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纸
No.
单元 (或章节) |
第二单元 |
共 3 课时 |
||
课题 |
语文园地二 |
第 课时 |
||
授课班级 |
一 年 3 班 |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午第 节 |
|
课型 |
|
教学手段 (含教具的使用) |
生字卡片、课件 |
|
教学目的 |
1.通过“我的发现”中的字,让学生自己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6个生字。 2.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 3.“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鞋》。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解决困难。 5.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
|||
教法与学法 |
|
|||
教材分析与处理 |
重点 |
1.让学生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生字。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解决困难。 |
||
难点 |
1.体会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
|||
关键点 |
|
|||
创新说明 |
|
|||
教学反思 |
|
教 案 纸
NO.
时间安排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反馈 |
|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我的发现”中的字,让学生自己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认识6个生字。 2.体会“张”字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意思,即一字多义。 3.“我会读”要求读一些常用词语,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巩固生字。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识字) 1.出示课本中的字词,学生认读已学过的字。 2.看看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的发现。说出“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 3.谈谈你记住了哪一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扩词练习。 5.认读词语。 二、“我的发现”(一字多义) 1.出示课本中的6个词语,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理解“张”字的意思。如“张爷爷”的“张”是人的姓;“张贴”、“东张西望”、“张开嘴巴”可以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一张画”可以用实物讲解;“开张”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某某饭店今天开张了。 3.引导学生根据“张”字的不同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三、“日积月累”我会读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相检查。 3.开火车认读。 4.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进行口头 |
|
教 案 纸
NO.
时间安排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反馈 |
|
造句。 四、作业设计:复习刚学过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读读背背”要求读背一首小诗《鞋》。 2.“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从电视上认识的汉字,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上节课学的字词。 1.认读生字词卡片。 2.“快乐传递”游戏。 二、读读背背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3.小组比赛读。 4.擂台赛,看谁背得对,背得熟。 三、展示台 1.同桌互相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互相介绍。 3.学生上台把自己的课外识字本放于展示台,向大家介绍认识的字,有读错的字可让同学提出纠正,也可由老师提醒纠正。 4.评出识字大王。 四、布置作业:完成读读背背。 |
|
教 案 纸
NO.
时间安排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反馈 |
|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思考,解决困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最近,我们学了很多写关心父母、尊敬长辈的课文,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做了很多家务事。有没有爸爸妈妈不让做家务的情况?(如果没有,可介绍教材中的例子) 二、引导倾听 1.这位同学非常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同学们为他想想办法。大家愿不愿意啊? 2.如果真想帮助他,就得仔细听听他的介绍,搞清楚为什么爸爸妈妈没让他做家务,然后再替他想想办法。下面就请这位同学介绍,我们认真听,要边听边想:他父母为什么不让他做?怎样才能说服父母?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劝说父母让他作家务了? 2.全班交流。 四、组内表演 1.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别扮演父母、孩子、同学等角色,表演劝说父母的过程。 2.说服“父母”后,请“父母”谈谈,为什么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五、上台表演 挑代表在全班表演。 六、评价 |
|
教 案 纸
NO.
时间安排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反馈 |
|
表演过后,对所有的想到办法劝说父母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评价。 七、作业设计 1.完成《丛书》单元测试并自查。 2.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和生字。(在家听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