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历史的知识点较多,将知识点整合在复习是比较好的方法,那么关于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复习方法有哪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复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1.从历史的整体开始复习,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一单元复习结束后,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原因、影响、过程、特点)。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以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为例:主干知识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四类,每类细节知识点在章节复习时已经过了一遍,直接填到框架结构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点。
2.尽量把知识归类。做到“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类似于小专题。“瞻前顾后”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左右逢源”是横向联系,例如同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现在历史学科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下降且相对集中,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和理解,因此,在第一轮中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小专题的形式将教材的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体现教材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突出主干知识,便于理解、记忆。中国古代史部分以纵向归类为主,每个单元里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比,不同单元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比,比如:“秦朝与隋朝相似点的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税亩、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一起进行总结归类,整个古代史民族关系处理方式(战争、和亲、册封、行政管辖),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以方位分类(东北、西北、西藏、西南、台湾)总结。也有横向比较的问题,如:百家争鸣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则是以横向联系为主,把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分析,例如: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和对世界的不同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对比,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也有纵向比较的问题,如: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异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或一战期间),新思潮的萌发、新文化运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等,里边“新”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
一、按照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照惯例,历史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应按照通史体系进行,其基本目标在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与方法,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知识框架内,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时间是构成历史的最重要因素。以往的教材一般都按照先中国史后世界史、先古代后近现代的通史体例编写。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采用的是与以往不同的模块式(或称专题式)叙事方式,即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一类问题(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括提炼,集中叙述,打破了过去的通史体例,客观上对学生的复习造成了不便。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同学的知识体系支离破碎,不能把具体的历史现象置于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掌握,甚至连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都易造成混淆。因此,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的第一轮复习应按照通史体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通史体例,建立起规范的学科知识结构,这是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
二、应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历史是由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本原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是历史学习的重中之重,历史学科需要同学具备的各种能力与方法,都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应有之意。因此,掌握基础知识自当成为历史学科复习的重点内容。
1.历史事件。对这类知识,应按照背景(原因、条件);过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影响等要素进行掌握。如:
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4题)
A.顾恺之《洛神赋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C.王祯《农书》D.李贽《焚书》
答案:C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选项中所列四种作品分别出自于哪一历史时期,即考查“时间”这一要素。
2.历史概念。由于现行高中教材采用模块专题式叙事方式,历史学科的专业性提高,相应的历史概念大大增加。以中国古代政治为例,即有: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三长制;行省制;三省六部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以中国古代经济为例,则有: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柜坊;飞钱;交子;商帮;草市;丝绸之路;井田制;均田制;租调制;休养生息;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应该注意的是:高考中基本不会出现对某一概念本身进行诠释的题目,而侧重于考查学生对该概念相关史实的掌握及对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如: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3题)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答案:D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君主专制”这一概念应有透彻的理解,再结合相关历史人物的观点、主张进行判断。
因此,掌握历史概念的重点,应是该概念的内涵、外延及相关史实。
3.历史人物。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见事不见人”则会使历史变得干瘪、苍白,缺乏学科应有的特点与魅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现行教材体系的选修本中,便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这一模块,而高考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题目,如:
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
“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20题)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
答案:B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根据题干中“古希腊哲学家”、“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等条件判断出此人应为柏拉图,随后选出“理念论”则顺理成章。
可见,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应将重点置于其最重要的活动、观点、贡献等方面。
三、注意提高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如前所述,由于现行教材体例与通史体系的矛盾,加之某些地区存在不同教材版本的差异(如北京即有人教版和岳麓版两套教材),故而很多教研机构及把关教师一般都会为学生按通史体系重编复习资料。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减轻学生复习负担,缺点在于学生在复习中易忽略对教材的使用,从而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下降,而当试题中出现对教材原文(特别是教材中的边缘知识如插图、注解、表格、文本框等)进行考查的题目时,丢分现象就会比较严重。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2010年高考北京卷第19题)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答案:A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建立的时间,均出现于注解部分。可见,熟悉教材是历史复习不能忽略的一环。
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复习方法相关文章:
★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及经验总结归纳
★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及经验分享
★ 高三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总结归纳
★ 高三历史知识点整合的方法总结归纳
★ 高三历史学习方法及复习策略总结
★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
★ 高三历史的复习计划制定的方法总结归纳
★ 高三学生历史复习记忆的方法总结归纳
★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