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历史>中国经典古代历史故事

下载全文

中国经典古代历史故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近5000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衍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历史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更多“历史故事”的相关文章推荐【↓ ↓ ↓ 】

关于老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爱国主义历史故事5篇

给孩子讲的历史小故事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

 历史上为国捐躯的人物小故事


经典古代历史故事1

武王建周

殷商王朝的覆灭

乙帝的长子叫微子启,启的母亲出身低贱,因而启不能继承帝位。乙帝的小儿子叫辛,辛的母亲是乙帝正妻,因而辛被立为继承人。乙帝去世后,辛继位,他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纣”。

纣天资聪明,有口才,办事敏捷,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气力过人,能空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绝臣下的谏劝,他的言辞足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在大臣面前夸耀才能,抬高自己的声威,认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沉迷作乐,宠爱女人。尤其是宠爱妲己,一切都听从妲己的话。那时候,他让乐师涓为他制作了一首靡靡之音,粗鄙的舞蹈,颓废的旋律。为了充实鹿台钱库的钱财,他加重赋税,把钜桥粮仓的粮食装得满满的。多方搜集狗马和新奇的玩物,填满了宫室;扩建沙丘的园林楼台,捕捉大量的野兽飞鸟,放置在里面。纣还招来很多人,聚集在沙丘乐舞嬉戏。修建池子,用酒当池水,把肉悬挂起来当做树林,让男女赤身在其间追逐戏闹,饮酒寻欢,彻夜狂欢。

纣如此荒淫无度,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也相继背叛他。他不思悔改,还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

纣将西伯侯、九侯、鄂侯三人封为三公。九侯将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这个女子不喜淫荡作乐,纣恼怒之下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刑,即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与纣展开了激烈争辩,结果鄂侯也遭到脯(fǔ)刑,被制成肉干。西伯侯姬昌闻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知道后,向纣去告发,纣就把西伯侯囚禁在羑(yǒu)里。西伯的僚臣闳(hónɡ)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纣这才释放了西伯侯。西伯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令他去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殷人都不喜欢他。纣又任用恶来,恶来善于制造谗言,毁谤别人,诸侯因此更加疏远纣了。

西伯侯被纣放回去后,暗中修养德行,推行善政,很多背叛纣的诸侯都转而来归服他。西伯侯的势力逐渐强大,纣的权势和威严慢慢削弱。王叔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等到西伯侯攻打饥国并把它灭掉了,纣的大臣祖伊听说后既怨恨周国,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纣那里去报告说:“上天已经断绝了我们殷国的寿运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凶的人预测,还是用大龟占卜,都没有一点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列祖列宗不帮助我们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才抛弃我们,使我们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民众没有不希望殷国早早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显示你的威灵?纣的劫数怎么还不到来?’大王您如今想怎么办呢?”纣说:“我生为天子,不就是奉受天命吗?”祖伊回去后说:“纣已经无法规劝了!”

西伯侯(即周文王)姬昌去世后,其子周武王率军东征,到达盟津时,背叛纣前来与武王会师的诸侯就有八百多个。诸侯们都说:“讨伐纣的时候到了!”周武王说:“你们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师回封地了。

纣更加荒淫无度,不思悔改。大臣微子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诤谏。”就极力劝谏。纣恼羞成怒后,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窍。”于是就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箕子见此情景很是害怕,就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了奴隶。纣知道后把箕子囚禁起来。就连殷国的太师、少师都拿着祭器和乐器,急急地逃到了周国。周武王见时机成熟,就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纣派出军队在牧野与周武王进行对抗。

周历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纣的军队被打败,纣仓皇逃进内城,登上鹿台,穿上他用宝玉缝制的衣服,跑到火里自焚而死。追赶到的周武王砍下他的头,挂在太白旗竿上示众。然后,周武王处死了妲己,释放了关押的箕子,重筑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封纣的儿子武庚为禄父,让他承续殷的祭祀,并责令他以盘庚的德政为榜样,殷的民众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为后世人认为他们的功德不及五帝,于是称之为王。殷的后代被周武王封为诸侯,隶属于周。

武王建周

武王灭殷商后,以殷商遗留下来的百姓封给商纣的儿子禄父。武王又因为殷才刚平服,还没完全安定,就命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殷。而后命召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箕子,命毕公释放了被囚禁的百姓,旌表了商容的里门,以褒扬他的道德。命南宫括散发鹿台所藏的钱,开放巨桥所积的粟,以赈济贫弱的百姓。又命南宫括、史佚视察九鼎和宝玉。命闳夭加高比干的墓,以示尊崇。命宗祝在军中祭祀,而后才罢兵西归。一路巡行诸国,记录政事,作了一篇《武成》。分封诸侯,赐给他们祭祀宗庙的彝器,写了《分殷之器物》。

武王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于是褒扬并封神农的后人于焦,封黄帝的后人于祝,封帝尧的后人于蓟,封帝舜的后人于陈,封大禹的后人于杞。然后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功劳最大,得到最高的封赐。封军师尚父于营丘,国号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国号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度于蔡。其他的也依次按功劳受封。

武王召集九州的州牧,登上豳的土山,遥望商都。

武王回到周,夜里难以入睡。周公旦到武王住的地方,问道:“为什么难以入睡呢?”武王回答说:“我告诉你吧:上天不受殷的祭祀,从我发(武王名姬发)还没出生起到现在,已经60年了,谗佞小人在朝,而君子却被放弃,就好像山里的麋鹿聚在近郊,飞鸿遍布山野。上天不照顾殷人,所以今天我们能成就王业。想想上天建立了殷朝,曾经任用的名贤有三百六十人,而殷王不能显扬他们,也不能礼遇他们,所以到现在殷国灭亡了。而我对上天的眷顾还没能全部完成,不知道上天对我大周是否庇佑,我又怎么睡得着呢?”

武王又说:“我一定要达成上天的眷望,要依近天帝的住处;要访求所有不顺天命的恶人,贬责他们,与殷王受同罪。我要日夜慰劳安抚人民,彻底安定我们西方的领土,发扬我周的功业与德惠,使它们同样地昭明。从洛水边上一直到伊水边,平易而无险阻,将作为我们周国的都城;我曾在南边看过三涂山,北边看过太行山麓的都邑,也看过黄河,看过洛水、伊水,就是这里和天帝的居处相距不远,可以作为都城。”

于是就规划了周的都城于洛邑。将战马纵放在华山的南面,将拉车的牛也放牧在桃林的丘墟上;收起武器,军队回到国内后就解散了,用此昭示天下从此后再无干戈。

周公因人三变

周公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他曾先后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大治天下。因其采邑在周,即今陕西岐山东北,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周文王在世时,周公就很孝顺、仁爱,行动从不敢自主,规规矩矩,做事向来不敢自专。他在父亲面前,尽行儿子之道。与此同时,辅佐武王伐纣,被封于鲁。但周公并没有到自己的封国去,而是留了下来辅佐武王。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当时成王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而当时的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应付复杂的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周公肩上。周公摄政,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然而受封在东方监视武庚的管叔和蔡叔,对周公摄政很不满意。按照兄弟间排行,管叔行三,周公行四,管叔是兄,周公是弟,不论是继位,还是摄政,管叔都比周公有优先权。所以管叔不服。蔡叔虽然行五,但他支持管叔。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既想谋害成王,篡夺他的王位。

灭商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鼓动下的商朝旧势力发动叛乱。响应的有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周公临危不乱。他首先稳定内部,保持团结,说服太公望和召公。他说:“我之所以不回避困难而主持政务,是担心天下背叛周朝。否则我无颜回报太王、季王、文王。三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了,而今才有所成就。武王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成王又如此年幼,我是为了成就周王朝才这么做的。”

周公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于第二年举行东征,讨伐管、蔡、武庚的叛乱。出征前进行了占卜,他说:“殷人刚刚恢复了一点儿力量,就想乘着我们内部混乱,起来造反。重新夺回他们已经失掉的权位,妄图再让我们成为他们的属国。这是白日做梦!我告诉大家,殷人里头有一伙人,愿意出来帮助我们,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能够平定叛乱,一定能保住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又说:“我们小小的周邦,是靠了上天的保佑才兴盛起来的,我们承受的是天命。为了这次出征,我又占卜一次,卜兆表明,上天又要来帮助我们了,这是上天显示的威严,谁都不能违抗,你们应该顺从天意,帮助我成就这个伟大的事业!”大家听了,众志成城,随同周公一起东征。

周公东征持续了三年,终于平定了管叔、蔡叔、武庚联合的武装叛乱,粉碎了以武庚为头子的复辟阴谋,把周朝的统治地区延伸到东部沿海地区。

后来,当东都洛邑建成时,周公的礼乐也制成。这时成王已经长大,周公便把政权交给成王,自己退居辅佐地位。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项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说的“制礼作乐”。

周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劝勉成王:要懂得勤劳辛苦的好处,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要学习商代几个贤王和周文王的榜样,爱护百姓,励精图治,以便长久地享有王位。他谆谆告诫成王,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国君,要像文王那样礼贤下士,治理好国家。

成王执政后,按照周公制定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使商业走向发达。成王执政37年,继位的康王执政26年,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景象,这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

经典古代历史故事2

1.炎黄子孙

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

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4.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经典古代历史故事3

神机妙算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势力,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联合孙权,共同对付曹操。

东吴的都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总想把他除掉。一次,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三天之内要造出十万枝箭,否则就会被斩首。周瑜暗自高兴,觉得诸葛亮肯定完成不了任务,可以借机除掉他。可是,诸葛亮早已想出了完成任务的办法。他私下向鲁肃借了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都立了一千多个草人。第二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大雾笼罩,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

曹操看到这种情况,下令用箭射向对方。霎时间,曹军一万多名弓箭手一齐朝江中射箭。不一会儿,二十只船上的草人已经挂满了箭。诸葛亮让船上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借箭。”等曹操明白时,诸葛亮的草船早已驶远了,曹操悔恨不已。周瑜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后,万分感慨地说:“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的确不如他啊。”诸葛亮巧借东风诸葛亮与周瑜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曹兵,反而会烧到自己,只有借助东风才能火烧曹营,周瑜为此心急致病卧倒在床。

诸葛亮知道后,给周瑜开了个“药方”: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后,要求周瑜为他搭起九尺七星坛做法。

几天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蜀军借助东风火攻曹营,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经典古代历史故事4

孔子周游列国

东周(前770~前476年),各诸侯国被兼并,奴隶制走向崩溃。

西周时期,周朝君王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威权。周平王东迁以后,开启了东周历史。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东周开始后,周王室开始衰败,只保有天下之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同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及民族融合的基础上,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得以发展壮大。地处中原的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出现了霸主争夺战。随着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从而成就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可以说,春秋时期各国的兼并与斗争,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不同族属间的接触与融合。

东周衰败与诸侯坐大

从西周时起,天子威仪,各诸侯国间禁止攻战兼并。原本比周落后很多的各诸侯小国得以修养生息,经济、军队逐渐强盛起来。西周灭亡,东周王室衰弱,周平王迁都洛邑后,不再有控制诸侯的力量,各自为大的诸侯国打破了王室独尊的局面。后来侯国间互相兼并,强宗陆续出现。在兼并过程中,西周旧制度逐渐被破坏,特别是宗子世袭、不得买卖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向个人私有、可以买卖的家族土地所有制转化,成为东周社会各种变动中最基本的一个变动。东周后期,时局动荡,诸侯间频繁的战争,使平民百姓的生活变得艰难沉重,但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据《春秋》记载,在东周不断衰败的200多年里,鲁君朝王仅3次,鲁大夫聘周仅4次。鲁是周公的后代,与王室的关系已属最亲近,朝贡都几乎全废,更别说其他诸侯了,只会比鲁的朝贡更少。

可俗话也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周无论如何贫弱,名义上依旧保持着“天下宗主”的地位,为各诸侯国所尊崇。齐、晋两大国联合诸侯一起阻遏蛮族大国楚的北进,都是打着尊王、勤王的旗帜,才得到诸侯的信从和支持的。

这时期的文化中心分别是东周王国、宋、鲁,其中以周王朝的文化为主。因为王室衰微,不能养活众官,有专门知识与技术的王官百工陆续分散到诸侯国,有些人做官,有些人做师,扩大了文化的传播。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周景王死,王子朝结合一批丧失职位的旧官、百工,起兵争王位。经四年战争,子朝兵败,率召氏、毛氏、尹氏、南宫氏等旧宗族和百工,带着王室所有典籍,逃奔到楚国,这是东周文化最大的一次迁移。周人和大量典籍的移入,使楚国一跃成为代替东周王朝的另一文化中心。在鲁、宋、楚这三个文化中心都各有成就:鲁国孔丘创儒家学派,宋国大夫墨翟创墨家学派,战国时楚国李耳创道家学派。

经长期休养生息坐大后的诸侯,有实力也有欲望想要占有他国的土地和臣民,这就促使了诸侯间不断地发生征战。吞并与被吞并,造就了楚、齐、秦、晋、吴、越六个大国。

孔子名叫孔丘,是鲁国陬(zōu)邑人。孔子的父亲是个地位不高的武官,在孔子3岁时就去世了。靠他母亲带着他搬到曲阜住下来,把他抚养成人。孔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礼节,还经常会在家摆上碗盘,模仿大人祭天祭祖的样子学习祭拜。

长大后,孔子致力于读书学习,精通“六艺”——礼节、音乐、射箭、驾车、书写、计算。不管做什么,他都会认认真真去做。出任管理仓库的小吏,仓库的物资从来不会缺少;出任管理牧业的小吏,牧场的牛羊繁殖得越来越多。

不到30岁,孔子的声望就已经远播。很多慕名而来的人希望孔子收他们做学生。之后,学生越来越多,孔子就办了私塾授课。鲁国的大夫孟僖子临死时,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到孔子那儿去学礼。靠南宫敬叔的推荐,鲁昭公还让孔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去考察周朝的礼乐。

孔子35岁那年,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轰走了。孔子就到齐国去,求见齐景公,跟齐景公谈了他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对孔子礼遇有加,打算重用他。但是,相国晏婴认为孔子的主张不切实际,结果齐景公没用他。孔子回到鲁国,仍旧以教学授课为业。

前501年,鲁定公派孔子做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第二年,他又做了管理工程的司空。后来,孔子又做了掌管司法的司寇。

吴王阖闾大败楚国后,国力猛增,中原地区首当其冲受到了极大威胁,这当中受威胁最严重的是齐国。齐桓公死后,齐国国力开始走下坡路。齐景公即位后,用了一位有才能的大臣晏婴当相国,国家朝政得以焕然一新。前500年,齐景公约鲁定公于齐鲁交界的夹谷开会。齐景公打算借此拉拢鲁国和中原诸侯结成联盟,重现桓公当年的国力。

那时候,诸侯间开会,会有大臣做会晤的“相礼”。这次鲁国的“相礼”是由掌管鲁国司法的孔子来担任的。

这一回,鲁定公把准备到夹谷跟齐国会盟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齐国屡次侵犯我边境,这次约我们会盟,我们也得有兵马防备着。希望陛下您能把左右司马都带去。”

鲁定公同意孔子的主张,又派了两员大将带了一些人马,随同他到夹谷去。

在夹谷会议上,由于孔子的相礼,鲁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会后,齐景公决定把从鲁国侵占过来的汶阳的三处土地还给鲁国。

齐国的大夫黎(鉏)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做官对齐国不利,劝齐景公给鲁定公送一班女乐去。齐景公同意了,就挑选了80名歌女送到鲁国去。

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孔子想劝说他,他躲着孔子。这件事令孔子感到失望。就连孔子的学生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

不久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能找到明君一展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大国都在忙于战争,小国都面临着被并吞的危险。时局动荡不安,孔子宣传的那一套恢复周朝初年礼乐制度的主张,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君采纳。

孔子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和楚七个国家。中间遇到的苦楚一言难尽。有一次,孔子到了陈、蔡一带,楚昭王派人请他到楚国。陈、蔡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后,会对陈蔡两国不利,就发兵在半路上截住了孔子。孔子被围困在那里,粮水用尽,几天吃不上饭。后来,楚国派了兵来,才给他解了围。

在列国间奔走的七八年,孔子碰到了数不清的钉子。年纪越来越大,最后孔子回到了鲁国,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和教育学生上面。

晚年,孔子还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重要文化典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西周、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中有不少是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民间歌谣,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尚书》是一部我国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前722年到前481年的大事。

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学生们继续传授他的学说,一代代的传承成就了儒家学派,孔子也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被公认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经典古代历史故事5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纸上谈兵:

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中国经典古代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经典历史故事

最新版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的历史人物故事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优秀的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经典历史人物故事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