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后进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转化
所谓后进生,主要是指在校表现成绩偏低,行为不规范,不能较正常得从事学习生活的学生。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总有先进与后进之分。一个班级的学风与班风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先进与后进生的比例,因此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构成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片追”愈演愈烈的今天,后进生教育一直是教师头痛的问题,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把教育后进生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近年来“辍学大军”中多数是后进生,因此,后进生教育已成“燃眉之急”,后进生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要使后进生受到良好教育,首先就要深入了解、掌握和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究竟有哪些呢?我认为表现在:
一、矛盾心理。后进生心理上一般存在这样几对矛盾。一是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后进生常常得不到人们的尊重,同学嗤之以鼻,老师视为包袱,久而久之,产生自卑感。二是要求上进而意志薄弱的矛盾,后进生并非人人悲观消极,他们也有向上进心。但上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作基础,而后进生恰恰缺乏这种坚强的意志,所以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又容易心灰意懒,悲观消沉。三是要求爱而得不到温暖的矛盾。后进生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但由于不思进取,得到的常常是批评和惩罚,这便与其要求爱抚的心理发生矛盾。四是逞能好胜而得不到荣誉的矛盾。逞能好胜是青少年的共同心理,后进生也同样希望自己各方面超过别人,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但由于他们不能严于律己,尤其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思进取,因而被老师打入“冷宫”。他们学习上难以满足好胜之心,于是转移兴趣,另辟蹊径,释放其过剩精力,显示自己的“才华”,达到心理的平衡。
二、逆反心理。后进生由于听到的批评多表扬少,又常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批评和歧视,并且,在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敌对心理,学生一旦产生这种情绪,教师的谆谆教导,就一点不起作用,教师的辛勤劳动,难免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不获。
三、厌学心理。也就是意志薄弱,不愿学习,青少年正处在增长知识时期,但由于后进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求知欲低,无远大理想,以致在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渐渐地学习失去兴趣。
四、矛盾心理。由于青少年所受的环境教育及自身心理素质的不同,他们在意志类型上也存在着某种差异,遇事犹豫不决,朝秦暮楚,易受外界影响,把握不住自己,处理问题优柔寡断,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主见,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偏差,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定能重扬学习风帆。反之,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严重失误,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如果能对他们及时引导和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针对后进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在转化工作中应讲究方法和策略。
我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差异,人的能力并不只在学习上表现出来,有“人才早熟”,还有“大器晚成”,人的能力体现在各个领域,他们在学习上差些,但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也许有特长,是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要教育好后进生,首先要掌握好他们的个性特点。
个性中不同心理因素是我们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心理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共同教育,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更要因势利导,采取符合后进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对后进生进行特别教育,教师对同班超常和后进生都要根据他们在个性方面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素质教育下,对后进生的教育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热爱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消除自卑心理,切忌讽刺挖苦——对其疏导。
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是非观念,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后进生大都学习基础差、自卑心理重、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给后进生以爱心,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他们的情感,增强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切忌讥笑和挖苦,只批评不引导。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培养意志,增强信心,引导追求,引发兴趣,消除厌学心理,切忌冷眼相待——对其诱导和开导。
后进生大都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学中注意循循善诱,消除其厌学心理,起急学生答错、写错时横加指责,泼冷水或置之不理。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稳定情绪,对症下药,及时表扬激励,消除敌对和逆反心理,切忌盲目主观——对其顺导。
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进步,要比嘲笑其显着的恶迹高明得多”。作为教师,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由于绝大多数后进生意志力差,敌对和叛逆心理强,因此,情绪不稳定,好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应创造条件帮助后进生有“自我欣赏”的机会,激励他们,切忌脱离实际的题海战术,要发现其“闪光点”,攻克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消除其敌对和逆反心理,切忌盲目主观。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耐心期待他们转化。做后进生工作不可企求一两次谈话或一两次家访便大功告成,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努力。青少年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性,在他们身上,一种新的观念和行为从产生到巩固,常常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它要求教育者树立信心,保持耐心,认真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努力做到学生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只要能正确分析并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就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五、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树立他们转化的信心。消除心理障碍,热情关怀,体帮助,耐心做思想工作,对后进生大胆地委以重任,消除其矛盾心理,切忌急于求成——对其督导。
使后进生进步,重新确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在后进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既要立即肯定,又要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不要把所有后进排除在外,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更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后进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要热情关怀,具体学生具体帮助,要有足够耐心,针对他们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大胆地委以重任,满足其愿望,消除他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创造其转化的机遇,切忌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六、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理解后进生的心理、行为和接受程度,规范其行为,形成习惯,促使后进生的兴趣迁移——对其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后进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后进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后进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由于人的接受能力、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对差生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理解和掌握,使其发挥所长。另外,后进生的行为一般不规范,教师恨铁不成钢,要使其行为规范起来,形成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生首先要从小事抓起,其次用典型引导,再次用纪律约束,以促使后进生的兴趣迁移,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总之,素质教育承认人的自然素质的客观实在性,确认人的身心潜能是无限的,坚持每一个儿童少年都潜藏着有待发展的潜能,教师应具有素质教育的思想意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认识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不单单把后进生的进步只集中在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应利用各种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展示后进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闪光点”,提高其综合素质。这就是一专多能的人才。这种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给了后进生一个除学习以外施展才华的机会。
现在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只有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在竞争中立足发展,因此,强烈呼吁社会还后进生一片晴朗的天空,让后进生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