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城市专题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ōng)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喜欢。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1:动词,派遣,使2:名词,使者。
17、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18、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以……为怪。
19、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20、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名词,使命。
21、沛公军霸上。(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22、沛公欲王关中。(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23、吾得兄事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24、籍吏民。(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25、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26、刑人如恐不胜。(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27、道芷阳。(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28、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2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30、项伯-,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3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
3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之止,制止,使动)
33、樊哙侧其盾以撞(使……斜侧着,使动)
3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35、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用翅膀)
3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7、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38、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动词,取道;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四、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4、(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6、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7、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8、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1、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1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1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15、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16、客何为者?(何为─为何。译文:来人是干什么的?)
17、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18、沛公安在?(安在─在安。译文:沛公在哪里?)
19、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译文:不是这样,我(项羽)怎么会到这地步呢?)
20、具告以事(告以事——以事告。译文: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21、贪于财货(于财货贪。译文:贪图财货。)
22、此天子气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天子的云气。)
2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译文:亚父就是范增。)
2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译文: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2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译文:是沛公的参乘(警卫官)樊哙。)
27、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译文: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8、毋从(省略“之”)俱死也。(译文: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29、奉厄酒为(省略“之”)寿。(译文: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
30、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译文: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31、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译文: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32、加彘肩(省略“于其”)上。(译文:把猪腿放(在盾牌)上。)
33、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译文:珍宝全部被(他)占有了)
3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
35、吾属今为之虏。(被动)(译文:我们这些人马上就会被他俘虏了)
五、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六、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
1.军:军队。名词作动词,活用为“驻军”。
2.范增数目项王
2.目:眼睛。名词作动词,活用为“以目示意”。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3.间:空隙。名词作状语,活用为“抄小道”。
4.常以身翼蔽沛公
4.翼:鸟的翅膀。名词作状语,活用为“像鸟翅”。
5.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5.急:危急。形容词作名词,活用为“危急的事”。
6.此亡秦之续耳
6.续:持续。动词作名词,活用为“后继者”。
7.项伯-,臣活之
7.活:活的。使动用法,活用为“使……活命”。
8.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8.王:君王。使动用法,活用为“让……称王”。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穷。
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⒀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二)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⑹郯子之徒。(代词,这)
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的)
⑶非蛇蟮之-,无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
4、而耻学于师。(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从)
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
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11、于是饮酒乐甚。(在)
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
14、寄蜉蝣于天地。(在)
15、托遗响于悲风。(给)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人教版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字音
缦回màn不霁何虹jì焚椒兰jiāo
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辘辘lù
剽掠piāo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迤逦yǐlǐ锱铢zīzhū
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úsù横槛jiàn
呕哑ōuyā参差cēncī鬟huán囷囷qūn
二、重点实词:
1、蜀山兀,阿房出(山秃)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趋向)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随着,适合)
4、盘盘焉,囷囷焉(萦绕曲折的样子)
5、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或雪停止,此处是雨停止)
6、杳不知其所之也(见不到踪影)
7、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每,即全部)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宠幸)
9、摽掠其人(通“剽”,piāo,掠夺、夺取)
9、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计量单位,言极其细小)
10、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表假设的连词)
三、文言现象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赤壁赋》
一、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5、举匏尊以相属樽酒杯
二、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副词,像)
【二】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
二、古今异义
1、放浪形骸之外放浪:古,放纵、无拘束。今:放荡
2、列坐其次古:旁边、水边今:常用义为质量差
3、亦将有感于斯文古:这些文章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4、或取诸怀抱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
5、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6、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①表凭借,用来。今: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俯仰一世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8、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三、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4、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5、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
6、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四、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译作状语加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一词多义
望: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
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
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