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

2、运用图表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 均的特点。

3、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4、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了解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自组学习。

2、案例分析法

3、合作探究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辩证的看待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2、树立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教学 重点

1、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合理利用水资源。

教学 难点

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即通常所指)

注意:

1)目前人类比较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三种 ,储量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2)“水资源”与“水力资源”、“水利资源 ”的区别

水力资源——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水利资源——泛指航运、灌溉、发电、养殖等多方面效益的利用。

2、水资源的时空分 布:

读教材P663.11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分析说明:

DrawObject1











我们能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是——径流,故衡量丰歉的指标是:

1)丰歉指标:一个地区或国家水资源丰歉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

2)一般规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

注意要求学生分析原因?(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

3)世界地区差异:

从大洲多年平均径流量看: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

注意分析:南美和非洲面积相当,为什么水资源相差较多?

从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看: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 斯,中国居第六位(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如,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河网密布,水量充足,加上气候温暖湿润 、地势平坦,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这里的河流流程长、水量大,支流众多,内河航运业也十分发达。

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水的质量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也就不同,经济效益也因此存在差异。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如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时代,人类主要在沿河和沿湖地区发展,世界主要文明发祥地也大多产生和发展于水资源丰富的大河流域。而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大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在此过程中穿插完成教材P68活动

DrawObject2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 概念:广义、狭义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丰歉指标 2)一般规律 3)世界地区差异 4)我国水资源时 空分布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 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也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不同

活动与探究


作业

完成P70活动

反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