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语文>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下载全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初中文言文篇幅较多,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初识文言文,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师重要的责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一

  加强诵读,夯实基础。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必须做到:第一,读准字音。文言文中常有一些文言古字,我们在学习中必须首先读准这些字音,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理解古文。第二,读顺文章。古文并无标点,如何断句,依靠语感。如今文言文,编者为了方便阅读都正确添加了标点符号。学生学习并不困难。但是,如果要真正了解一篇古文,必须首先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停顿不当,会带来理解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歧义。由此可见,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够帮助理解文意。第三,读懂文章。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经过学生齐读,教师范读等多种读书的方法之后,笔者往往会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因为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而放声自由朗读能够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自然感受文言之美。通过这几轮诵读,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为随后知识了解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质疑探究,激发兴趣。笔者认为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是有效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课前预习格外重要,课前预习准备得好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一言堂,而是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职责变成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在教授文言中,教师并没有按照传统文言教学模式,逐字、逐词、逐句翻译文章。而是将课堂变为论坛,让学生将预习所遇到的问题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学生的语文功底肯定会大为扎实,语文素养也就会大大提高。

  改演课本,加深理解。编演课本剧是笔者在文言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初中的文言文大多是要求背诵。有一些课文故事性较强,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编演课本剧,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极大的好处。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文言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理解课文,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选入课本的文言文都是非常优美的文章,大多需要背诵,编演课本剧还可以使得课文烂熟于学生心里,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智慧,为丰富文言文乃至多发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学习文言文是掌握现代语文的基础。学好文言文,才能吸纳丰富、鲜活的营养。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二

  初中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释词,释词即将句中某个关键词解释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这些词对理解句意至关重要,多为文言中的常用词,故释词教学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我认为初中文言文的释词教学更应引导学生给常用词分类,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使学生感知汉语言运用的规律,为高中阶段的规律性学习奠定基础。我在释词教学中就致力于让学生由大量支离破碎的死记硬背提升到认识汉语词语运用规律,并且能活用现代常用词,直至最终完全脱离教师讲解独立阅读。

  我让学生将文言词语归成四种:单义词和多义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这里的“单义词”,包括词典中的“单义词”,也包括字典中是多义项但初中课文中反复出现在不同语境中却只有一种义项的情况,如“尝”“辄”等作时间副词时。可引导学生将课文学过的所有例句归纳后记住。

  多义词指的是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含义,这样的词多是至今仍然鲜活的词,是文言词语教学和考查的重中之重,尤其应在初中花功夫梳理并牢固掌握。我在教授多义词释义时,曾经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组词,给此单音节词组成现汉中常用的双音节词或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说法,然后放入句中读一读,此意是否讲得通。如“过”在现汉中有“经/路过”“超过” “过错/失”等,在 “三过家门而不入”“过犹不及”“人谁无过”中分别组词, 均符合句义,但“过错/失”义放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就说不通,“过错/失”是名词,此处意为“有过错/失并且能够及时改正是非常好的”,需要动词,故须运用第二种方法。

  方法二:词类活用。释义放入句中不通顺,要变通才能符合现汉的表达习惯。如“其岸势犬牙差互”的“犬牙” 释为“狗的牙齿”,句意为“那溪流两岸的地势狗的牙齿互相交错”,不通!进而猜想可能是说“那溪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以此来形容那里的地势比较复杂。这就是文言中经常使用的“词类活用”,绕开这个常用规律不讲,中考又要考,光叫学生死记肯定不行。

  方法三:总结多义项并辨析。如,“许”在文言中乃常用多义词,“谭中鱼可百许头”“高可二黍许”中均为“表约数”,即可推知在数量词后“许”表约数;“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中“许”表处所,“何许”经常连用,而“几许”连用,因“几”是数词,“几许”之“许”只能表约数;“安陵君其许寡人”“遂许先帝以驱驰”二句中因后面均有名词做“许”的宾语,“许”作动词“答应”解,而后者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为诚意所动而出山,故“答应”中有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郑重,译为“许诺”更恰当,2004年上海毕业考“遂许先帝以驱驰”之“许”的标准答案是“答应”和“同意”,我认为此处“同意”极不恰当,写《出师表》时诸葛亮已做了蜀汉之相,且刘备已逝,诸葛亮尊称其为“先帝”,前文历陈自己对先帝的感恩之情,目的在于向后主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此处如果译为“我于是同意了先帝为他奔走效劳”,这是否符合诸葛亮此时的身份和说话的环境?;“杂然相许”之“许”译为“答应”就不如“同意”恰当,因愚公一心要移山,需得到家人首肯和支持,“杂然”表明发表言论的家人多而踊跃,若在“同意”与“赞同”“赞许”之间选,我认为后者更能准确地表达当时的气氛和心情。怎样辨析在不同语境中恰当选择多义项是教学难点。

  辨析近义词须对原文深入理解,这和简单记忆课下注释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我坚信方法三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花大力气的地方,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这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汉语言优越性之一即“灵活”。近年来增加课外文言文的用意恐怕也在此。只不过初中和高中对“灵活”释词的能力要求应有区别,初中可规定必须掌握的常用词,高中再扩大常用词量。目前没有考纲,教师也可根据经验指导学生归纳。

  通假字,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借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方式,中学课文出现的通假字,课下均有注释,且古人使用通假字相对固定,故掌握了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般文言中的通假字均迎刃而解。

  中学的通假字大致有三种情形:一、通假的频率较高的字,如“说”同“悦”先秦典籍常用,后世亦习用;二、不常见,课外文言尤少见。如“便要还家”之“要”同“邀”;三、像“小惠未徧,民弗从也。”之“徧”同“遍”,“入则无法家拂士”之“拂”同“弼”则属个别文章中出现的通假字。

  古文默写要求学生尊重古人的思维习惯和书写习惯照原文默写,但按照现汉较成熟的词语标准衡量,通假字即错别字。初中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正确书写现汉词语的能力较差,强化通假字极易混淆初中生的思维习惯和书写习惯。因此我认为初中学生了解古汉语发展过程中曾存在通假现象是必要的,但没有必要作为考点,即使考也只可考查最常见的几个。熟练掌握通假字则放到高中文言词语的教学目标中。遗憾的是目前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的考纲还没有对文言文词语教学要掌握哪些词语或哪些词类有很明确的规定。

  古今异义词有三类:一、貌似一个词实则两个词,这是因为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此点须让学生了解。如,“妻子”即“妻子和儿女”,“无论”即“不要说”;二、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称谓,不拆开解释;如“牺牲”专指祭祀之猪牛羊,别于今义;“白丁”指无功名之人,代指平民。三、转义,如古指眼泪的“涕”现指鼻涕,“走”古义为“跑”等。初中学习古今异义词的意义在于了解汉语演变规律,不一定熟记,高中都可不列为考查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初中语文卷中凡考查课内文言释义,不标明出处。若说考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但默写题已经考查了,释词还有没有必要进一步考查?何况有些课文不要求背诵,如“明烛天南”之“烛”,“不能名其一处”之“名”,“王即购之千金”之“购”,分别出自清代姚鼐《登泰山记》、清代林嗣环《口技》和晋代干宝辑录的《搜神记》,均不背诵,且此处释义均非现汉中的常用义,或是词类活用,或是词义引申。学生若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又无上下句判断语境,准确释义很难。这有违学古代汉语“积累词语,活学活用”的目的。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言文合一”,是语言发展的一大进步,学习文言文就在于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打通,背诵名篇是必要的,但词语教学一定给学生方法,教学生去总结认识一些古汉语规律,现在最起码的一步是文言文教学大纲的细致化,避免教师“大海捞针”的盲目式教学。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三

  古文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串讲法,即一边讲解重点字词,一边串讲大意,然后对课文写作特点和主旨进行分析。再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练习加以巩固。或者采用戏剧表演,或者名段朗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教法没有违背古文教学的出发点,但削弱了古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或学习中诸多作用。且学生是否对文言文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是否夯实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是否让学生领悟了课文的美呢?我就实在不敢苟同。我认为,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一、要夯实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培养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二、要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品位,培养学生领悟古文思想和蕴含的人格魅力;三、要指引学生形成拓展课文题材的学习习惯,培养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欧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古文的学习习惯,让其由老师主导学习到自主自觉学习;五、要提升教师教授古文的全面素质并形成古文教学的人格魅力,然后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从而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去学习古文。这种古文教学观,不同于光注重字词教学的讲解论,不同于光提倡文学鉴赏的分析论,也不同于强调文化思想传递的传授论,更不同于编写戏剧表演及其他只注重热闹的形式论。本文之所以提倡这种教学观,是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写作对文言文的要求、文言文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发展而提出的。为了使这种文言文教学观念产生实效性,我通过教学的实践总结,提出了文言文教学八字诀。

  第一、导。

  导,指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每篇古文学习的情境。这里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即趣味性的导入、激情式的导入学习佳境、用正确学习理念的导读。文言文对学生来说,都有一种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学这样的新课时,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站在新的时代,用巧妙的“趣材”引入课文,才比较贴近学生心理,超越时代,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从而营造活跃而积极的学习氛围。在这的教学行为中,教师要调动自己的浑身的激情和人格魅力,抑扬顿挫讲述或背诵或朗读,把情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让师生合拍共同走进课文。走进了课文,教师要提纲挈领对创作的情景及创作主旨作火山喷发式的导向式讲述,告诉学生在该篇课文中应学习什么重点内容,应该理解课文到怎样的思想深度。

  第二、读。

  读,是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帮手。在这儿,我要说的是读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读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读的效果也是多项的。教师首先激情诵读,然后指出其中陌生字的读音,而后教师指导学生多样读,可以声如海浪澎湃齐读,可以群鸟鸣春自由读,可以静若寒蝉默默读,可以像李阳英语学习法一样疯狂读,亦可以男女生二重唱混合读。通过这样的读,就会让学生粗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真正感知课文排山倒海的逻辑力量与情感力量,而无需老师多费口舌。我教授杜牧的《阿房宫赋》时就采用这样的以读促解的教学方法,读后学生对作者写“阿房宫”初衷,秦亡之因,秦亡之速,便可略知一二。

  第三、讲。

  讲,指精讲背景与作者,力求为课文的理解服务;精讲课文中新出现的重点词及用法,力求准确而有趣味的延伸;精讲课文内容(依这样的思路进行比较好:老师读,学生大声读,学生自由读,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精括每段思想。)及写作技巧,力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水平。这一环节,应在夯实文言基础和熟悉课文内容之后进行。我在教授《师说》时就采用这种教法,然学生夯实了语言知识,体会了课文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论证艺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了议论文的逻辑美及写法,给学生注入了从“多师”学习的新求学品格和思想。

  第四、熟。

  熟,指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准确而烂熟于心,对课文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了如指掌。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时,除过老师讲的重点词外,还应细看注释和勤查工具书,把不懂的弄清楚,把不熟悉的弄熟悉,为了使学习的效果更明显,应紧跟其后的是做相应的练习。对课文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的熟悉,可以用片段作文训练或模仿练习式的随笔,以巩固,以致用。

  第五、背。

  上面说的是,“熟”,下面说紧承其后的“背”。“熟”是“背”的前提,“背”是“熟”的加强。古代先生教古文,总是先让其背一段,然后在串讲一段,足见“背”在学习古文中的重要性。我们能不能也在学古文时,先让学生背,然后在讲解呢?比较短些的文章,也可以尝试一下。但对于长些的文章此法就不可以了。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课外学习语文的时间比较少,且有些古文本身就比较难而长。所以,一般情况

  下,还是读讲而后“背”的为好。因为“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样,学生对课文也有自己的理解,老师讲起来也轻松。那么,老师讲之后,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背就是一个关键。在“背”的方法上,老师要对重点背诵课文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归纳出“明晰的板书”,以此促“背”,或老师激情示范背,或相互考问背,或过电影式背,或边抄边写背;在“背”的时间上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力求在每周的两个早读时间,让学生“背”,或让其在吃过晚饭,或临睡前背,或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时间去背。老师为了督促学生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要勤抽查,以求学生在“背”吃透课文思想,牢固积累文言知识。

  第六、查。

  查,是巩固古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这里的查,包括每节课课前检查字词,课前或语文早读时间检查背诵,晚自习检查练习,学生自主查,也可以通过出单元复习题检测并促使其带着问题学习。在具体检查教学情况时,教师既要做到教学内容与检查内容的延续性,又要做到检查旧学与新学的及时性,让学生扎实、牢固、有效的夯实古文基础,让学生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检查中养成自我督促学习的习惯。

  第七、写。

  写,指既包括学生在课堂 上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写于书的空白处,或段落的空隙处,又指学生自查与教师督查默写背诵内容(让学生通过默写对照课文自查,发现常错的重点字,反复写会,提高默写题质量),主要让学生在默写中深刻体会课文内容,把不会写的难写字写会,更指教师指导学生深挖古文课文所可能涉及的作文题材,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作文写作。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掌握清楚文言基础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勤诵记与勤默写的良好学习品质,可以培养学生从课本挖掘写作题材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提高全方外的古文学习能力。

  第八、迁。

  迁,指把所学的文言知识在阅读陌生或类似古文时加以灵活运用。平时所学古文课文中的例子在平时考试或高考中直接出现到了题中,如果熟悉并真正理解了那些例子,那么做古文试题就可以得心应手了。而且平时培养的语感可以提高古文阅读的效果。其次,指把古文课文所学的东西在写作中灵活应用。可以把课文中学过的名句,直接作为写作的题目,可以把引用名句作为例证,也可以把课文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还可以以现代眼光审视课文,并将其读出的新思想融入到自己的新习作中。比如,学生学习了《郑伯克段于鄢》之后我要求学生记住“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名句,然后让学生由此构思文章,有的同学写了贪官之不义之举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有的同学深刻解读了课文并从“亲情与权力”的角度反映了连同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1.

2.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3.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方法

4.初中老师怎么教好文言文

5.初中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归纳,初中语文学习技巧

6.初一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技巧

7.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四种方法

8.初中语文学习的五大方法!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