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地理>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设计

下载全文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设计

  荒漠化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一

  【学习目标】

  1. 记忆并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并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 记忆西北地区的范围,理解自然特征形成的原因,并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 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4. 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某一区域在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合理开发产生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2. 培养和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般方法

  【学法指导】

  1. 学好本节内容,一定要注意图文结合。

  2. 通过案例,学好分析解决环境与 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3. 通过知识的网络化处理,理清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知识链接】

  一、荒漠化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①________________。

  2.原因:②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③__________相互作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④__________、石质荒漠化和⑤__________。

  4.现状

  (1)世界:约⑥______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2)中国:全球荒漠化面积大、⑦______、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以⑧______地区最为突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位置:⑨__________以西,昆仑山—⑩__________—古长城一线以北。

  2.范围:大致包括?________、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3.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____________,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4.主要景观: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

  5.内部分异:以?________为界,以东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以西属干旱和极端干旱区。

  6.脆弱的生态环境

  (1)干旱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__________,?________风化和?______作用显著,形成大片的?________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______,平地多疏松的?__________;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____________季节。

  (2)____________: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1)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__________、过度开垦等。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①____________。

  2.防治内容 eq blc{rc (avs4alco1(预防②     的威胁,扭转③     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④     的生产力))

  3.原则 eq blc{rc (avs4alco1(坚持⑤     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⑥    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⑦__________。

  (2)利用生物措施和⑧____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⑨_________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⑩__________。

  (5)控制?____________。

  五、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1.苏联垦荒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______________,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且?__________两季多大风。

  2.苏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1)大面积推广?__________________。

  (2)推广农作物的?________________。

  (3)营造?________________。

  (4)保留残茬,?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探究材料】

  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植被葱郁,是“绿色中国”;北方多广阔的“黄土地”,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是“黄色中国”;大西北荒漠、戈壁广布,荒沙漫漫,是“金色中国”;大西南青藏高原雄浑巍峨,冰川连绵,雪峰皑皑,是“银色中国”。

  今后“彩色中国”的生态建设方向是:“黄色中国”向“绿色中国”转变,“金色中国”向“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转变,“绿色中国”应当更加“碧绿可人”,“银色中国”则要永葆“银色”。

  1.简述“金色中国”的位置与范围。

  2.试说明荒漠化发生的类型有哪些?

  3.怎样理解干旱是西北地区的最基本的自然特征?

  4.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成因和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的成因是否一样?

  5.每逢干旱,西北绿洲地区的人们不盼阴天盼晴天,这是为什么?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探究材料】

  教材图2.4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2.塔里木河河流下游绿洲被废弃的人为因素可能是什么?

  3.不同的人为因素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如何?

  4.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与人口激增有无关系?

  探究点三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探究材料】

  材料一 2010年6月17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这一主题旨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材料二 教材图2.11 植物固沙。

  1.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防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人类活动不当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人为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4.图中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不以高大乔木来固沙?

  探究点四 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正劲之时,必须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要再造中国西部昔日之辉煌,就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加快西部建设步伐。苏联中亚地区的垦荒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农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仍很落后,畜牧业停滞不前,农业成为影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1953年,苏联收购粮食只有3 110万吨,而供应居民的粮食则需要3 240万吨,结果入不敷出。为了摆脱困难,苏联抽调了近百万人来到垦荒区,还向垦荒区提供了许多农业机械。在短短两年中,就开垦出了2 975.3万公顷的荒地。从实际效果看,垦荒对苏联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没有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特点采取合理的、逐步开发的方案,造成土壤风蚀加剧。

  (2)把欧洲草原带的耕作方式照搬到风蚀严重的东部新垦区,使土壤松散,沙暴扩展。

  (3)垦荒期间没有积极发展农田防护林,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大约3~4年发生一次严重歉收的大旱灾。

  1.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黑风暴”的形成原因?

  2.分析回答该地区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归纳总结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

  4.你认为苏联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可以被我国哪些地区所借鉴?

  【归纳小结】

  【当堂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6月17日,全球迎来第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联合国将“林木维系荒漠生机”确定为今年的活动主题。这一主题将荒漠化与森林植被紧密联系,揭示了森林对维持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警示人们要努力加强和保护好荒漠植被,加强荒漠生态修复与治理。

  材料2:近年来,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移了大约1 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

  材料3:“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下荒漠化在社会、经济、生态、生产方面的危害。

  (3)材料3图中三道防线,其中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

  (4)由图示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反思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回答1~2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

  (2)结合我国西北等地区的实例,理解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举例介绍荒漠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2)利用地图、数据分析我国西北的自然特征来理解荒漠化的自然成因。

  (3)利用课本的例子来了解荒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人类活动。

  (4)通过书本非洲的例子以及结合成因去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5)从成因跟危害中得出荒漠化的防治对策跟措施。

  (6)通过荒漠化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环境的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等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个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能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去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荒漠化的定义、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

  1、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荒漠化的定义

  2、能掌握好荒漠化,并能举一反三,学会分析其他的区域环境问题,学会因地制宜,形成一个清晰的综合分析思维。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述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 1分钟)

  二、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同学们,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1996年,摄影师在加州拍下这个美景,如今这里面目全非,下图就是摄影师10年后在同一地方拍的。大家觉得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学生回答]土地荒漠化

  [教师讲述]很好。这幅图正是反映了草地退化呈现荒漠化趋势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8页。

  三、讲授新课( 30 分钟)

  [板书]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师讲述]土地荒漠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世界约四分之一的的陆地和三分之二的国家受到荒漠化威胁和影响,有36亿公顷的土地直接受到荒漠化影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4。从这些数据得知,荒漠化的对我们的影响是十分大的。然而,到底什么是荒漠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看看书本18页第一自然段。

  [板书] 一 荒漠化的概念

  [教师讲述]同学们看完了吧,请大家一起朗读荒漠化的定义。

  [学生朗读]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教师讲述] 很好,荒漠化是指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土地退化现象。所以说,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我们来看一下图片,这张图片是沙尘暴,沙尘暴既是土地沙漠化的结果,又是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一个动力因素。石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南方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如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等。次生盐渍化指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 冲积平原 ,如我国的 华北平原 、 河套平原 、 渭河平原 等。

  [板书] 1 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 实质:土地退化

  3 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的地区

  [教师讲述]在我国荒漠化的情况也很严峻:截止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18个省,其中80.7%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西藏三个省区。由此可见,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西北地区。下面就利用我国西北地区来分析荒漠化的成因,这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首先我们先了解下西北地区,请同学们浏览课本18-19页的内容。

  [板书]二 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

  [教师讲述]我国西北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北干旱?我们可以从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以及植被等方面来分析,请同学看19页图2.1,并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板书]位置与地形

  [教师提问]西北地区的位置与地形?请同学来回答下。

  [学生回答] 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地区在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等。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是高达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并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组合。

  [教师讲述]那么西北地区的气候与植被有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看课本20页的图2.2,思考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板书]气候

  植被

  [教书提问]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降水递减,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是受水分影响,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递减。

  [教师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洋距离的增加,年降水量递减。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在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西北地区的植被景观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再到荒漠。

  [板书]气候: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

  植被:自东向西,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教师讲述]在了解西北地区的区域自然特征之后,我们现在来探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成因:首先,干旱的自然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大家思考下,为什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呢?

  [学生回答]因为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教师讲述]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为荒漠化创造了基本条件,而这里植被稀少,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创造了物质基础,再加上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讲述]其次,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三

  一、教材分析

  ?荒漠化使大面积土地资源退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被列为十大环境问题之首。荒漠化日益严重地破坏着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阻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教材以荒漠化严重的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分析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

  ?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以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教材首先分析了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其次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荒漠化的成因,并指出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接着介绍西北地区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点;最后根据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指出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讲述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荒漠化形成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第二课时主要了解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本节教学设计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荒漠化的发展及防治荒漠化的措施。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信息提取和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

  ?三、设计思想

  ?1.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习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2.设计意图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质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提高全面素质。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分析案例,并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加以归纳。以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例,介绍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难点: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掌握一个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课

  ? 上节课我们以西北地区为例,了解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虽然有自然原因,但人类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形成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提问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各具有什么特征? ? 对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新课导入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历史学家们誉之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朝时,罗布泊一带就已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商贾、游客云集,一派繁荣景象。是谁让楼兰古国消失了呢?

  ?公元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荒漠化严重,人口被迫外迁。后来,楼兰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了荒漠。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 请同学们读课本(P25)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和图2.12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

  ?[合作探究]图中河流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古今道路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绿洲被相继放弃?

  ?[教师归纳]

  ? 该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少,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的开发后,相继消失,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读图分析,注意观察这些古城遗址所在地的地貌状况,以及对照古丝路与现代公路干线的位置差异,发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向南推进。 通过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的欲望;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 新课导入

  ?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历史学家们誉之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朝时,罗布泊一带就已成为发达的农牧业地区,河渠纵横,草木茂盛,商贾、游客云集,一派繁荣景象。是谁让楼兰古国消失了呢?

  ?公元3世纪后,由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被流沙淤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荒漠化严重,人口被迫外迁。后来,楼兰逐渐变成了废墟,绿洲、良田变成了荒漠。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 请同学们读课本(P25)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丝绸古道和图2.12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

  ?[合作探究]图中河流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古今道路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绿洲被相继放弃?

  ?[教师归纳]

  ? 该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于盲目垦耕,战争、瘟疫等原因,导致水源枯竭,绿洲面积减少,使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类似楼兰的古绿洲经历了汉、唐、明、清几次大规模的开发后,相继消失,古今道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读图分析,注意观察这些古城遗址所在地的地貌状况,以及对照古丝路与现代公路干线的位置差异,发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向南推进。 通过分析楼兰古国的消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新知的欲望;荒漠化并非只是现代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荒漠化的程度有所不同。? ?[出示图2.1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

  [合作探究]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教师归纳]

  ?图2.13反映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荒漠化严重的地带正好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旱作地区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带是环境脆弱的敏感区域。清政府初年“移民实边”“开放蒙禁”导致大量的人口进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直接加剧了本地区的荒漠化。

  ?[拓展]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主要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地区土壤遭受侵蚀,成土基岩裸露于地表,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就我国而言,石漠化主要发生在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

  ?[教师归纳]

  时 期?

  人?为?因?素

  发生荒漠化的区域

  古代(唐宋后)

  盲目垦耕,战争、瘟疫

  塔里木盆地沙漠边缘?

  近代(清代后)

  大规模移民开垦

  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

  现代(解放后)

  人口压力,管理失误

  草原牧区和旱作地区

  ? 学生交流发言。

  学生归纳不同时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 加强学生运用前面已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同类地理问题的能力。

  荒漠化的现象不仅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存在,在半干旱湿润地区同样会发生。

  ?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内容和原则。

  ?[学生归纳]

  ?(一)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二)防治内容: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020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2020高中地理教学教案3篇

2020高中地理教案范文

2020最新高中地理教学计划范文模板

2020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2020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的工作计划

2020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

2020高中语文《哈姆莱特》教案设计

2020高中语文《信条》教学教案

2020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大全

2020高中地理重要基础知识点归纳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