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选修2专题5综合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 60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这一体制作用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的经济独立,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独立

B.抑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增加了财政收入

C.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社会公平

D.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作用的认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D

2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启示我们,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重视安全网的建设。它(  )

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减少了政府的公共开支 有利于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 有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启示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答案:D

3.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是(  )

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 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 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根据教材内容,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A项。

答案:A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区别

B.市场调节完全受价值规律的支配

C.在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内在统一的

D.市场经济本身就有一个姓和姓的问题

解析: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错误。

答案:C

5.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意义有(  )

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②③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砍伐一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从GDP看,这个地区似乎变得更加富裕了,但从生态平衡和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砍伐森林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那么,当初的GDP增长必将造成长期的贫困。这启示我们(  )

A.要坚持全面发展

B.要坚持以人为本

C.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解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循环发展、持续发展。题干正是运用反面的事例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D

中共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此回答78题。

7.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环境的是(  )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和我国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条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不符合题意。①②④皆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故选B项。

答案:B

8.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用的是(  )

A.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

B.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A项表述不科学,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的根本途径是努力发展经济,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BCD三项属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A

住建部选择上海、天津等14个试点城市建立了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及时、准确、全面地采集房地产业运行中的动态数据,通过科学分析整理,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以便于有关部门及时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使市场供求平衡,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据此回答910题。

9.住建部组织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  )

A.是运用政策计划对经济进行调节

B.是通过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对市场进行引导

C.对房地产经营者有指导意义,对消费者无影响

D.是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调控,避免资源的浪费

解析: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强制的特点,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属于间接引导,对消费者也有影响,ACD三项与题意无关,且C的观点错误。

答案:B

10.住建部之所以要建立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信息系统,是因为(  )

A.市场经济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

B.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

C.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和完善

D.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经济的波动与资源的浪费

解析: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40)

11(1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不完善,改革攻坚任务尚未完成。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要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为什么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要性的认识,运用相关知识从多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1)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2)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要。(每点3)

12(14)《北京商报》曾登载一篇题为《兰州拉面限价——专家称回归计划经济》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国家对房价和肉价进行了宏观调控后,用行政手段调节价格的范围似乎正在扩大。一碗兰州拉面最高只能卖2.5元。兰州市物价局出台的限价令已然细致到了老百姓每天的筷子上。

经济学家解读:政府竟然细致到直接去干预拉面的价格,这是典型的向计划经济的回归。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利娜边说边感叹太可笑了。她分析说,餐饮业早就市场化了,价格早就放开了,拉面涨价与否应该由市场供求去决定。拉面价格上涨了,会有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供应多了,价格自然会下降,这就是市场自然调节的过程。

(1)简述计划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政企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弊端。(6)

(2)题中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完善行政管理体制?(8)

解析:回答此题时要特别注意审读设问中对回答范围的限定。第(1)问限定了其弊端要从政企关系方面来回答,第(2)问限定了从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作答,因此回答时必须方向明确,不能泛泛而谈。

答案:(1)这一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2)

其在政企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弊端是:在此体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政府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条块分割,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不利于社会化生产的发展。(4)

(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必须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应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机制。(8)


13(14)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学者,都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将二者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所以我国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结果发现该体制有不少的弊端和负面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最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6)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8)

解析:本题考查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的意义,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掌握情况。

答案:(1)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追求一大、二公、三纯,致使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