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童话剧小红帽》含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2.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情景创设:森林(花,草,树,蘑菇等)
2.课件、音乐(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小红帽;《天使小夜曲》外婆;《波斯市场》大灰狼;《拉德斯基进行曲》猎人)
3.人物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欣赏森林美景并用动作表现。
播放背景音乐《森林狂想曲》,在乐曲声中带领幼儿走进教室。
1.欣赏森林的美景。
《森林狂想曲》的鸟鸣蛙叫、潺潺流水声,立刻把幼儿带人了"森林"的场景之中。同时,课件上画有森林的巨幅背景图、室内摆有立体的蘑菇、大树、鲜花、小草。在视觉、听觉上,都给幼儿极大的审美刺激,他们一下被吸引住了,兴奋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模仿森林里的树木花草。
教师:谁来学一学漂亮的花朵?大家都来摆个花的造型,看看谁表演得最漂亮。
二、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
在这个美丽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1.欣赏《小红帽》的故事。
教师:故事里都有谁?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讨论:在四个人物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小红帽有没有做得不太合适的地方?
评: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只有帮助幼儿把握住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才能让幼儿在后面的环节中恰如其分地进行表演。因此,教师设计了"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这样的问题,以帮助幼儿展开讨论获得答案。同时,幼儿通过讨论也明白不能随便听信陌生人的.道理。
三、听辨音乐--找出和人物特点相符的音乐。
教师:小红帽的故事可真好听,老师还为4个人物配了4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分一分,这段音乐像谁。
1.分段听音乐,区分并模仿小红帽和外婆的音乐形象。
(1)第一段音乐像谁,为什么。
教师:谁来学一学小红帽走路的样子,她边走路边做什么?
(2)第二段音乐像谁,为什么。
教师:音乐听上去很忧伤,就像外婆在病中思念着小红帽。
谁来学一学年老的外婆走路的样子。
2.区分并模仿大灰狼和猎人的音乐形象。
教师:再听两段音乐,你们听听像谁?
(1)音乐很神秘,好像大灰狼鬼鬼崇祟地跟在小红帽的后面呢!
教师:谁来学一学大灰狼走路的样子。
(2)音乐听上去很有力,就像勇敢的猎人迈着有力的步伐走来啦。
教师:大家来学一学。
评: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由于选取的四段音乐形象分明,幼儿一下就把音乐与人物相匹配起来了;幼儿的动作表演是建立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的。因此,我让幼儿联想人物走路的姿态,这下幼儿的扮演就"有内容"了:小红帽--蹦蹦跳跳地采花;外婆--驼背弯腰,拄着拐棍:大灰狼--脚步轻轻,鬼鬼祟祟跟随在小红帽身后;猎人--脚步有力,扛着措枪。这样,幼儿的表演更加生动。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圆圈舞》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学习英国民间舞蹈《圆圈舞》,感受4/4拍与3/4拍的交替音乐节拍
2、在音乐舞蹈中感受交换舞伴的快乐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重难点:
学习民间舞蹈《圆圈舞》中交换舞伴并向伙伴问好;学看图谱,根据图谱来排列相应的队型
活动准备:
音乐CD、PPT、图谱幼儿前期经验准备:理解图谱中各个图形的含义(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宾果》(Bingo)CD播放《宾果》音乐,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根据老师手势的暗示,改变队型进入教室。
A队型—1人变2人B队型—2人变4人C队型—4人变2人D队型—2人变1人,围成圆圈【设计意图:律动音乐《宾果》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的曲子,它不仅能渲染现场气氛,更能帮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带来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舞蹈《圆圈舞》
1.《圆圈舞》的起源。
—师:"在英国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圆圈舞》,它是种神奇的舞蹈,它能让原本彼此不认识的幼儿在跳完《圆圈舞》后很快的成为好朋友,因此人们也叫它《交谊舞》。"【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一些关于欧洲等地区的民间舞蹈,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与眼界。】
2.《圆圈舞》的欣赏与音乐解读—师:"听听看,你发现了歌曲里的哪些秘密?"(《圆圈舞》是4/4拍与3/4交替的音乐节拍)—师:"听了这个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圆圈舞》的曲式结构是A、B两段体,幼儿可以非常容易地进行区分。但是《圆圈舞》的音乐节拍是有变化的,且变化不明显,幼儿不容易区分,需要在老师的暗示和反复欣赏音乐后才能进行区分。因此,在欣赏音乐环节,需要老师单独"拎"出来,幼儿只有在理解音乐的节拍后才能将舞蹈进行演绎。】
3.《圆圈舞》的图谱队型—师:"看看《圆圈舞》的图谱,你能根据图谱找到自己的位置吗,试试看!"图谱1(即动作分解1)—请幼儿们站成圆圈,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组成一队舞伴。
图谱2(即动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圆心方向走一个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图谱3(即动作分解3)—男孩向圆心行走一个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边(位置不变),并将双手从女孩前面伸出。与两边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图谱4(即动作分解4)—1.男孩将双手举起并翻到身后去,女孩从男孩双手举起时搭成的"小山洞"中钻过去,但不移动脚步。2.女孩将双手举起并反到后面去,男孩从女孩举起时搭成的"小洞"中钻进去,但不要移动脚步。此时,男孩女孩的双手都在身后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图谱5(即动作分解5)—所有的幼儿都放开手,所有的幼儿向后转身并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个大圆圈的位置。
图谱6(即动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后,舞伴面对面。
图谱7(即动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对面并用右手相握,从舞伴的左边想圆圈方向走。
图谱8(即动作分解8)—幼儿们彼此背对自己的以一个舞伴,而面对新的舞伴。
图谱9(即动作分解9)—音乐结束,回到动作分解1开始重复整个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图谱即动作分解(PPT)的展示,帮助幼儿更快地学习舞蹈动作和舞蹈队型。】
4.《圆圈舞》视频观看【设计意图:通过《圆圈舞》的'视频观看,帮助幼儿更直观地学习舞蹈。】
5.《圆圈舞》完整表演—师:"现在,我们一个个弟弟都是英国绅士,一个个妹妹都是英国淑女,让我们跟随音乐共同跳起这神奇的舞蹈《圆圈舞》。
三、音乐舞蹈出教室—《圆圈舞》
完整播放音乐,音乐舞蹈《圆圈舞》
【设计意图:完整表演舞蹈《圆圈舞》,体验舞蹈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圆圈舞”是大班的一个集体教学活动。本活动中使用的乐曲选自《从头到脚玩音乐》(陈蓉,20xx)。我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思考的是如何改变以往的机械性教学,不仅仅在舞蹈活动中进行队形等重复练习,而且要凸显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使其通过自己积极的主观努力来学习舞蹈。整个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圆圈舞的基本舞步、交换舞伴。这两个部分连在一起教学,对于一个30分钟的活动而言,内容比较多,因此可在实践中进行拆分。
为了凸显幼儿的主体性,在笫二个环节“学习圆圈舞”中借助了图示的手段。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是通过阅读图示来理解和学习这个舞蹈的,而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主。教师通过图示的设计引导幼儿阅读并理解圆圈舞的基本舞步。在这里,图示的作用包括:
第一,比较直观和形象地呈现队形的变化,如以大圆、小圆和叠加的圆等来表现队形的变化,以及呈现完整队形,让幼儿一目了然;
第二,利用线条和颜色来帮助幼儿理解空间的位置和动作。
线条表示手拉手,颜色用以区别男孩、女孩,圆点表示朝向、站立的方位。这并不完全是我的原创,而是在《从头到脚玩音乐》这本参考书中的图示上加了颜色区分,以帮助幼儿识别和准确理解队形的变化。其中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演示图示,让幼儿观看整个舞蹈队形从头到尾的变化。这一环节的好处是让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结合队形的变化,自己去建立音乐和动作、队形的联系。不足一是在阅读图示环节中围成圆圈的这一步,应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站位是否准确,而我只是一味地将幼儿拉到准确的位置上,引导手势做得不好。二是支持引导做得不到位。整个活动的引导设计应该是:念儿歌(语言)的提示——配上音乐,而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儿歌,幼儿直接跟着音乐开始学习,在这一点上可以做得更加清晰。另外,没有把握好提要求的时间。教师提要求应该在幼儿做动作之前,比如,有一种队形的变化要求幼儿从中间手拉手围成小圆,再退到大圆,应该事先引导和提示幼儿先放手,然后退到大圆。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快乐的小象》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感知乐曲欢快、诙谐、跳跃的`旋律。
2.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旋律。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重点:
感知乐曲欢快、诙谐、跳跃的旋律。
教学难点:
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象的基本形态来表现音乐的旋律。
活动准备:
布偶小象一只,配套教学CD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组织幼儿做端,准备上课。
2.出示小象引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啊?小象想邀请我们到森林去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
(1)森林里有什么?
(2)小象们在做什么?
2.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讲述听完乐曲的感受。
提问:
(1)这段乐曲是几拍子的?
(2)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受?
(3)你们觉得这首乐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
3.再次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表现得意境。
4.欣赏音乐,引导幼儿体会音乐的结构,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
提问:
(1)这段乐曲是用什么结构表现出来的?
(2)这段音乐哪里是小象在戏水玩耍?哪里是两只小象在一起玩?哪里是小象勾着鼻子跳起圆圈舞?
(3)引导幼儿进行自由讨论、讲述。
5.根据教师的提示,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教师指导。
6.听着音乐,完整的表演。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2.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在教唱这首歌曲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小象有哪些特征,然后听三遍音乐,让学生说说,哪一句是问哪一句是答,按这节奏连歌词生生对练跟伴奏练,最后学唱歌曲,即为歌曲律动。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很喜欢这首歌曲,表现得很好,通过多种形式演唱歌曲,使教学难点轻松解决,但这节课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在于律动的地方,老师想让学生自己随着音乐律动,但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活跃,老师先前也没有将舞蹈动作编好,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备课中,能够更加完善,更加仔细。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小丑俱乐部》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幼儿能通过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创编动做。
2、学会给他人带来快乐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小丑假发、绘制挂图、小丑服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扮演小丑的角色(生动活泼,滑稽)进场,同幼儿打招呼。
师:嗨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一名小丑演员,在生活中见到过我们小丑演员的表演吗?归纳特点(搞笑,滑稽,表情夸张,动作大胆,幅度大)这里是我们小丑俱乐部练习的场地,欢迎你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丑演员吗?常常带给大家欢乐的人。
二、熟悉音乐师:说听到这个音乐有什么感觉?(归纳音乐特点,感受)
三、学习搞笑三连拍
(1)第一课时,表情模仿师:想成为一名小丑可没那么容易、首先要学会搞笑三连拍。你们知道什么是搞笑吗?(归纳总结:有趣,好夸张)那么什么是三连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咔嚓咔嚓咔嚓,依次呈现三张照片。(逐张观察特点,归纳让幼儿尝试表演:第一张,眼睛睁大,嘴巴张开。第二张,眼睛看中间,第三张,夸张的表情加上手上的动作)幼儿尝试,请特点明显幼儿上台展示。
集体拍照,请全部幼儿上台尝试模仿以及创造有趣的表情,表演。(肯定幼儿的创造性)
(2)第二课时(步伐练习)师:有一天在我正在走路,碰到了我的朋友,她说,你也在走路,我也在走路,那我们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呢?师同配班老师跟随音乐同步走路,做动作。(幼儿观察总结归纳小丑走路的特征)幼儿回忆分析动作的不同。幼儿上台展示。
小朋友的表现非常棒,所以我决定送你们每人一份礼物(小丑假发)发放道具。
现在你们都学会搞笑的方法,有趣的表情加上夸张的作,带上这顶帽子,你们都成为了小丑演员,现在大家跟在我的身后,想一想并且大胆的表现做出小丑的动作吧。(走路,打招呼,同手同脚摆动)总结归纳:小丑的动作学完了,告诉我,小丑的动作和普通人都有哪些不一样。
四、创编动作
1、请小朋友试试看谁更有灵气,能创造出和我们刚多的很多不一样的新步伐,我期待你们的新表现。比如:秧歌步,交叉走,还有比如说横着走,(总结归纳幼儿创造性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支持)
2、跟随音乐创编动作师:给你们一段音乐,边听音乐边创造。散点站立,一起尝试。想一想如何能够把动作做得更夸张。师巡回观察指导。
五、场景练习
1、餐厅动作提炼师:现在带你们来到一个餐厅,餐厅里有谁?厨师会干什么?做饭(洗菜,蒸蛋糕,炒菜,做馒头)这个餐厅里的厨师可不一般,因为啊是小丑厨师。
2、师与幼儿同步做动作。
我现在变成一名普通厨师,哪位来当小丑厨师,和我来做同步的动作。同步的动作就是,我在切菜,你也在切菜,只不过你做的是小丑的动作。
3、展示多个场景,归纳启发场景对应契合的动作。
师:场景一马戏团,里面有小丑,归纳动作。场景二,浴室,场景三,游泳池。
4、幼儿自选场景,分组进行创编契合场景的动作。
5、集体表演,进行展示。
是演是带领幼儿集体尝试小丑动作的表演准备造型正式表演回顾表演总结归纳小丑走路的特征是地路小丑走路的特征三集体进行表演是带领幼儿集体尝试小丑动作的表演准备造型正式表演6、回顾表演总结归纳小丑走路的特征是是激发创造不一样的走路方式比如比如不很少交叉走路集体尝试六情景表演观察餐厅让幼儿区分小丑动作和一般人动作的区别做菜的区别丰足选择场地进行对应的表演练习分组展示表演7、幼儿集体进行表演游戏,大胆表现进行创造。
六、集体创编游戏展示小演员们展示自己本组动作,师采访归纳肯定每组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带给他人快乐的能力)
活动反思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比较有激情,幼儿的兴趣很高,图谱的使用也比较恰当。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到孩子的表现才能及时的纠正出现的错误,才能教育活动目标更好的完成。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大家一起去旅行》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活动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
2、了解集体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重点、难点:感受音乐的节奏、结构;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轮流的合作方法。
(二)活动准备
1、旅行舞音乐:《库乞乞》mp3、导游旗三面分别写上数字“3”、“4”、“5”;大纸一张、记号笔一支;海边游玩和登山的照片。
2、幼儿14人,小椅子围成半圆形。
(三)活动过程
1、说说快乐的旅行。教师:“老师最喜欢出去旅游了!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2、初步感受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库乞乞”。
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的时候有首动听的曲子,仔细听——
播放音乐《库乞乞》——
教师:“你觉得什么地方特别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声音,谁来学一学?”
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注意里面的“︱库0︱库0︱库乞︱乞-︱”,并带着孩子一起念音乐里的这个部分。
教师:“猜猜看,什么是库乞乞?”
教师:“旅行中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就会说︱库0︱库0︱库乞︱乞-︱”。
教师:你觉得旅游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最开心!
引导幼儿交流、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时候的快乐时刻,重点引导幼儿交流在海边游玩、和爬山登上山顶时的快乐。教师:“海边游玩真开心,就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做三件快乐的事,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说︱库0︱库0︱库乞︱乞-︱”。(具体的.事情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来,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快乐地表现。)
教师:“登山时,登得越高,看得越远!登上山顶望一望,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投入到登高望远的情境中。)
教师:“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景色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让我们大声地说︱库0︱库0︱库乞︱乞-︱”。
3、通过图谱和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旅行吧!先去海边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顶啦!(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绘图谱。)
教师:“发现了吗?音乐到哪里我们开始上山?”(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
教师:“一共要爬几次才到山顶?”
引导幼儿坐着,用自己的两只手指当两条腿,平放的膝盖想象成海边的平地,身体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脚、山腰、山顶等位置。层次1: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律动——A段“海边走走”、B段“登山”、C段“库乞乞”。
层次2:教师指图谱,幼儿律动。层次3:个别幼儿指图谱,教师和幼儿律动。
层次4:请幼儿站起身大胆创编A、B两段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配合音乐优化动作。
4、合作游戏“快乐的旅行团”。
教师出示“导游旗”。
教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海边和高山,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发吧——”
层次1:教师当导游领着孩子们一齐手拉手游戏。
层次2:把导游旗递给个别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旗子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游客人数组团;出示另外两面导游旗引导幼儿分别组团,在音乐声中三个旅游团一同出发。
层次3: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都想做导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轮流的方法合作游戏,并且明确在音乐进行到“库乞乞”的时候进行轮换。三个旅游团在音乐声中游戏并轮换导游的角色。
5、提出新的旅行点,延伸活动内容,幼儿听音乐往外走。
教师:“除了海边和高山,你们还想到哪里玩呀?”
课后反思:
本活动主要运用形象生动的乐曲、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在本次活动中,我把音乐融入旅行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到大家一起旅行的快乐。引导幼儿探索、思考的表达方式及让幼儿感受不同音乐旋律在旅行游戏中的表现。利用身体和小手来模拟海边走、爬高山及带团旅游等让幼儿感受音乐,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还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因此本活动是运用形象生动的乐曲、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活动准备:
1.教学图谱。
2.胸饰:猫、老鼠各一半以上。
3.多媒体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 “打电话”导入,初步学习对话部分。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集体听节奏学说。
3、教师与幼儿互动游戏。
二、学习歌曲,体验情趣。(出示图谱,按节奏念歌词)
1、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初步感知前半段音乐
2、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初步感知后半段音乐,并游戏。
4、完整学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引导幼儿富有感情地演唱,表现出小老鼠的开心和害怕。
三、师生游戏。
1、师扮老鼠,幼儿当猫,引出最后一句
2、幼儿选择角色游戏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经常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形式与同伴进行交流,但一不小心往往会拨错电话,就如歌曲《小老鼠打电话》那首歌一样,老鼠打的电话居然是一只猫,这首歌歌词诙谐幽默、曲调活泼节奏欢快,中间还有打电话时的对白之处,间奏较多,我在设计时重点巧妙设计了这些对白和间奏之处,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让孩子在活动中为高兴而唱,为欢乐而舞。
活动目标:
1、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不学习它的粗心和荒唐。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阅读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并已经熟悉故事《倒霉的狐狸》(附后)。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线索匹配音乐,引导幼儿创编部分动作。
(1)教师出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线索。
师:在故事《倒霉的狐狸》中,狐狸都遇到哪些倒霉的事情?
幼:掉进了池塘。
师:狐狸掉进了池塘里。
幼:狐狸掉进了草堆里,狐狸还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他一次说了2件狐狸的倒霉事情。还有吗?
幼:狐狸还被掉下来的面粉埋了起来,狐狸扑过去抓母鸡时被母鸡发现了,母鸡跑了。
师:狐狸被钉耙打到了头,掉进了池塘里,又掉进了草堆里,还被面粉埋了,当他向母鸡扑过去时又被母鸡发现了。
(教师一边按顺序指图片一边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
师:母鸡发现狐狸后是怎样回家的?先怎么样?接着怎么样?最后又怎么样?谁能连起来说?
幼:母鸡先钻过篱笆,狐狸也钻过篱笆;接着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游过池塘;后来母鸡跑回家,狐狸跟在后面追。
(2)教师随音乐边讲故事边合拍指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狐狸走路时的节拍、遇到倒霉事情时的停顿。
师:这个故事还藏在一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找一找狐狸遇到的倒霉事情。(教师随乐边指图边讲述故事。)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线索创编部分动作。
师:狐狸一出门就遇到了什么倒霉事情?
幼:被钉耙打到了头。
师:谁能学一学狐狸被钉耙打到头的样子?(幼儿用手捂住了头)
师:接下来又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
幼:狐狸掉进了池塘里。(幼儿边说边做了一个向下跳的动作表示狐狸掉进了池塘……幼儿分别又创编了狐狸掉进草堆、被面粉埋、扑向母鸡、钻过篱笆、游过池塘、追母鸡的动作。)
(教师从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内容中精选了部分作为音乐表现的重点内容,通过逐层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确了狐狸在跟随母鸡的过程中遇到的倒霉的事,并借助讨论规范了狐狸的系列动作,为下一环节狐狸与母鸡的互动表演打下了基础。)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做这只倒霉的狐狸,跟着音乐去捉鸡。
(2)教师随音乐指图,幼儿看图片表演狐狸动作。
师:这次你们来做狐狸,看看你们在这些地方是不是能停住不动,不被母鸡发现。
(教师在对音乐作品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了活动的情节和动作,在表现狐狸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随乐模仿狐狸偷偷摸摸跟踪在母鸡后,不断用动作表现慢速、中速时的合拍走,逐渐感受了乐曲的节奏:通过越来越快的追逐、敲门等情节的表现,感受并表现音乐中渐快的速度:通过母鸡向后看的动作、狐狸保持造型不动来感受和表现每个乐段的结束。紧密地抓住音乐特性,借助狐狸与母鸡的动作呼应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该活动设计的重点。)
3.尝试母鸡与狐狸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
师:这次我来扮演母鸡,你们扮演――(幼儿:狐狸)
当母鸡回头看时,狐狸们――(幼儿: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那当我第一次回头时,狐狸保持什么样的动作不动?(幼儿用被钉耙打到头的动作表示)第二次回头时呢?(幼儿用掉进池塘的动作表示)第三次呢?……当我跑回家关门时,狐狸们做什么呢?(幼儿做使劲的敲门状)关窗户呢?(幼儿做使劲敲窗户状)
(直接针对“母鸡××”与“狐狸××”有趣情节的提问,再次使幼儿明确动作表现的关键内容,从而帮助幼儿在下面的随乐游戏中更准确地感受和表现乐曲中的乐段。同样重要的是,在幼儿两两结伴表演之前,全体幼儿有和教师配合表演的经验,更有利于降低记忆困难,保障幼儿结伴时的流畅和舒适。)
(2)教师帮助幼儿明确狐狸保持不动的时间。
师:狐狸们,刚才在你们跟在我身后的时候,我这只好心的母鸡悄悄地给了你们一些小提示,你们有没有发现?
(幼儿用手指做出1、2、3、4的动作)
师:我的1、2、3、4手势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帮助呢?
幼:告诉我们1的时候要做狐狸掉进草堆的动作,不能动了。
师:当你们记不得要做什么动作的时候,看到我手中的数字你们就知道要做第几个动作不能动了,是吗?(幼:是的。)
(当幼儿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暗示,有序记忆动作。)
(3)教师扮演母鸡,请一位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其他幼儿欣赏。
师:这次有哪一只狐狸敢上来抓我这只母鸡?
4.幼儿两两结伴,分别轮流扮演母鸡和狐狸的角色。
师:你们也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好吗?一部分小朋友扮演母鸡,一部分小朋友扮演狐狸。(幼儿1、2报数,分别扮演母鸡、狐狸的角色,母鸡坐在椅子上,狐狸蹲在“母鸡”的后面随音乐表演。第二次交换角色、位置游戏。)
(“ 追与捉”的游戏向来是幼儿百玩不厌的,母鸡跑、狐狸追的游戏情节不仅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也非常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结构,特别是乐段结束处,母鸡回头、狐狸停顿的动作,引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在整个游戏中,对于扮演母鸡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在固定的音乐中突然回头看狐狸有没有跟在自己身后:对于扮演狐狸的幼儿来说,他们的挑战是:当母鸡回头时立即保持不同的造型不动,跟踪时躲避母鸡的视线,不被发现。这种微秒的关系是激发幼儿一遍遍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原动力。)
5.幼儿和客人老师一起合作表演。
师:下面我们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倒霉的狐狸”游戏,客人老师当母鸡。
请狐狸一定要紧紧盯住自己的`鸡。母鸡要在回头看的时候看看后面有没有狐狸跟在身后,最后一定要跑回自己的家。
(充分利用观摩教师的资源,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和客人老师互动游戏,不仅体现了平等对话的新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让执教教师更好地观察与了解更多孩子的学习状态。)
附故事:
倒霉的狐狸
有一只狐狸守在母鸡家门口,准备捉一只母鸡吃。母鸡出门后,狐狸悄悄地跟在母鸡的后面,走啊走,一不小心,狐狸被地上的钉耙打到了头。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因为他怕被母鸡发现。狐狸又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池塘,狐狸一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走啊走,母鸡走过草堆,狐狸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草堆里。狐狸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着母鸡走。母鸡走过磨坊,狐狸一不小心又被从天上掉下的面粉给埋了。狐狸还是不敢动也不敢发出声音,继续跟在母鸡后面走,母鸡钻过篱笆,狐狸再也忍不住了,猛地向母鸡扑了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母鸡发现了狐狸。母鸡快速地钻过篱笆,狐狸也跟着钻过篱笆;母鸡游过池塘,狐狸也跟着游过池塘;母鸡赶紧跑回家,狐狸在后面使劲地追。母鸡关上家门,狐狸使劲地敲门,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母鸡关上窗户,狐狸使劲地敲窗户,手都敲疼了,都没有敲开。狐狸生气地继续敲,怎么都没有敲开,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唉!只好等下次的机会了。
(注:音乐《在山魔的宫殿里》发表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欣赏活动配套磁带》中。)
设计分析
本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以往较成功的活动:将音乐《动物狂欢节》终曲、社会生活经验“按摩”和影视作品欣赏活动结合创作的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再将音乐欣赏活动《理发师》和绘本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巧妙结合,将绘本中的故事配上音乐和动作进行表现,让幼儿获得更加丰满的多种艺术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的经验。此次我们再次尝试将音乐活动与语言活动相整合,用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与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相结合,从绘本中的另一个角色――“狐狸”的视角出发,通过跟随音乐的合作动作表演,生动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再次拓展了幼儿使用语言、绘本、动作、音乐等艺术手段整体地进行艺术理解、感受、表达的机会。
音乐分析
乐曲《在山魔的宫殿里》是由两个乐句短曲连续重复18次,在速度上越来越快,音量上越来越强,最后再加上一个情绪更强烈的尾声构成的作品。其结构中旋律重复所造成的幽默趣味,和《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故事情节和绘本画面的重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趣味。
2.跟随音乐动作表演,尝试幽默地再现《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情节。
3.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自我克制和相互配合。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孤独牧羊人》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初步感受乐句,并按乐句变化进行舞蹈。
2、通过情景的创设和图形谱,让孩子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在自由活动的情况下,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及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做事情要坚持到底,还要做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画纸,城门、各种礼物、魔术棒。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游戏《钓鱼》嘿咻咻
二、情景讲述《去魔法城》引起幼儿兴趣及学习欲望。
师:小朋友你们说说这个魔法棒是谁送给我的呀?(小魔仙)。
三、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能理解图谱。
师:咦?这张藏宝图上怎么什么都没有啊?
师:别着急藏宝图的路线图和开门的魔语都藏在音乐里的,我们听着音乐来画藏宝图的路线图,你们伸出你的小手指来和我一起画行吗?
(教师在幼儿欣赏音乐的同时画出图谱,可以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手指画)
师:你们知道开门时候的魔语是什么了吗?
师:你们看看路上有几道大门?每次到了大门的时候就要说出魔语“嘿 嘿︱嘿咻 咻”直到大门打开我们找到小魔仙给我们的宝贝。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观察音乐的结构。
师:先是爬四座山,跳过四个台阶,开大门。
2、创编各种去的动作。
师:我们要去很远很远的魔法城怎么去呢?(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谁来做做骑马、开车 开飞机的'动作?
3、听着音乐孩子练习连贯动作。在身体上练习,结合图谱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听音乐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图形谱。
2、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有藏宝图,也知道怎么去魔法城了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课室和听课老师处有些山洞门的图片,孩子自己找门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增加孩子和客人的交流。
六、渗透德育教育。
最后一座魔法城。
师:最后一扇大门的时候大家念魔语“嘿 嘿︱嘿咻 咻”哇!我们终于找到宝贝了,看看有些什么?这是书和文具,小魔仙说你们要多看书,爱学习才会越来越聪明;这是一些水果和蔬菜,小魔仙说你们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不挑食身体才会棒棒的;哇!这是什么呀?棒棒糖,小魔仙说你们的小嘴要像吃了棒棒糖一样的甜,懂礼貌。走我们回去分宝贝了,来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七、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活动准备: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感受3拍子音乐的节奏特点。
2、尝试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木鱼(人手一件)。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图谱一幅、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听》,初步感受3拍子乐曲的旋律。
2、熟悉音乐《会跳舞的叶子》,进一步感知3拍子乐曲的旋律。
(1)倾听音乐《会跳舞的叶子》,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尝试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
3、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并表现3拍子的节奏特点。
(1)观察图谱,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引导幼儿看图谱拍出节奏,重点指导休止符。
大班音乐课教案9篇这篇文章共41902字。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