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正确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
现在好多家长说学生太不听话了,还是请老师帮忙说说吧,学生听老师的。其实,这是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来自学生方面的一种抵触情绪,是对家长、老师和班主任的一种对抗和否定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本身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显着时期,其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和态度已不再是小学生那样单纯,而是力求摆脱被动接受、获得更大心理满足的心态。当然当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也对学生心理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听不进家长的话,父母说东他们偏向西,而且总是说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不要他们多问他的事,他们觉得父母太唠叨了。
其实他们真的都知道了吗?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父母为了照顾他生活,在学校外租了一套房,母亲来陪他,照顾他生活,有时母亲问到他有关情况,他却嫌烦,认为这样限制了他的自由,他的所有行为都不许母亲过问,母亲不放心,想到学校来了解其情况,可又不敢,怕他知道。正好一次考试后,他成绩不理想,我联系了他的母亲,知道了这个现状。我觉得他父母做得不太好,过于迁就他。当天我就找了这个学生,我首先肯定了他这段时间各方面的表现,同时也指出不足,用平和的心态与他交流。他也认真和我讲了他的想法,有些很有道理。等他讲完了,我问他:“父母这样是为什么?你现在学好了,将来最大的收益者是谁?”这时他沉默了,愣了好长时间,我并没有趁热打铁,而是让他自己回去好好想清楚了再告诉我。第二天,他自己主动找我了,承认了自己的不是。
这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不敢面对现实,其实他们很需要家长的理解,很想倾诉,也很惶恐。可家长谈到的只是要好好学习,不能对不起家长等等之类的话,要不就是训斥。如果父母能够真诚与子女平等地对话,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将会对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起到很好的减轻作用。
二、某些教师的方法不当也会使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不应有的对立情绪。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或沉默,或掉头就走,有时即使服从,也是口服心不服。这时教师一定要冷静,不要对小事紧抓住不放,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其接受与改正。今年我班上有一位同学,曾在高一时让许多老师头疼,通过了解,知道原因是由一件小事引起的逆反心理,因为一次迟到,老师却抓住不放,让他带家长来,他感到很伤自尊,产生严重对立情绪,故意与老师对立。了解情况后,我找了这位同学,真诚耐心地与他沟通,重新建立他的信心。到学校开运动会时,我利用他爱运动的特点,鼓励他参加,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在班上公开表扬他并让他代表班级领奖状。后来他主动找了我,主动向我保证不会再像高一那样。
要克服学生的这种心理,不仅要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关键的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对学生宽宏大量,尊重学生,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引导他们提高觉悟和认识错误,消除对抗心理,激发奋发向上的心理。
三、当今社会的因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还不是尽善尽美,各种不良的社会倾向,如“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以权谋私等不健康的意念和行为,无不对学生心理造成恶劣的影响。什么科学人生观、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等都出现了信任危机。某些学生会觉得这个社会没什么希望,他们只看到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对什么都看不惯,老师家长讲的都是空话,道理他们也懂,可就是听不进去。这时他们会有一种“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感觉。
我有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格格不入,常在课堂上让老师难堪,而他却感到很得意。后来经过细心了解,知道他是这种对社会失望而产生的心理逆反。我找了一个机会,单独和他谈了很长时间,我肯定他的很多想法都是对的,但必须有能力才能转变,给他讲道理让他明白现在这样是于事无补的。经过几次交流后,他觉得我值得信任,就经常找我聊,我也趁机给他灌输正确的观点。现在这个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明显的好转。
实践证明:只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到对症下药,尊重学生,以理服人,加上耐心细致地做好各种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学生中的逆反心理是完全能够克服的。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