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2012年9月18日,广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召开,出台“1+15”系列文件推进新型城市
化发展,力争3年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小康社会的特点是( )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 ②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③居民生活实现由贫困到温饱的转变 ④城乡差距消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2年9月15日,湖南省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会议强调举全省之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 )
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②全面改善人民的生活 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节约 ④推动城镇化建设,实现以农促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漫画《补》体现的科学发展观内涵是( )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第一要义是发展
4.2012年
9月22日,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安康市举办了陕西省环境污染防治与
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③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表显示了中国几项经济指标占世界的比重。从经济学角度看,图表说明我国( )
经济指标 |
煤炭消耗 |
钢材消耗 |
水泥消耗 |
GDP |
占世界比重 |
31% |
27% |
40% |
4% |
①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②能源、
原材料利用效率不高
③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工业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
③④
6.近年来,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黄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辽宁省的做法体现了(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优
化经济结构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我国2011年GDP突破47万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47 71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20 592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这表明( )
①我国产业结构需要优化
②我国粮食产量降低 ③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 ④区域协调发展能力较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漫画《缺席者》反映的是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老人在乡务农,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现象。这一现象( )
缺席者
①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②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 ③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不利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④要求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和效益提升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下图是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在我国,要达到图中拐点,必须( )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 ②优化产业结构,限制第二产业发展 ③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④优化出口、投资和消费的比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政府调低GDP增速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展速度取决于
国家宏观调控
②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③政府积极引导人们树立科学发展观
④政府采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漫画《一号文件》告诉我们的经济学道理是(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B.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促进农业发展
C.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协调性
D.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2.2012年上半年
我国GDP增长贡献率中,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别占比63%、36.7%和0.3%,投资过于庞大,消费偏弱。这要求我们( )
①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③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④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经济可持续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a) 我国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的关系
注:2011年我国人均GDP为5 432美元。
图(b) 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及占GDP比重
揭示图(a)、图(b)所示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理由。
14.自主创新,是安徽省加速崛起的强大引擎。某校高三政治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聚焦自主创新,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材料一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省将自主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动力和发展的战略核心强力推进,成果斐然。目前,安徽省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居中部第一;过去五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是同期GDP增幅的2.5倍。
(1)请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对安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N市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大力开发文化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财政引领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充分应
用现代的技术、成熟的工艺,开发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增值度高的文化产品,抢占产业制高点;同时,更加注重面对群众的文化需求,更加注重方便群众消费的社区文化,让现代文明的
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共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
课时专练(人教版专用):(十)
1.A [解析] 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社会。广州建设的小康,将是全面的小康社会,①②属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故答案为A。③属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我国已经实现,故排除。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但是城乡差距不可能消失,排除④。
2.A [解析] 此题考查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推动城镇化要实现以工促农,故排除④。
3.B [解析] 此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材料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故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答案为B。
4.D [解析] 此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能够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但是与环境保护无关,故排除③。
5.B [解析] 此题考查又好又快发展。材料体现了我国能耗与世界水平的对比,没有体现经济发展速度,排除①。通过我国能耗高,可见能源利用率低,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故答案为B。
6.B [解析] 此题考查区域协调发展。辽宁省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于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故答案为B。
7.C [解析] 此题考查又好又快发展。通过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可见产业结构必须优化,故①正确。通过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可知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所以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故③正确。第一产业比重低,但是粮食产量并不一定就低,排除②。材料与区域协调无关,排除④。
8.D [解析]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但会造成农村农业发展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①不选。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将提高我国城镇化比例,但并不一定有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事实上,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加大了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户籍、教育、医疗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②不选。③正确,入选。在农村劳动力流失状况之下,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转型和效益提升,所以④观点正确。故选D。
9.C [解析] 此题考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创新能力,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故①正确。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协调第一、二、三产业比重,而不是限制第二产业发展,排除②。③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故正确。④与环境保护无关,故排除。
10.C [解析] 此题考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调低经济发展速度,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维护社会公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速度并不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而是受多种因素制约,故①错误。材料属于经济手段,故排除④。
11.C [解析] 此题考查统筹城乡发展。漫画反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故排除A。财政补贴属于经济手段,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资源节约问题,排除D。
12.C [解析] 此题考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①③都有利于缩小发展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故答案为C。②④与扩大消费无关,也与缩小投资无关,故排除。
13.(1)信息:①图(a)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②图(b)表明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及占GDP比重不断增长;③我国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
(2)理由:①发展环保产业坚持了发展是第一要义,把握发展规律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②坚持了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坚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生态建设与其他建设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④坚持了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解析] 第一问,图表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投资的增长情况,进而说明我国投资结构应该不断优化,推动科学发展。第二问,主要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可主要立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来分析。
14.(1)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④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
(2)①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该市充分发挥财政的作用,吸引了更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竞争力。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解析] 第(1)问,考查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所以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企业竞争力。第(2)问,通过财政支持文化发展,考查财政的作用。通过开发新产品,可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文化发展惠及更多群众,可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