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
《春望》
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与家人难通音信。此时一封家信极其珍贵,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
7、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通过自己百无聊赖,不断搔头,以至短发变得越来越稀,几乎无法梳理插簪的情形,含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8、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提示其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插簪。含义: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
9、“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城池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上写的是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状,深藏着诗人无限感慨。
1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都禁不住落泪,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运用互文、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这两个字体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被人称道,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的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13、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国家.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的社会现实。
1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山河破碎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见到可娱之物,听到可娱之音,不是高兴,而是“溅泪”“惊心”。“溅”“惊”从程度上突出了感时伤怀之情,久别思家之苦。
16、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杂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怀。
17、请再写出古诗词中忧国思乡的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初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
【童年的朋友】
噗pū脯pú绺liǔ惩ch?ng咒zhòu颊jiá嗅xiù皱zhòu膝xī兜dōu鬃zōng辫biàn鼻bí壶hú
颤动chàndòng: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或抖动。
咕哝gūnong:带有不满意的情绪小声说话。
胸脯xiōngpú:指胸部。
两liǎng膝xī:两只膝盖。
【一面】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我的老师】
1.狡猾(jiǎohuá)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这里是有点淘气,又非常机灵。
2.占据(zhànjù)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3.卜问吉凶(bǔwènjíxiōng)用占卜的方法来测定吉祥、凶险。
4.纠纷(jiūfēn)牵连不清的争执。
5.依恋(yīliàn)留恋,舍不得离开。
6.察觉(chájué)观察感觉。察,全面仔细地看。
7.模仿(mófǎng)仿效,效法,照样儿做。
8.劝慰(quànwèi)劝解安慰。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某些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成绩滑坡的重要原因。小学生的直观性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弱;死记硬背能力强,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弱,所以在小学靠突击和死抠硬记取得成绩的学生,如不注重改进学习方法,又缺乏独立钻研的学习精神,到中学自然跟不上。
(二)升入初中,90%以上的学生的感受是:在小学还有一些玩的时间,而到了初中,自主时间少了,课程增加到十几门,加之一开学,学校就对初一新生提出高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一时不适应的学生会感到压抑,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三)初一学生入学时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也不一样,渐渐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指导初一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刻不容缓。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环节,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进入初中后,从学习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呢?
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特定的符号,在老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
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
初一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掌握答题技巧的重要途径还是在于每天的45分钟课堂学习。所以,提高45分钟课堂的听课效率对提高语文成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必须遵循“五到”的原则: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老师要求背诵课文,只要课上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就应该见缝插针地争取在课内基本背会,尽量不要把问题留到课后去解决。上课时精力要高度集中,遇到分析题时,要积极动脑筋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这样才能使能力大大地增强。“听”就是要听老师讲解知识点,听结论得出的方法。如果你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复述80%-90%,你就是课堂的赢家。课堂笔记可以用笔记本记,也提倡在语文书上记,这样翻阅起来更方便。课堂记录什么呢?记四个内容:
1、每节课中的新知识新见解。
2、语文术语及知识规律。
3、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
4、实用价值很大的方法类知识。
新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新版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一语文下册课文重点知识总结
★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以及知识点归纳
★ 语文初一下册知识点总结
★ 语文初一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知识点整理
★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
★ 初一语文下册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 初一下册语文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