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文科中的物理,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历史的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历史的复习技巧
(一)功夫下在平时
对于历史,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抓基础、重平时”。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
1. 学习历史有阶段性.
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我的观点是你现在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2. 抓住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我们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 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二)历史的学习要有方法,没有方法的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方法最重要。特别是考试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其次是表达。最好是分条阐述,一点写一两行,不必太啰嗦,关键是把要点写出,因为评卷时也是按点给分的,写得太多,一个要点绕了好几个弯才讲完,不仅会喧宾夺主,使老师因找不到要点而扣分,还会浪费许多时间,以致来不及做完考卷。在分条时也有一个技巧,即根据所给的分数决定要分几条。一般一个要点是两到三分,如果一道题是八分,那么很可能它的要点就有四个。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漏答的可能,即使你实在想不出还要答些什么,也要尽可能写满那个推算出的条数。同时,还要注意序列号的安排。大点小点用不同的序列号标出,就会显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这样也就不容易丢分。
最后,字迹一定要工整。想想看,一个老师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改完那么多的试卷,如果字迹潦草,有哪个阅卷老师会有好心情给你高分呢?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可读一读像《历史学习》这样的杂志,了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解题很有帮助。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一、转变观念,从长计议
高一学生初上高中后,一方面受初中时候开卷考试的影响,平时学习基本上不用心,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为此,期末来临之际应指导学生早做准备,为期末,也为将来的毕业考试,以致高考作准备。
二、讲究方法,精心指导
初高中历史教材有较大区别,从体例上看初中是通史编排的体例,高中则是专题模块式;从内容编写上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高一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
第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好学案,搭建好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学案中的知识梳理结构可作为期末复习的提纲。
第二,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知识,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理论观点,以及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新史学理念。
第三,学会从宏观到微观角度思考历史,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比如高一上期历史必修一的主题是:人类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建设。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艰难的历程。
第四,学会看教材,要注意专题的导语,课程标准(要求),课前提示,专题小结的运用。学会找关键词,理清专题内知识节点,如古希腊民主政治,它贯穿的实际线索与知识节点体现出的逻辑关系就是“地理特点(决定了)——经济特点(决定了)——思想特点(决定了)——政治特点” 。而古代罗马法的关键词“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第五,学会有效记忆,学专题历史时要多运用联系对比法进行记忆,如: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影响对比、特征对比……,等等,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基本史实,抓住各自特征。如英国的政党政治中是先有议会选举中的多数党胜出,才会有这个党的党首成为首相,而美国则是先有总统选举获胜,才会有这个总统所代表的党派执政。
第六,教师监督落实,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复习的适时监督,注重复习的计划性,时效性,每天必须要有任务驱动,调动科代表的工作积极性。教师随时抽查学生复习效果,并给予及时表扬与肯定,充分发挥学生榜样作用。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明晰的线索与知识体系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
首先应在各专题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给每一专题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专题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第三,牵出串在专题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必修一实际上贯穿了一条主线:那就是人类社会从专制到民主与法制的演变。
中国史部分(第一至五专题):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形成、发展到走向衰亡,近代中国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接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先进的中国人学习和模仿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努力的失败,中共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艰难历程。
世界史部分(第六至九专题):古代希腊罗马创造除了辉煌灿烂的政治文明,希腊世界以它的民主,罗马以它的法制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则以英、法、美、德最为典型,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为后来西方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范本。但发展中也孕育着矛盾,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又经历了两级格局对峙的冷战局面,当今世界格局正走向多极化。
四、以练促学,规范答题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与素质,这就离不开练习与模拟考试,必须要让高一学生清楚高中历史怎么考,知道试卷结构,题型结构,赋分规则。要让学生知道客观性试题(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材料题)的命题格式,解题基本技巧。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选择题基本上是提供新情景、新材料的材料型选择题,学生必须要从材料中联系所学知识来解答问题。此外,还要着重强化学生规范答题的技能,只有如此,复习才会收到实效。也只有如此,学生三年的学习才得以能够顺利完成。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策略
一、端正认识,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
开卷考形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部分教师和高一学生的误解,以为开卷考学生可以翻书抄答案,考试的要求降下来了,平时用不着花时间看历史课本和做题目,只要考试时会抄书就行了。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开卷考应该说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减少了,但由于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大为提高,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历史课本内容不熟,连所答内容在课本什么地方都显得陌生,要比较完整地答好材料题与问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为开卷考要求学生熟悉历史课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决定学校及任科教师、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下的历史会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会考复习阶段要正确引导,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但现实往往是,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不重视高中历史会考,无形之中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会考总体成绩难以上去。如上所述,出现开卷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学校与高一学生不重视历史会考的复习教学,结果是更多的学生过不了历史会考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说明会考的重要性、新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应注意的各事项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会考复习的重视。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是取得会考复习成功的保证
高一历史会考的范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下两册内容,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时间又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进程时应作合理的安排,一般在完成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后,把下册的教学内容提前一或二章到本学期来上,一般在第二学期的前阶段就可以把新课教学任务完成,然后进入会考复习阶段。历史新课教学内容可以在四月中旬完成,然后开始会考总复习。这样,一方面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复习迎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紧迫感,会主动配合去复习记忆历史知识。在新的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复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按会考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这阶段穿插一些材料题与问答题的练习与分析讲解;第二阶段进行模拟题训练,以提高学生适应开卷的应试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三、抓40分钟课堂效率,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对于高一学来讲,历史会考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因为他们还要应付地理会考及其他科目的学期统考。学生平时课外学习历史的时间很少,即使布置历史作业,学生往往也是抄一遍书,效果不好,因此必须着眼于课堂40分钟效率的提高,这种要求在新考试形式下显得更加重要。
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上课力求生动易懂,讲得生动一些,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在课堂上记住,从而落实知识点。为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结合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适当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内涵、外延进行补充展开,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描述评价,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标划出来并记住。对于要求列为开卷出题的条目内容,课堂上教师必须下功夫进行材料题或问答题形式的复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写上“前提”、“内容”、“目的”、“实质”及“认识”,并把相关的内容做上标记,并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比较”之类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复习教学能使学生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5-6分钟时间提问。提问听写内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题,还可以是《会考标准》所列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但每次提问、听写都要评批记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引起重视,加强记忆的效果。同时,有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主观题的训练。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四、利用会考标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是提高会考复习有效性的补充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学习和会考复习中如何使用会考标准。对于有志学习文科、能力较强学生要激励发展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避免学生对照会考标准的知识条目进行记忆性学习,而引导学生利用会考标准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避免对照会考标准进行知识条目的抽象讲解,要尽可能让学生运用他们自己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史实。然后,要鼓励学生按照会考标准提出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并自己尝试解答历史问题。
对于一些学习“差生”,不少教师颇感头痛,但不能放弃,要尽量助其兴、动其情、授其法、促其恒。因为客观题分值减少,而60分的主观题对于他们来说失分会很多。显然,学困生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复习教学阶段要多指导他们记忆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文字表达的方法,甚至是依据会考标准设计专门的填空,进行课堂提问和考试复习,并在复习实践中用之。
高一历史的复习技巧相关文章:
★ 高一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一历史必备的复习方法
★ 高一历史的复习策略
★ 高一历史考试复习方法
★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方法
★ 高一历史的学习技巧有哪些
★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策略2020
★ 高一期末历史复习计划5篇
★ 高一历史复习方法的培养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