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 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
|||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综合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表格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工业革命的掌握和认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但是由于财富分配的不合理,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事实上考生如果能够联系1929年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参照类似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
【知识网络建构】
【重点知识解读】
一、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世界市场联结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各地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不同区域的文明联结在一起,原来区域性的市场开始走向世界。
(2)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为了获取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对外殖民扩张掠夺,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3)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和教会的绝对权威。
2.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外扩张。
(2)表现
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北美建立殖民地。
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
3.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②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生产力方面: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结果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生产关系方面:两者都推动了社会的极大进步,引起阶级关系、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2.不同点
比较项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科技的作用 |
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
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开始的范围 |
首先在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美各国 |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
工业部门 |
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 |
重工业领域(如钢铁、汽车、化工) |
重要发明 |
蒸汽机 |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
企业组织形式 |
工厂 |
垄断组织 |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结果
阶段 |
推动因素 |
主要资本 |
主要途径 |
结果 |
15—16世纪 |
新航路的开辟 |
商业资本 |
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 |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
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
殖民扩张、争霸 |
世界市场继续拓展 |
||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
工业革命 |
工业资本 |
商品输出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40年代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私人垄断资本 |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
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20世纪40年代以来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国家垄断资本 |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
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
2.如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美国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明确限定的工作时间,较大的劳动强度,都使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中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他们反对各种野蛮或血腥的娱乐方式,试图取消容易引起骚乱的传统节日庆典……19世纪初的欧洲,兴起一场理性休闲运动。”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
B.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社会地位提高
C.工业革命推动传统节日退出历史舞台
D.大机器生产带来了人们精神的异化
4.据统计,美国授予的专利权,从1880年的14万件上升到1907年的35万件,德国从1900年的9000件上升到1910年的1.2万件。同时,美国的专利约有51%由5000人以上的企业所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德国企业技术改造总支出的80%多是由1000人以上的企业承担。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得到提高 B.资本因追逐垄断利润促进技术改造
C.世界科技中心由英国向美德转移 D.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占主导地位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
A.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幅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
——《大国崛起》
材料二
年份 |
世界贸易总值 |
英国(连同殖民地)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35年 |
145 |
33.8(52.4) |
15 |
21 |
12.8 |
1870年 |
374 |
91.8(140) |
45 |
42 |
34 |
材料三 资本主义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就是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现代工业调查提供说明这一过程的最完备、最确切的材料。例如法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
——列宁
材料四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他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导致这种经济地位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出现了哪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到什么阶段?
(4)依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哪些因素促进了落后国家的传统自然经济解体。学/
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可知,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引发的商业竞争,C项正确;A、B两项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均排除;材料中所说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贸易,而不是说奥斯曼帝国,与材料不符,D项排除。
3.A【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进行,导致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工作和休闲形成强烈的反差”,加上其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因此资产阶级倡导文明、理性的休闲娱乐方式,可见工业革命促进了生活价值观的变革,故选A。B、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的发展。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美、德两国科技发明专利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上述专利权大多数为大企业所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垄断资本为追逐利润促进技术的改造,故选B。A、C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项说法为表象,不符合“实质问题”的要求,故排除。
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材料“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表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可知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A项正确;“均衡发展的趋势”“都增加了2倍多”与“国际分工程度下降”不符,排除B项;“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幅”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6.【参考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使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导致“地理大发现”。
(2)地位:世界贸易中心。原因:工业革命。
(3)组织形式:垄断组织。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因素:资本输出、掠夺贸易。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正确解读表格信息以及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前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指“新航路的开辟”。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世界联系加强、欧洲社会转型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从表格的时间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时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开始时;从英国在世界贸易总值所占的比重看,英国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其他国家的比重远低于英国。第二小问,根据表格数据和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工业的蓬勃发展,生产集中于越来越大的企业的过程进行得非常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形成了垄断组织,这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4)问,根据材料“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瓦解了”“落后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自然经济”进行概括总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