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下载全文

班级管理: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班级管理: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一书中提到了“班级工作的调整对策”,明确了班主任要想使班级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做学生的知心人,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读到这里,我不禁想: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应该如何做学生的知心人,走进学生的心灵呢?

  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在我们班级,常常会出现出现一些学生经常无故旷课,遇到这种情况最为头疼,尤其是表现不好和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若是真的家中有事或身体不适,来不及及时请假,倒也有情可原,就怕他们撒谎,学校家里两头不照影,那真叫人焦心。

  我虽然工作不算太长,但也是一位老班主任了,也曾处解决过很多次学生逃学或旷课的事,就在这个学期刚开学,分班时,手气有点背,抽签时,抓到了全年级有名的“双料差生”—王飞虎。开学后,由于换了新的环境,前两周,王同学很守纪听话,值日很积极,还经常主动到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可是到了第三周的星期一下午上完一节课,数学老师告诉我王飞虎没有来。我当时感到有点奇怪,他上午不还是好好的吗?怎么下午就突然不来了呢,一定是家里有什么事了,但为什么不请假呢?我在第一次班会就强调任何同学有事不能来校都要请假,不得无故旷课、迟到、早退,我还把我的手机号码告诉了大家。此刻,我预感到他是不是旷课、逃学,因为他有前科啊!我立即跟他的父亲取得联系,他告诉我王飞虎吃完饭就上学,应该早到学校了,他家离学校不算远,住在街上。我又问同学,他们都说没看见,这时我心里很着急,又和家长联系,一起去找,那里找得着,满街好玩的地方都跑遍了,也不见他的踪影。直到放晚学也没找到,他爸说,不找了,死了就算,他也被王飞虎烦死了,因为王飞虎从小失去了母亲,都是他一手带大的,而他因为要去做生意赚钱养家糊口,对孩子疏于管教,所以孩子有一些不好习惯。

  放学后,我在想,他能到那去,会不会到县城去呢?我家住县城,回来后,我一个一个网吧去找,找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在一个不显眼游戏室找到了他,他玩得很兴奋,我走到身后,他还没有察觉。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飞虎,今天开心吧!他一楞,扭头一看,老师……话没出口,脸红了。“走,到我家去。”“不呢。”“天黑了,你能到那去?我会打电话给你爸的。”他像驯服的羊羔乖乖地跟在我后面。我立即打电话给他爸,告诉他,叫他放心,孩子找到了。那晚,我跟王同学谈了很多,了解了他家的所有情况。

  晚上,我辗转反侧,思考了很多。孩子为什么无故旷课、逃学?主要原因是小的时候,家庭教育跟不上,孩子缺少引导,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其次是农村许多家长不识什么字,对读书成才认识不足,认为识两字睁睁眼,对孩子学业不闻不问,更谈不上辅导了,致使他们学习成绩跟不上班,自己也对自己没有了信心,认为不是读书的料;再次是由于应试教育给师生的压力很大,老师拼命抓分数,而恰恰这些学生就考不出分数,负担很重,不能给老师、班级撑面子,厌学情趣越来越严重,自己不如破罐子破摔,一走了之,不念了。想着想着,我感觉自己平时对王飞虎的关心真的是太少了,从来没有这样认真的和他交谈过,从来没有真正走进他的心灵,所以他平时也不愿意向我袒露自己的思想,倾诉他内心的秘密。

  这个事例足以以证明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举足轻重的。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是否真的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是理念上的走进,还是实践中的走进?是走近,还是走进?是持之以恒地走进,还是有时有会儿地走进?是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灵,还是只走进一部分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 是浅尝辄止的走进,还是入木三分地走进?这里面大有学问,值得我们探讨。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身边的每个学生也是如此。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理解到这一点。学生们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所以我认为,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了解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一种特殊个体,每个学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都夹杂着太多的主观因素,真实的他们和第一印象里的他们有很大差异。这些需要我们的细心观察,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班主任扮演着两种角色,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玩耍,一起欢乐,一起悲伤,甚至一起“胡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深入特殊学生心灵的深处,与他们有一种心心相印的信任和理解。同时只有在不断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而理解学生的需求,理解学生在刻苦学习中取得成功的喜悦或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苦恼和挫折,了解、理解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与迷惑,才会更加体会到学生需要关怀、帮助、指导。总之,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越多,对学生越了解和理解,则和学生的关系就越密切,学生也就越肯向班主任敞开自己的心扉,班主任也就越能达到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

  二、信任和尊重学生

  信任和尊重是最有用的阳光。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肩负着普及教育的重任。那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应该是教师必备的师德。同时信任和尊重学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记住这一点,学生的潜能的发展更是来自于我们对其的无限的信任与尊重。所以我们都要记住爱默生发现的教育成功的秘密: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

  三、关爱、呵护学生

  面对这些学生,我们首先要不嫌弃,找出旷课、逃学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感情是最具感染性的东西,老师一定要关爱暂时后进的学生,正如书中所说:“班主任首先要给予学生满腔热情的关怀。”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真诚,并在老师细心的“爱”下树立克服缺点的信心,避免学生不良心理品德的产生,对暂时后进的学生,重在启发感悟,拨动心弦。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也就没有教育。”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爱”与“被爱”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教师对学生的爱包含了严厉的父爱、慈祥的母爱,体现了要求与理解,是托起了学生划向胜利彼岸的海水,是“教书育人”取得成功的最基本而又最关键的条件。老师在给学生爱的同时,还要说服家长不可粗暴对待孩子,要学会鼓励和欣赏孩子,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适当放大,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光在校园里,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下,他们就会冷不丁的冒出一个个奇怪的想法来,有时甚至会是震撼你心灵的想法。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他们的视角,真真切切地观察、感受分析他们的所思和所想。尊重学生的情绪、情感、心理和思想,不强迫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要做到这些,我们应该从了解、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孩子做起。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为走进学生的心灵而感到精彩。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