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浅谈“爱”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主张文道统一,要求学习者读书做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通过后天的“习染”修身养志,达到“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孔子“克己”,孟子“赡养浩然之气”,屈原注重“内美”,司马迁讲“忍性”,诸葛亮“俭以养德,静已修身”等等,他们莫不是通过读书学习,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读书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思想品德的修养,在当代,做好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德育工作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一些地方或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至使少数学生受不良风气影响,误入歧途,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最近新闻媒体披露的有关案例,虽然是极个别的,但确实令人震惊,发人深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致使一大批人需要下岗在就业,其子女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在当前的商业活动中,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现象时有发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扭曲了一些人的思想,以及西方思潮的泛起等因素,加重了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任务,要做好德育教育,教师必须启发学生。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田。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罗木塔尔和雅可卜曾做过一次教育实验。1968年的一天,他们来到美国一所小学,从1—6年级中各选3个班,对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绍”地做出发展预测,并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并要求教师保密。8个月后,他们对18个班进行测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大有进步,活跃,开郎,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皮格马利翁是古代传说中塞浦路斯岛上的一位年轻国王。他精心雕刻一尊象牙少女雕像,精诚所致,少女活了,做了他的王后,白头偕老。由于教师们相信罗森塔尔等人的“权威性”谎言,格外爱那些在名单中提到的学生,“爱”滋润了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自尊、自爱、自强,因此学生的进步很大。这就是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件事充分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会产生相应的良好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它不同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人伦之爱。也是不同于男女之间的亲昵之爱。这种爱是最纯洁的,掺不得半点私心杂念,不允许有任何需情假意的成分。它的本质是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态度,是长者对幼者的爱抚,是师生之间的一条感情通道,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灯塔,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
我班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一直分居,父亲让他离开母亲,母亲要他仇视父亲家族的人,这个男孩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毕竟面对的自己最接近的人。上课经常神思恍惚,下课沉默寡言,成绩直线下降,我从侧面了解到情况后,先试探地问他成绩下滑的原因。他冲我苦笑笑,摇摇头转身走了。从此,我更加密切注视他的一举一动。一次升旗时,他突然晕倒,我及时的扶住了他,并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马上抬到医务室进行护理,等他睁开眼,第一眼看到的是满脸焦灼的我,他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又联系到他的母亲,陪同他们到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之后,我又跟他做了一次较深入的谈心,终于他肯敞开心扉向我吐露一切。我告诉他:“父母感情不和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自己一定能解决好,要你做的事你做不到,可以和父母单独谈谈自己的看法”,并鼓励他就把这件事当作一次磨练自己的机会吧。现在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教师热爱学生,就能想方设法地教好学生,就能尊重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从而引导学生得到思想的升华,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学期,在教第八册中《麻雀》一课时。上课铃响,走进教室,学生窃笑不已,拼命忍着。我环视一周,和蔼地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同学们想笑就笑出来吧。我们开心地笑过之后,就要集中注意力上课”。同学们安静下来,全神贯注地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我开始叙述作者打猎归来遇上的什么事物,板书课题,当我的眼睛看着学生,右手下意识地揭开粉笔盒盖,手触摸到一个温温的,软软的,毛茸茸的东西,我触电似的缩回了手,看着我这受惊的怪样子,教室里顿时爆发了一阵哄笑,有几个调皮的男学生甚至笑弯了腰。我的心被激怒了,感到老师的尊严受到了挑战,愤怒的火苗烧灼着我,怎么办?
立即发怒,不再讲课,用严厉语言的鞭子抽打学生,或令学生互相检举、揭发查出搞“恶作剧”的人……无论选择哪种,这一节课都会泡汤,并毁了我一向温柔慈爱、要求严格、遇事有办法的形象。于是竭力静下心来,用对学生的全部的爱心劝自己往好的地方想。因此,微笑地说:“是谁这么有心计呀,知道我们要讲《麻雀》一课,给我们捉来了一只小麻雀,提供了活标本,课文中说,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呆呆地立在路中央,我们看一看这只离开母亲的小麻雀是什么样?和作者描写的一样吗?”我用手小心托着小麻雀送给学生们看,学生的思维引上了正路,讲完课我问:“假如你是小麻雀,你妈妈会怎样?小麻雀会怎么想?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心设想了很多很多,我最后总结说“爱是最伟大的,无私的,我们应该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象爱别人一样爱自己。这样的话,我们这个世界……”说到这儿我故意拉长了声调,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将会变得更美好。”课是在孩子们的感情得到升华中结束的。这也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爱的重要作用。
教师爱学生,要热爱所有的学生。教师的爱,对任何学生是没有限界的,没有等级的。教师秉公无私,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偏爱偏恨。不能以貌取人,因哪个学生长得漂亮、伶俐一些就施爱愈多;不能以分取人,因哪个学生成绩好一些就施爱愈深,反之则愈少愈浅。这是不对的,不公平的,不仅不符合教学的原理,更违背一个人民教师起码的师德。只有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学困生是学生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差”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或是先天不足;或是父母离异,心灵受到伤害;或是寄人篱下,无人管教;或是溺爱所致,等等这些带来他们品德上、学习上的“差”,对待他们更应格外扶持,格外关心,被加爱护。像对待伤残的花朵一样,找出原因,区别对待。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的起头走路。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师爱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学生。“爱心启迪,严慈相济”。这是爱生的重要准则。教师爱生不是放任宽容,不是溺爱,不是把学生视为心肝宝贝似的疼爱。如此,充其量是“母鸡式的爱”〈高尔基语〉。教师爱生是严肃的,严格要求的爱,富有教育意义的爱,“严是爱,松是害”,“教不严,师之惰”,这些有益的格言是值得教师认真记取并严格实行的,要知道“严师出高徒”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我班有一个女同学聪明伶俐,家庭条件也很好,惟一的不足是家里对其溺爱。一天上午,第四节课是音乐课,她谎称自己肚子疼没去上课,与另外一名学生留在了教室。原来她是看到有一个学生带了20元钱,想花钱而自己没带。就利用教室没人而窃取了这20元钱,中午丢钱的学生告诉了我,并说某个学生告诉了她是这个女同学拿的,并在校外小卖部都花掉了。我叮嘱丢钱的学生先不要声张,然后去小卖部核实情况后,回来找这个女同学谈话。在事实面前,她终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没在同学们面前批评她,而是找来家长说明情况,共同对她进行教育并作了赔偿。即保全了她的面子,又严厉地指出她的错误责令其改正。
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蜡烛照人寰。教师爱学生,需要“春蚕风格”和“蜡烛精神”,牺牲自己,献身学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为学生思想品格的修养做出了典范。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