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班主任工作反思:面对学生的过激行为,你准备好了吗?
3月15日下午第一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只听王小华同学在呜呜痛哭。询问之下,原来是被初一的孙恒同学一拳捣在鼻梁上,疼痛难忍。当时没有细问,忙打电话让家长接孩子去医院检查。稍后我又调查了事情的经过,原来初中生孙恒从别人口中得知,王小华同学欺负自己的妹妹,打抱不平,因此及时与中学取得了联系。得知此事后,中学领导与老师对此事做了严肃处理,通知了孙恒的父亲。大家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可谁知,孙恒在老师及家长批评下,产生了过激行为。他拿着一把刀,一怒之下跑到小学,跑进六一教室,要找王小华同学。学校顿时一片惊慌,大家忙着疏散学生,打电话通知中学及其家长,其余老师劝阻孙恒同学,可是孙恒在情绪失控之下,很难接近,满校乱窜寻找王小华。怎么办?我紧紧跟上他,努力寻找机会与他沟通:“孙恒同学,你先冷静下来,放下刀子。”可他双眼发直,双唇紧紧地抿着,一点不为之所动。这时他的妹妹上前抱住哥哥,拼命夺刀。“孙恒,老师理解你,请你先放下刀,我们谈一谈。你有什么委屈,跟老师说,请相信我。”我平静地盯着他的眼睛,坚定地走向他。五分钟后,他紧握的手终于松动了,放下了刀子。我连忙拉住他的手,安慰他,只见孙恒上唇肌肉颤动着,双眼充满泪水,内心极为激动。大家拉他到办公室坐下,让他平静一下情绪。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确实令老师气愤、烦躁,可是简单粗暴的批评适得其反,令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给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班主任工作 )针对这一事件,我们中小学联手,及时与家长沟通,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孙恒也向老师敞开了心扉,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这也给所有的教师敲响了警钟,如何教育青少年,避免过激行为的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决定关系的主要方面。教师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痛苦,也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工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多给后进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把对他们的“反感”换成“容忍”和期待,竭力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地去赞扬、去鼓励。为后进生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