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课后课时精练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xiān)      (chè)

(lín) 情不自(jīn)

B. (xiàn) (zhé)

(yè) 风姿(chuò)

C. (zhù) (zhǒu)

(xiá) 穷兵(dú)

D. (mǐn) (mú)

(sà) 相形见(chù)

解析:B项,xuànC项,chùD项,móu

答案:A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琴键 郊游 雾蔼 深奥莫测

B.蹙眉 暇思 辩驳 索然无味

C.洒脱 晨曦 睫毛 情不自禁

D.绯红 炫目 明澈 绕有趣味

解析:A项蔼-霭。B项暇-遐。D项绕-饶。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没有炫目的舞台效果,没有正经八百的演出服装,老丁甚至连装都没有化就上了台。

B. 沉稳的睿智黑、飘逸的钛金灰、激情的中国红,与金属拉丝工艺完美融合,炫彩中泛出细密的发丝金属光泽,时尚又科技。

C. 这款车时尚动感、英姿飒爽的外形就赢得到店看车人的一致称赞。

D. A股这个冬天寒冷而又索然无味。究竟是该刀枪入库准备冬眠,以规避久盘必跌的风险,还是坚信经济估值双底合一,提前布局冬播?哪些板块能够在这个严冬成为避风港?

解析:英姿飒爽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用错对象。

答案:C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学工作者需要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该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 由于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劳动力的价格,我们为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夺较为有限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不得不做压低本国劳动力的事情。

C.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一般情况是,鸟儿如果想在城市生活,就必须提高嗓门,以免自己的声音不被噪声淹没。

D. 通常,每个农民家庭会根据收入水平决定其主要劳动力的就业地,还会根据两地收入与消费的比较确定是否向就业地迁移。

解析:A项缺少介词,在之前加上介词B项成分残缺,在第三个劳动力后面加价格C项否定不当,去掉字。

答案:D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阵晨风拂过

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解析:语段先说印象中的向日葵,转而引出我家的向日葵,目的是突出对我家向日葵特点的描述。六个选句中,是对印象中向日葵的描写,所以要放在第一位,排除了BC选项,②④⑤⑥都是对我家向日葵的描写,①④应该挨着,中晨风吹过才会有中向日葵清亮高亢的欢叫。

答案:A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美》,完成69题。

6. 文章以开篇,在作者的笔下,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爱美、懂美。

7. ……她又那么蹙起了眉。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渡,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联想。

8. 文章中有不少文字对进行了描述,这样写对表现作者对的思考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描写的美,并借之口说出作者对美的思考,这样使文章有生动之感。由现实起到现实终,使作者的思考丰富而不散乱。

9. 学了本文之后,你认为应该以什么为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同年龄阶段美的观念不同。夸夸其谈自认为美时,也暴露了你的不美之处。外表的美是暂时的,内在的美是永恒的。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诗意和美感的源泉

李汉荣

我理解,所谓写作者,就是内心里漾溢着丰沛的诗意又善于领略诗意、内心里充盈着美感又善于发现美感的人。写作,就是呈现诗意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诗意和美感,在每一个人的天性和情感里都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显或隐地存在着。

人,活在天地间,活在万物的怀抱中,活在无限苍茫神秘的宇宙中,也活在文化和历史中,活在对已知事物的感受中,也活在对未知领域的想象中,活在对生的感恩对爱的感动里,有时也活在对死的遐想中。

哲人说:活出意义来。诗人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想,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当然,人活着,还有责任、义务、道德和事业。但我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感到诗意和美感的时刻,那些令我们陶醉、沉浸、升华的时刻,那些让我们变得纯洁、高尚、美好的事物,常常让我们感到活着的珍贵和可爱,每每在这时候,我们会感到活着的意味和意义。

人生的最高欣慰和快乐,不是在物质的追逐和满足中能够获得的。人,不过一百来斤的重量,在无穷宇宙面前无疑极其渺小,对物质的享用终归有限,而且,人在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刻,并不是人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能与物质世界进行能量交换。

人生的最高欣慰和快乐,来自心灵的感动,当我们向万物敞开怀抱的时刻,当我们与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相遇并投去深情凝视的时刻,我们感到欣悦和幸福;有时,我们也会与痛苦的事物和不幸的命运遭遇,我们因此感受到世界的另一面,看到(1)蓝色海水后面那幽暗的深渊,我们的生命体验由此获得深化,在对痛苦的感受和承担中,我们会在喜剧甚至闹剧后面,发现世界的悲剧本质和生命的悲剧美。我们同样会感到灵魂被净化后的深沉幸福,对人、对生命、对万物,我们会更多一些同情和热爱。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发现了生存的诗意和美感。

诗意何处寻?美感何处寻?

中国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里的造化即是大自然,心源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不妨把无边的大自然叫做外宇宙,把无边的内心叫做内宇宙。诗意和审美,即来自人的内宇宙外宇宙相互吐纳、相互映照的时刻。

我凝视静夜的星空,星空也凝视我,星空也进入了我的内心,有限的我与无限的宇宙星空融为一体,我常常被一种无限感所震撼,这个时刻,我感到我与万物同在,与永恒同在,我的内心变得澄明浩瀚无际无涯。我的一本诗集《驶向星空》就记录了我的这些体验。

我常常漫步于山间、田野、林中、水畔,有时就静坐在溪水边或仰躺在树林里,看白云倒映于水面,耐心地洗涤着它们各种样式的衣衫,我的心也变得清洁透明;我从瀑布的声浪里感受到一种壮烈的情怀;我从野画眉、布谷鸟的叫声里学到一种说话和写作的方式。这就是:率真和自然。我喜爱一切鸟,我觉得鸟语是值得推广的世界语;我爱青山,尤其是雨后的青山。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两句词说出了我对青山的感觉。他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我爱白雪,我爱虹,我爱夜空中的月亮,我爱蜻蜓和蝴蝶,它们是花和草的知音和伴侣,它们款款的影子,出没在大自然,也出没在古今中外的诗文里;我爱动物,牛马羊狗猫松鼠,世上没有卑贱的动物,你仔细注视,会发现它们的体态神情是那样美那样和谐,而它们目光中的忧郁和感伤,又令人同情,我常常痴想着,它们能与我交流一点什么,谈谈对生命的理解和对命运的看法;我爱一切植物,植物以它们无尽的绿色和果实美化了这个世界,也喂养了这个世界。我写过许多关于自然界的散文和诗歌(包括《山中访友》等等),当我写自然界的任何事物的时候,内心里总是充满感动和感恩,一片落叶也会在我笔下呈现它亲切细密的脉纹,我像是看到了大自然的隐秘手相,甚至,一片雪,一声虫鸣,一阵雨打玻璃的声音,都会在我心底溅起情感的涟漪,我总是努力用语言挽留这些微妙的、深切的、诗意的时刻。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便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深深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写作就是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诉说,向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的动人的表情和语调,就这样,(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时候,我感动,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10.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意。

(1)蓝色海水后面那幽暗的深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幸。

(2)用散文和诗歌等形式,表现作者内心的感动,深层的思考。(或:表现作者内心感受到的诗意和美感)

11. 文中作者说在对痛苦的感受和承担中,人们会发现世界的悲剧本质和生命的悲剧美。这里的悲剧美指的是什么?(请分条简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生命更深化的体验。灵魂被净化后的深沉幸福。对人对万物更多的同情与热爱。

12. 结合全文看,作者认为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的内心和外部大自然或大千世界彼此的融合、交流。

(2)每个人的天性和情感中都有诗意美感的因素;外部大千世界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一旦进入人的内心,让人感动,令人陶醉、欣悦和幸福,进而升华人的心灵;即使不幸和痛苦的事物,也能净化人的灵魂,产生诗意和美感。

13. 作者在文中说,诗意、美感,应该是我们活着的意义,你是否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同意。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人和事物并为之陶醉欣喜的过程,也使心灵得到净化升华,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体味到生活的意味和意义。而人生最高的欣慰和快乐,来自心灵的感动。

示例二:不同意。虽然发现诗意和美感,使人们得到净化,是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人活着,还有责任、道德和事业。

四、语言运用

14. 请仿照加横线的句子的句式,进行续写。

对于美,古往今来,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美在晴朗的夜空中,星月同辉是它的特色;有人说,美在万花丛中,牡丹国色是它的韵味;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在动物世界中'孔雀开屏是它的魅力' 美在严冬腊月里 寒梅傲雪是它的风采'美在内心深处' 关爱他人是它的价值

15. 把下面的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改写后的句子意思要完整,要点不能遗漏,词语可调换,句子要通顺。

《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创作的一部美学论著。

《美的历程》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从远古时代到明清近代的各种美的展示。

《美的历程》是一部能让读者身心都得到愉悦的书。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一个句子作为基本句,然后把其他句子的信息作为修饰成分加进去。分析四个句子,句介绍的是书的作者,句介绍的是书的内容,句介绍的是书的功用,句介绍的是书的写作角度。仔细斟酌可知句可作为基本句。

答案:《美的历程》是李泽厚先生创作的一部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做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的对中国从远古时代到明清近代的各种美的展示的能让读者身心都得到愉悦的美学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