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历史怎么才能考高分?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初中历史考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般情况下
初中历史试卷就两种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俗称大题
也就是需要学生往试卷上写答案的题
也就是说
不会做连蒙都没得蒙的题
选择题不会做,四个选项随便选一个还有四分之一得分机会
非选择题就没这么好运了
不会就是写不对
这里有个误区
似乎觉得非选择题要比选择题难
那么非选择题就更重要
其实重要不重要,看分数就明白了
以去年泰山区试卷和岱岳区试卷为例
泰山区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
岱岳区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
这就说明
每一地区的分数值设定不一样
也不能说到底哪个更重要
泰山区最近几年都是60分的选择,40分的非选择
所以,请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取舍
刚才,我简单说了一下,历史试卷题型
下面,我再详细的讲讲
选择题怎么作答,非选择怎么作答。
一、选择题
历史考什么?
答:历史事件
2.历史事件包含什么?
答: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影响
3.做选择题的原则?
答:题目中有时间,看时间;
题目中有事件,看事件;
题目中有人名,看人民;
题目中有地名,看地名;
题目中有原因、结果、影响,看原因、结果、影响。
4.选择题怎么考?
答:告诉你事件,问时间、地点、人名、原因、结果、影响;
告诉你时间、地点、人名、原因、结果、影响,问事件。
5.做题时怎么思考?
例1.1872年,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学习,为日后创造铁路建设的突出成就奠定了基础,詹天佑赴美留学,与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A
解题思路:运用题目中有时间,看时间原则,本题就是考事件与时间对应。题目中出现1872年,下面四个选项中包含1872年的,只有A选项的洋务运动。
本题须知: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时间1895--1898年;辛亥革命时间1911年;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开始。
例2.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答:B
解题思路:运用题目中有地名,看地名原则,题干中出现黄海这一地名,要求想到黄海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再想黄海大战中的英雄是邓世昌。
上面这两个题目都比较简单,出现地名、时间、人名的往往比较好做,真正难得题目是出现事件名问原因和影响的。
例3.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D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告诉事件,问原因或影响的题型。解题的关键是看清事件是洋务运动,回想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
例4.他们的斗争“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这里的“斗争”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D
答题思路:本题属于告诉影响,问事件的题型。只要是能看懂题干的意思就是书上说的“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就应该能想到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选择题中还有一种是4选3的题,这种最简单,只要找准一个错误选项,排除它,剩下三个就是正确答案。
例6.回望历史,国共两党(国民党和共产党)曾有过多次合作。下列与国共合作有关的事件是()
①抗击八国联军 ②创建黄埔军校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坚持八年抗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B
答题思路:这就是4选3的题,ABCD都只有三个选项,所以肯定有一个选项说错了,找到它,排除它,其他就是正确选项。本题问国共合作,抗击八国联军显然是不对的。八国联军进攻中国发生在1900年,此时国共两党都还没成立呢。
二、非选择题
现在的非选择题一般是材料题。
分材料型问答题和材料型填空题
简单说就是给你段文字材料或者图片,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不管材料怎么变,答案都在课本上,根据课本来回答一定错不了。
1.材料型填空题和材料型问答题有什么区别?
答:区别在于填空题往往问的是事件的名称、时间、地名等简单的知识点;问答题往往问的是事件的原因、影响或性质等较难的问题。
2.解题思路是什么?
答:依照选择题的原则,努力从材料中找时间、地点、人名等信息,联想课本上学过的事件,一定要想事件。所有历史问题都是围绕历史事件展开的。
想到历史事件,再根据事件去想原因、经过、影响等内容。
例7.材料一:从1840年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其中,中英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及其所签订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根据材料一按顺序写出上述三次战争所签订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答: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中国与西方列强《辛丑条约》。
答题思路:历史题,有时间,先看时间。本题既有时间,又有事件名称。非常清晰,就是考的近代史上的三大条约,很基础的题目。
例8.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来并改正过来。
图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错误:民主 改正:民族
答题思路:这就属于材料型填空题,非常简单,问的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点。
例9.材料一: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辛亥革命》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述的“亡国条约”是什么?“亡国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马关条约》;大大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解题思路:本题难度不低,关键在东方小国。显然这里的东方小国指的是日本,中国被日本打败肯定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了。再考虑甲午中日战争的条约和影响。
还有一种问答题是问对某件事的认识;或者让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种题,建议考前专门找几个这种类型的题,思考答案是怎么来的,记一下答案。表面上看这种题是开放型的,随便写写就有分,但是答题答不到点上,还是没分。所以,可以刻意去看看这类题,自己归纳归纳答案。
最后一种就是问原因的了,比如抗战胜利的原因,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这种答案完全是套路,答案中一般会有: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的支持,军队的奋战等等,课下可以总结总结,再碰到这种题,按照套路来,好记又得分。
1.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我的观点是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 ,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 现它们太重要了。
2.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
我们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 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教益的东西。
4.史实问题和思维问题——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
史实问题通常就要考你的记忆来实现,比如说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最重要是对学习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简单,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说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你会发现,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5.掌握一套既定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你在答大题时就会轻松地发现这些既定的思路可以迅速帮助你理解题目和入手分析,至于这些既定的方法你可以自己在学习中很容易地提炼出来,或者我建议你可以看<高中历史学考必备手册>最后一部分谈到的一些学习历史的思维和方法,都非常实在和具体!
6.宏观学习历史,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比如说在我脑海里,整个历史是由中国史和外国史构成的,中国史里又分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阶段整体由四次大型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三次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组成,期间经济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自然经济开始阶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形成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实践(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历经四次大型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守旧派,革命派与保皇派,问题与主义)……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被我这样拿出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再细到每一个事件和人物都是如此,所以这应该是你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怎么才能考好历史?相关文章:
1.如何才能学习好历史呢?
2.怎么学好历史
3.2019高考历史有哪些复习方法 高考党如何考好历史
4.怎样快速记忆历史
5.期末复习历史,怎样才能得高分呢?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