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数学>初中数学如何把握教学进度

下载全文

初中数学如何把握教学进度

  初中数学如何把握教学进度?数学教学本来可以很有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数学是最枯燥无味的一门学科了。但实际上,很多的数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如何把握教学进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初中数学如何把握教学进度

  一、情境设置,诱发冲突,引发“?”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这点火的工具就是好奇和兴趣,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设定他们的目标,明白自己特别想学什么?为什么想学它?那么,如何设置情境,引发好奇和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视听教学情境,就是利用音乐、图像等视听资料,再现学习内容,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导学习目标。近年来,脑科学研究表明,高效学习的真正钥匙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即放松性警觉。这种放松的心态是每次开始学习时必须具备的。比如我在教学七的乘法口诀时设置了唐僧西天取经的情境: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晴,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孩子们学得很轻松也很开心,一下子学会了好几句七的口诀,效果较好。

  2.生活问题情景,就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突破未知的内容从而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和碰撞,产生一种求新求异的冲动,更新知识结构,比如我在教学认识毫米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它就是――毫米。

  二、训练横向思维,再生“?”

  爱德华・德・波诺指出:纵向思维是在挖深同一个洞,横向思维是在试着在别处引导人们求新求异,不断产生出新的创意,有利于思维创新和能力的培养,这一训练离不开教材这个例子,整合教材内容,既是知识的归纳,又是能力的训练,在整合的基础上加以引申,体现了学生从“。”走向“?”的过程,这是一个对“旧成分的新组合”。比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将周长的认识和周长的计算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孩子们在学完什么是周长以后,思考周长怎么计算,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新的想法,新的问题。

  三、课外实践,拓展新知

  在教学美妙的“杯琴”时,学生根据尝试敲出了很多不同的音,很多民族乐器也会发出不同的音,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互相交流,了解更多乐器的发音原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参与的很踊跃,在课后查了很多资料,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然而,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的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的教育目标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了。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这种学习方式成为开发学生创造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数学课堂教学

  重视“过程”教学,运用“方法”教人

  “教育不是拿所教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然而较长时间来看,不少教师都只重视“结论”的教学,而忽视“过程”教学,致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学生思维受到束缚,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运用方法教人是教育思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表现,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通过以旧引新,操作思考,归纳公式,进行计算,一步步教学

  从过程中一步步悟出道理。运用教具进行操作,通过运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一拼,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拼成的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一个三角形的底相等,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一个三角形的高相等,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通过操作和观察比较过程,是学生很清楚的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2。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学生不仅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且有机发展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必须要贴近学生实际

  1.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农村小学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有很大不同,新教材编排的主题图:“银行储蓄、超市购物”等情景很多学生都没有体会。我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出发,另外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果我采用课本提供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就打开课本看着照搬问题、答案,不是真正学会。

  2.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一节课好课,教学情境起关键性的作用。教师通过故事、游戏等有趣活动引入课堂,让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在课堂活动中就会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数学学习内动力的激发

  转变观念,勇于重组教材,体现“科学性”

  《标准》的总体目标在情感与态度第四点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决策者和创造者”。不再迷信教材,勇于否定教材、重组教材,还教材内容以科学性。

  恰当地重组教材。教师备课时不能唯书,而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已有经验出发,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思考:怎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头脑知识的链接、衍生?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教材是从“10÷3”和“58.6÷11”两个例子入手,我觉得如此安排教学程序不太自然,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经过一番思考,决定从“25.5÷6,10÷3,58.6÷11,1.44÷1.8”这四道计算入手,先直接引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紧接着再研究无限小数,从而引出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最后重点研究循环小数。这样教学,知识脉络分明,结构清晰。

  教师要重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和主体性

  1.生活性。我们的数学源自生活,教学要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生活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2.主体性。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学生在不游离文本的前提下开展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回想过去的教学,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心中究竟有什么疑问不去问,却把力气用在如何设计高明的问题上;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去考虑,却去琢磨所谓巧妙的教法……这些做法走入了只研究教师、只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误区。反省之后我们应当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是教育大观园里的导游,一个引导者,主角永远应该是学生。

  4数学教学效率探微

  1 巧妙设问,借疑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联想导入新课。如在讲授几何引言一节时,先提出实际问题,为什么避雷针铁塔要做成三角形?为什么铁门要造成四边形?为什么车轮要造成圆形?给你一根木棍就可以测出一座高楼的高度,道理何在?这样的悬念,激发他们探索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秘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 让学生乐有所思、思有所乐

  要让学生多想、多说、多表现,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例如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练习。可以出了几道有不同特点的题,让各小组讨论不同解法,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争辩。既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从多种方法中领会到最佳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思维和学习的乐趣。

  3 以直观、现代化的教学演示或游戏,为课堂增趣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或电脑软件等直观演示、及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课堂上的疲劳。如在讲“四边形的内角和”一节时。电脑里跳跃着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四边形,完整无隙地铺满平面的场景并配有音乐,不仅有效地传递了平面镶嵌知识,也让学生享受着数学之美。

  4 开展竞赛,激活兴趣

  俗话“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要充分利用中学生求知欲旺、好胜心强的特点,在课堂练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由教师或班长来当主持人,再分组回答题目,并打分。通过简单的竞争,营造一个主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相关文章

1.2020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

2.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3.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计划(2)

4.2017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5.初三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