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德育>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下载全文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在社会转型与急剧变革下,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德育观念,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坏境的变化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提出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西方的价值观念不断深入,我国传统的基本道德、德育目标和内容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德育价值的多样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价值主体和价值标准也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小学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越来越强。比如会使一些人的国家意识淡薄,失去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影响和腐蚀着识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德育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挑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重要媒体,网络在为我们提供大量先进的信息,促进师生交流的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对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使德育的方式受到了挑战,网络的开放性、丰富性、交互性额高效性,从而使学生从传统途径如课堂、电视等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减少,积极寻求开拓新的德育方式。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学校德育的教育主体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德育教师的权威地位正在被打破,学校和老师不再是主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唯一因素。

  (三)首要地位未能真正确立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智育第一、分数至上的错误观念在学生、家长、老师的脑子里深深扎根,这使得学校容易走向重智育轻德育。这种情况在农村的中小学尤为突出。中小学用智育的方式进行德育,使中小学教育产生严重畸形。

  (四)脱离学生实际,空洞说教

  长期以来,我们德育工作不可否认存在着“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关键就在于我们不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五)学校还没有形成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氛围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事情,自己把任教的学科教好就行了。殊不知只有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共同对孩子实施教育,才能产生教育效果。

  (六)家庭德育的缺失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进行教育的时侯,就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会造成孩子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的局势,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就是“把人看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根本开展工作。

  (二)德育目标要有明确的层次性

  实施德育应该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德育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经验,具有明晰的层次和序列。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符合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德育内容生活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德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由个人推及家庭,进而推及社会、国家以至世界的以己推人、由近及远的方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建立在坚实而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上。德育应从点滴做起,融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同时德育的内容还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当中,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加一些新的教育内容。

  (四)改变说教式的德育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德育,在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灵活应用开放式、直观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整地实现德育的价值。

  (五)德育课与其他教学相结合,德育途径综合化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政治思想教育,对学生最关心、影响最大失误政治问题、形式问题、理论问题做出回答,多学生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在其他课程得教学中,也要从各门学科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的内容与要求自然和谐地融入学科的教学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目的。

  (六)加强德育实践,实现德育形式多样化

  中小学德育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力加强德育实践,增加校内实践活动,如演讲、辩论等,反映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等热点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律精神。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科技发明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必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配套进行。打破唯升学率评价学校质量的做法,建立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业绩的做法,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打破唯“分数”判断学生才能的做法,建立以学科学习目标、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发展目标并重的学生评价指标体系。

  (八)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培训、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人成才。要特别关心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九)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使建成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切实发挥作用。市县区政法、文化等部门要整治校园周边的电子游戏室和各种形式的娱乐场所,严厉打击传播有害信息、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