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家长会>在年级家长会上的讲话

下载全文

在年级家长会上的讲话

在年级家长会上的讲话

  
  各位学生家长:下午好!
  
  受学校领导和年级主任的委托,我从语文的角度跟大家说几句话。
  
  我把今天我们谈话的题目定为“大家都来关注课外阅读”。
  
  有这样一位老先生,他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奠基人,他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写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多部作品。他就是叶圣陶。老人家这样告诉我们:
  
  “我是赞成让学生读课外书的,我想向那些不要学生读课外书的学校请愿”,“课外书那么多,学生自己能挑选适于自己的程度和爱好的书来读果然好;老师能给他们帮助,因人而施,分别帮助他们挑选那就更好。我想认真负责的老师定会乐此不彼的。”
  
  大家都知道鲁迅和以他老人家为代表的一批名垂青史的现代学者。他们不但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后人钦佩不已,文章也无可争议地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关注他们的成长经历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鲁迅七岁到私塾学习,对四书五经之类深感枯燥无味,而对课程以外的野史、笔记、小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方面内容的阅读,对他文学基础的形成大有裨益。
  
  冰心被我们称为世纪老人,她在晚年回顾自己的创作体验时,特别强调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唐诗宋词)对她产生的影响。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则只有小学文化,后来成为现代文坛上知名的作家,完全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坚忍不拔”(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信》)的自学精神。
  
  当然,还有无数类似的国内外作家,他们的文学素养可谓高矣,但在学堂里的所谓正规学习连本人也不大提及,却对大量的自由阅读津津乐道。这里不是说学堂里的东西就完全没有用处,而是在强调大量的课外读物对他们的成长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有一本书的名字叫《低下头来数星星》,编者名叫曹文轩。这个人很有意思,专门研究历届全国各省市进入清华和北大的状元,探究他们之所以成为状元的奥秘,结果发现,状元们的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爱好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中学时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而且数量可观。
  
  各位家长,我们参加工作走上社会以后,回忆起中学时代的生活,很难说对某一堂语文课留有深刻的印象,但对自己心爱的一本书,书中一个情节,情节中的一个人物却记忆犹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本书的熏陶。(班主任  )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证明自由阅读价值的同时,也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某些环节提出了质疑,至少说明语文课本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现代初级中学语文课本每册230页左右,约一百五十多万字,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附录内容。32开170页的书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学完,算下来每天只学一页,这怎么能满足精力充沛、思想单纯、思维活跃的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啊!他们亟需从其它渠道获得足够的营养。
  
  可是,长期以来,大量的学生家长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为不务正业,把他们手头那得到世人认可的名著称为“闲书”。诚然,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读小说,那势必会影响考试课程的学习,我们是反对的;因为读小说而影响甚至放弃其他课程的学习更是不可取的。但在完成课业以后,捧起自己喜欢的书籍,以欣赏的心态在真善美的世界里与哲人对对话,有什么不好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少人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质,正是在这个美妙的世界里逐渐提高的。
  
  如果说《红楼梦》是闲书的话,那么中学课本里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如果说《水浒传》是闲书的话,那么中学课本里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如果说《三国演义》是闲书的话,那么中学课本里有“杨修之死”,这一切都该怎么解释呢?难道那些德高望重造诣颇深的编者错了吗?不是,这只能说明那些经过历代考验的作品里,有值得我们吸取的精华。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只要人家愿意读,就让人家读好了,正象人的骨骼成长一样,那是需要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结合语文教学的现状,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令人欣喜的是,这个《标准》对中学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的肯定: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在“附录”中例出了1---6年级需要背诵的70篇古诗和7---9年级需要背诵的50篇优秀古今诗文。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还向大家推荐了童话、故事、寓言、散文、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科普科幻读物的篇目。
  
  历史上《语文教学大纲》修定过多次,任何一个版本都不如这次《标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自由阅读的春天到来了,有了这把上方宝剑,老师们再也不用有什么顾虑,可以大胆地鼓励、指导学生读名著了;学生再也不用惧怕家长的指责,可以把地下活动转为公开活动了;我们家长再也不要把孩子读课外书当做不务正业了。
  
  面对书市上琳琅满目、浩如烟海的读物,家长们感到困感,有的老师也不知如何选择。这时,应该记起《标准》中的一句话“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这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对哪类读物有兴趣,就买哪类读物,甚至包括武侠题材的书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陶行之语),人只有对某项工作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坚持下去;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会有所提高,有所创造。这样说来,《标准》上鼓励学生自由选择的界定实在是意义重大,我们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同时,并不是说师长们可以撒手放羊了,我们还有推荐建议和指导的任务。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在阅读哪些书籍上他们也存在着盲目性,自主选择买来的东西未必就真的十分理想,而师长毕竟经历较多,对哪些东西的教育意义更大大都有过切身的体验。因此,可以以建议(而不是硬性的指定)的态度予以指导。
  
  充斥市场的各类中学生作文,一般说来不宜推荐,小作者必竟阅读有限,其作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也就大打折扣。常见作文课上个别同学捧着一本类似的东西寻寻觅觅,这是不足取的,有临时抱佛脚大孩抱小孩之嫌。
  
  建议学生读经典,那先秦散文、唐诗宋词以及各朝代的优秀诗文,是经历考验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它们曾浸润陶冶过历代无数先人的思想,最该精读。以鲁迅的著作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作品是我们文化宝库中的一大笔财富,不继承无以对先人。当代活跃在文坛上的季羡林、冯骥才、余秋雨、毕叔敏等人的作品有必要涉猎,而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更是不该放过的。
  
  各类书籍的边沿天地的空白处算起来要占全部页面的三分之一,这些地方是为了美观,更是让读者在上面写字用的。我们应该建议学生随手写心得体会,生疏的字词,对书中高明见解的赞叹,自己对作者观点的不同意见等等,都可随手写在书页的空白处,每页书上有作家的原文,又有自己的评价,这才是实际意义上的与哲人对话。
  
  请大家都来关注课外阅读,放开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吧。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们的文学素养正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谢谢大家!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