善于“小题大做”的人,一次活动能引发出内涵丰富的系列研究活动,从而构建起本校独有的“学生创新性活动”校本课程体系,成为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的桥梁和纽带。而他自己,也逐渐成为一个“把教育过程当作研究过程”的实践者。
(摘自《人民教育》2007年第3~4期)
许多优秀班主任善于根据文化、自然等资源优势和本班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性班级活动,走科研校本化之路。这种实践,不是随意的、短时的、无序的,而是有目标导向性、计划性、高质量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对班主任成长的速度和程度有着极大的促进。它可以丰富和深化教育管理内容,开阔教师视野;可以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班级管理和创新的科学性;还可以促使教师主动地吸收他人的先进研究成果,优化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与措施。前几年就有专家指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前面我们讲过,班主任进行教育科研有着天然优势,所以今天,我们还要倡导:让班主任成为优秀的研究者,让班主任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成长!
可以说,学习、科研、反思、合作、服务等,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关键词,构成了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主要特色。
[案例]北京市优秀班主任职业成长个案调研
1.在书香中成长。阅读是吸纳、是积累、是根基、是底气,博览群书方成大家。张万祥先生语云:每个班主任心中要装有100个故事,100句格言,逢境育人,逢情开导。因此,没有广泛阅读,脑袋空空,语言艰涩,工作起来必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2.在网络中成长。这是一个网络的世纪,轻敲键盘,自己的思想即刻输出;下载保存,别人的才智立马收藏。教育在线,精英云集,网络拜师,把握良机。班主任论坛,将以强大的名家阵容,助你成就德育的不凡业绩,“每天在线一小时,育人真的好轻松”。
3.在案例中成长。撰写教育案例是班主任走向成熟与睿智的捷径。在写中你重现情景,在写中你苦思良策,在写中你提升自我。朱永新教授讲过:每天坚持写千字文的教育随笔,不出三年,必有大成。
4.在反思中成长。一个案例是一个点,在点上反思;积点成线,在线上反思;连线成面,在面上反思。班级建设的过程是动态的,班主任的为政之方应作出相应的调整,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吴国珍:《北京教育》,2006年4月6日)
(二)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必经途径
主动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个体具有主动应答、选择、发现、思考、策划、行动和反思等需要和可能,具有关注和要求自己主动发展的需要和可能。人的主动性的最高水平是能动、自觉地规划自己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实践证明,自主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和最有效的途径。班主任的自主提高和发展也必然经历这个过程。班主任自主发展,即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学习、反思、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措施,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的过程。它是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专业责任感不断成熟、提升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终身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过程。
综观许多班主任的教育实践,我们把他们的自主发展历程概括为自我觉悟——自我奋斗——自我实现三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这三个发展阶段正是班主任从对现实与自身的内省开始审视自我、树立发展意识、寻求发展方法,到自我努力,付出行动,实践规划,逐步实现自我素质提高和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形象写真,它们互相渗透、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班主任素质提高、专业化发展的真实过程。
1.积极抓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班华教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有三方面的专业素质,第一是班主任的专业道德,第二是班主任的专业知识,第三是班主任的专业能力。这三方面的知识在一般的师范教育中很少涉及,而且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育对班主任素养和班级管理等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的同时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班主任专业知识,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习是班主任自主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夯实了理论功底,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增添后劲。学习的内容不能仅随爱好,快餐式的知识和学习意义不大,要注意“取法乎上”,努力学经典,还要注意强化对班主任专业化知识三“基石”,即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知识的钻研。学习非一日之功,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才能集腋成裘,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班主任素养。学习中,我们不能自我满足,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志向,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自觉做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班主任专业化建设贵在学习,重在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案例]自觉反思生智慧
班主任就是“首席学生”,要想当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学习型班主任如同一面旗帜,带领学生一起去学习、一起去攻克学习难关,打造出学习型的班集体。学以致用,学来的东西要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动,反思是必由之路。无论是对什么问题的思考,或是遇到什么新鲜的说法,总是想想“这在教育教学中怎么体现?这在日常教学中能不能做到?这对实际教育教学有没有效果?”让自己成为一名不断反思超越经验的智慧型班主任。
(摘自《中国教育报》,作者系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全斌)
班主任在自学中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反思的形式主要是写作和沙龙对话、讨论交流等。窦桂梅老师说,写作是教师心灵的呼吸。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教育故事、实验心得、案例分析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形式。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教师的读书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通过写作,和大师、伟人、同事对话,以梳理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及知识,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与智慧;通过写作,“逼迫”自己不断学习、思考、完善,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应该成为班主任的孜孜追求。
3.敢于搞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被当作教育理论的旁观者和消费者,认为“研究”只有那些专家学者才能做。这种认识禁锢了我们的头脑,限制了教师的思维,是非常有害的。实际上,班主任做课题研究,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优势,研究是班主任有意识地将自己学来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途径。做研究对完善和整合班主任的知识素养、提高专业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因工作的性质关系,班主任的研究之路必然是在“游泳中学游泳”,一定会非常艰辛。但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要灵活地挤时间、找时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要敢于突破常规,尝试创新;还要耐得住寂寞,不急功近利,真正把课题研究做深刻、做规范。做研究的过程,就是班主任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也不断学习反思和形成专业特色的真实过程。
在搞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主动参与相关团体的培训研讨活动,虚心向别人学习和借鉴,积极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用研究作纽带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导师团”、“智囊团”,获得更有力的支持,营造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三)班主任成长过程中相关行为因素的关系
在班主任教师的专业成长中,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期间又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只有很好地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才能够使自身素质、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和完善。
1.状态大于方法。在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中,提到问题,往往就想到方法。管理需要管理方法,研究需要研究方法,教学需要教学方法,学习需要学习方法。似乎一切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什么“方法”,似乎一切名师、专家的成长也都是找到了有效的成长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固然有一定的方法、途径和规律可循,但是众多名师成长的经历却清楚地告诉我们:成长,取决于自我精神状态。
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同样大学毕业的学生到相同或相似的工作环境后,不几年,有些人就硕果累累、功成名就,而有的人依然还很不适应。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环境有影响,但是关键因素吗?绝对不是。关键在于各自拥有的发展心态。我们常说的“机遇总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如果你有强烈的自我进取、自我发展的需求,你就会主动把环境的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吸纳,不断地积聚能力,不断地增值。到一定时候,你就会水到渠成地发出光芒。“本立而道生”,这时的你,即使不想成功都很难。
2.反思大于苦干。“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其实,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梳理,进行思考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成长和完善。但我们还要注意:经验是成长的财富,但是成才绝不是经验的简单相加;反思是成长的途径,但是一味反思决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苦干的精神令人感动,但苦干经常带有盲目性。我们常说的“只顾埋头走路,不顾抬头看天”就是这种情况。扎实苦干的精神和态度是基础,而学会不断地自我反思则是必由之路。善于反思是成功者一种优良的品质,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其实,当我们静心反思的时候,我们已经超越自我,站在了“我”外或比“我”高的境界了。现在许多教师丧失激情的重要原因,正是他们只去被动地应付,机械地重复,失去了思考的乐趣。
3.研究大于经验。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人成长的财富。但是,如果只固守过去的经验,不研究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规律,思想就会僵化、麻木,被时代淘汰出局。经验是过去的知识积累,经验意味着被动地接受、模仿和继承;研究是面对新的问题,主动地探索、创新和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应该具备研究的基本素质,如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一个没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永远是一个“教书匠”,素质和能力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
4.合作大于独行。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要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没有老教师的引领,我们经常失去方向;没有青年同伴的帮助,我们往往会多费很多时间和气力,要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永远小于团体的群力。一个和谐合作的优良环境,促成了一个合作共进的优秀团体,在团体力量的推动和影响下,走出了一位又一位名师。这是许多名校成功的法宝。
5.关键大于整体。任何事情都有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青年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关键是要抓好课堂,在素质提高上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能力发展上关键是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学科研。要善于捕捉发展机会,抓住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或是某一个科研课题,做好做精,自我加压,促使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快速成长。
剖析许多名师的成长经历,都有关键的时段,关键的人物,关键的事件。关键的地方,一般也是产生机遇,获得成功的地方。努力抓住关键的一点,很可能你就抓住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机会。每一个青年教师须牢记:只有抓住关键,才能寻求突破。
6.行动大于思想。思想的花很美,行动之果更甜。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思想是行动前的思考和规划,行动就是“实践”,是思想的尝试、检验、创新和升华的外显过程。思想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完善;思想再美好,如果没有去行动,也只能是空想、幻想,永远都不会成功。作为教师,传承着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思想绝对不可以贫乏,但行动更不能缺少,“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卖豆腐”,只有思想而不去付诸行动的人,永远都只能沉浸在梦里。其实,许多看似困难重重的事情,我们敢于去做,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就好像是一层“窗户纸”,奥秘一捅就开,关键是我们没有想到去做或没敢去做。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伴随着尝试、困难、挫折和失败;但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思想,没有行动,可怕的是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无法行动。做,才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做,什么都不会有。每一个青年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要做一名好教师;也都曾不甘平庸,要在教学上有所作为,要在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但是,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而那些名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所以说,名师的成功之路,是一个在教育实践中坚守自己梦想的长期征程。
思想与行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多数时候,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往往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教师自身的“思想者”特征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动态过程性特点,使得教师的成长更多地依靠“在正确思想指导下”展开具体实践活动,更多地表现为“做”的过程,表现为一系列实际行动。比如,当你从观摩课或报告中深受启发,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如果“思想”占主导,停留在对名师、专家的感叹、羡慕或对自己现状的不满、抱怨中,这样的思想碰撞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处在意识层面的“思想火花”,思想一放松,就会熄灭,又归于“无所谓”的平庸状态;但如果“行动”占主导,你必定会开始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研究教学案例,观看教学实录,深入同事课堂,尝试新的构思……在这些扎实的学习行动中,“思想”也必会跟着“行动”逐步发展、成熟和升华,从而使自己逐渐变得优秀。比如,读着别人在报刊上的精彩故事,你也想写教育日记。既然想,那么就要开始写,不管写多写少,你必须先使自己坐下来进入写的状态,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有效地促进专业化发展。
很多人总抱怨自己没有机遇,其实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事实往往是自己不去寻找机遇,自己不去创造机遇;即使有了机遇,自己也不去立即行动抓住机遇。什么是行动?对青年教师而言,行动就是学习,就是读书,就是反思,就是写作,就是尝试课堂改革,就是进行课题实验,就是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点,就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让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把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记在心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脚踩大地,仰望星空,带着理想上路,深入课堂向名师看齐,捧着书本向名师走去!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