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中学2011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刘晓敏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看清要求,认真答题,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12分 )
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玷污 diàn 雏形 chú 苦心孤诣yì 鳞次栉比zhì
B.惬意 qiè 沟壑 hè 锲而不舍 qì 瞠目结舌 chēng
C.遒劲 qiú 繁衍 yǎn 深恶痛疾 è 相形见绌 chù
D.缄默 jiān 睿智 ruì 参差不齐 cēn 嗟来之食juē
A.绚耀 荒缪 义愤填膺 梦寐以求 B.嬉戏 标致 再接再厉 吹毛求疵
C.斑澜 履行 名符其实 盛气凌人 D.诱惑 静谧 不可思义 甘败下风
3. (2分)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就写作而言,细节来自观察,语感源于积累,能力处于实践。唯有深入细致地观察,日复一日地积累,冥思苦想地实践,才能妙笔生花,用极精炼的语言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A. 日复一日 B. 冥思苦想 C. 妙笔生花 D. 栩栩如生
4. (2分) 对下列对联、俗语、歇后语、谚语的理解或运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此副对联概述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
B.饿死不吃嗟来之食,说明人“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不划算的,没必要和自己的生命过不去。
C.“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话告诉我们:诸葛亮原来也不怎么样,他只相当于三个臭皮匠。
D.“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思是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青人不知天高地厚。
A. 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B. 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C. 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D. 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A. 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罗贯中写的《水浒》。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宋江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 干、热爱生活的人,外祖母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
C.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美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 大人国、 飞
岛、以及慧駰国等地的经历。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人形动物“耶胡”是理性的载体,而马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二、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各题。(共8分)
①去年12月哥本哈根的世界环境大会,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地与“低碳”产生了关联。虽然世界各国仍就碳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而且从国家意识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②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现代化加速时期,是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发展排放”的高碳特征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所以降低碳排放不只是国家命题,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③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少开车,少吃肉,少用纸张和一次性筷子,尽量节电……只要能从日常点滴做到不浪费,就可以实现低碳生活。
④城市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在短时期内确实难以改变。在这种惯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但这些并不能成为市民拒绝低碳生活的理由。同时,低碳并不意味着刻意节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享受。它和精打细算也有着本质区别。单靠精打细算有时候非但不能降低碳排放量,反而增加了碳排放量。举例来说,选购服装时,化纤、尼龙材料制作的衣服比棉、麻、丝绸材质的衣服更省钱,但是制作过程中排碳更多;白炽灯比节能灯花费低,但是耗电更多。如果单纯从精打细算的角度来选择,低碳生活就可能会变成高碳生活。同样物品价格低不等于排碳低,低碳生活切不可以价钱为标准。选购物品要看它在制作过程和使用过程耗能和排碳的多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购排碳少的物品,即使价格贵一些,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又提升了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更有意义。低碳生活与提高生活水平并不冲突,其中关键是找到结合点,探索低碳可持续消费模式。
⑤不少便利消费方式浪费着巨大的能源,低碳生活需改变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尤其需要严格限制“一次性”消费嗜好。比如限塑令的实施,大大降低白色污染的同时,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⑥低碳生活需改变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面子消费。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片面理解为电气化、自动化,导致日常生活能耗越来越高,机动车、电梯、大而无当的房子、高脂肪的饮食……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13亿人口基数计算,就是天文数字。低碳生活并不一概反对享受,而是提倡节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个训诫同样适合我们对低碳生活的态度。⑦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培养低碳生活方式,这是个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7. (2分) 下列句子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低碳”已经进入日常生活领域。 B.低碳生活也可能会带来不便。
C.低碳生活需改变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D.改变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
8. (2分) 文中第四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下定义 举例子 B.作比较 打比方
C.作比较 举例子 D.下定义 作比较
9. (2分) 下列有关“低碳生活”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高碳”必不可少,“低碳”根本无从实施。
B.低碳生活意味着减少消耗,所以要省吃俭用。
C.一般来说,价格贵的商品排碳量肯定比价格低的商品要高。
D.低碳生活并不反对享受,而是提倡有节制的享受。
10. (2分)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限塑令的实施,大大降低白色污染的同时,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诗文默写和综合性学习 (共2题,15分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
”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月一直是寄托诗人情怀的知己,李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 ” 对诗友进行了由衷的劝勉和宽慰,苏轼的“ , ”则借月写出了对人世美好的祝愿。
12. 综合性学习(9分)
材料一:张奶奶最近频传喜讯:老伴每个月200多的药费不用花现金了,医保折上每年有几千元,是往年的好多倍;退休工资又增加了一层,除去日常开支,每个月还能存2000多,给儿子买房的月供又不用愁了,想到儿子用政府补助的8万元买的房子,张奶奶就心花怒放:今年一定要给孩子把婚事操办好,抱孙子的日子就快了!
材料二:温家宝:我们不愿意多喝您的水。
王顺生:一样不吃要不得。
当地干部:他说来了一样不吃,(不招待一下您)过意不去。
温家宝:运来一点水不容易。
“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生活用水,要不惜任何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今天上午眉头紧锁的温家宝总理叮嘱当地干部,要做好最坏的准备。
持续八个月的干旱,温家宝总理视察的云南区近已经有几百万亩农田绝收,婉拒村民一碗水,大灾之下这的确是最珍贵的一碗水。
1. 问题一:以上两则材料可以说是一喜一忧,你能从它们的不同中看到相同的内涵吗?(2分)
2. 问题二:材料二还反映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2分)
材料三:百年一遇的大旱已令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省区数千万人饮水困难!在这一群体中,儿童无疑是最牵动人们心弦的。为帮助旱灾地区孩子们摆脱缺水困难,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呼吁各界爱心人士奉献爱心,并公布了捐助标准:1元钱一瓶水,25元一箱水,20万元一口井。所捐善款将通过当地妇联统一拨付,全部用于帮助干旱灾区学校孩子们解决用水困难。最近一段时间,一组云南乡村孩子喝浑水解渴的照片流传了全中国。它是网友在云南南华县洒披武村拍摄的。因为缺水,孩子们已很久没有洗过手了,吃饭后也只能到河里或几近干枯的井里打些浑水解渴。在云南南华县一个山村小学支教的老师云威(化名),每周有3天要带一到六年级的全体学生,步行前往一公里外的小鱼塘取水,“山里的孩子脚力好,60斤不到的小姑娘能用扁担挑和她一样重的水,十几分钟就能往返一趟,但那个小池塘的水也快没了”。由于喝水不够,喉咙干渴,孩子们在课堂上不时发出咳嗽声,让云威焦虑无比。在贵州一些地方,孩子们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就为挑回20多斤水。
(1). 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
(2). 你们学校也打算为旱灾地区奉献爱心,请你写一个简短的倡议书。(3分)
四、古诗文阅读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 (2分) “造化钟神秀”描写出泰山 的特点,“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 的特点。
14. (3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文言文阅读 (10分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雨雪不寒
景公(齐景公)之时,雨雪(下雪降雨)三日而不霁(放晴),公被(通“披”,穿着)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之裘,坐堂侧陛(宫殿的台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闻教,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B. 时时而间进( )
C. 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D. 婴闻古之贤君(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17. (2分) 晏子说“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景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你觉得景公领教了什么道理。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20分 )
①大画家齐白石有一个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一个有争议的画家。对他的画风和成就,有人大加赞赏,认为他是一位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从他笔下流动出来许多人物、山水、花鸟,都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但也有人出于偏见,对他进行攻讦;或出于嫉妒,向他泼污水;或出于无知,对他妄加评论。老人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③人誉之一笑。因为他的头脑很清醒,知道学无止境,天外有天。画坛流派纷呈,各有千秋,人家尊自己为大师,自己却万万不能以大师自居。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果骄傲自满了,就该落后了,就离淘汰出局不远了。所以,尽管他长期生活在荣誉和花环中,水到渠成到成为人民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和平奖获得者……但他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故步自封,而是很洒脱通达地“一笑了之”。
④人骂之一笑。饱经风霜又看惯世态炎凉的白石老人深知,人多嘴杂,众口难调,个人欣赏眼光不同。对同一幅艺术作品,喜欢者可能会捧到天上,厌恶者可能会踩在地上,且不说还有人心存偏见或嫉贤妒能。所以,不必太在意外界的风风雨雨,骂声、嘘声、喝倒彩声,虽然也难免会声声入耳,但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就行了。为此,他还给自己立了养生之道“七戒”——烟、酒、狂喜、悲愤、空想、懒惰、空度。当然,对于那些真知灼见,即便有些刺耳,老人也是从谏如流的。
⑤不知道是否巧合,与他同时代的还有一个老人,马寅初,也是用“两噢”来回答世人的毁誉的。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被狂风暴雨般批斗了几个月后,终于被免去北大校长的职务。儿子回家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仿佛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小事,继续看书,神态自若。
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给马寅初平反,恢复其名誉,并对他进行高度评价。此时,马寅初已经是97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仍然健康清醒。当儿子回来告诉他这一喜讯时,他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不置一词,照旧闭目养神,心如止水,好像这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⑦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让我读懂了一个成语:宠辱不惊。据说齐白石也特别喜欢这个成语,平素有人来求墨宝,他写得最多的也是这几个字。他的书房里就挂着取自《菜根谭》的一副名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
⑧由是观之,古今中外,大师泰斗,文化名流,都要有点宠辱不惊的功夫,有点“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的本事才行。否则,胸无沟壑,浮躁浅薄,一捧就飘,一骂就跳,是永远难成大器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文化名人,头面人物,不受批评、不招非议、不被调侃、不被人嫉妒的,几乎没有,而且是大名气遭大非议,小名气遭小非议,谁也不能幸免。鲁迅,那名气和成就大吧?可攻击、非议鲁迅的言论什么时候消停过?余秋雨,也曾红极一时,凡有井水处皆有其文,但余秋雨也是当代作家里遭受攻讦、非议最多的一个。其中是非正误、真假虚实,谁能说清道明?还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求个问心无愧吧。
19. (2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
20. (2分) 阅读全文,分析齐白石“两笑”的含义。
22. (2分) 读了上文,你有怎样的联想?请联系课内外知识来谈。
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
他是个不到20岁的文学爱好者,带了厚厚的一大本文章,赶了很远的路,就为来拜访我,希望得到我的一些指点。他和我说,他是攒了好几天才攒够了路费,路上什么都不敢吃,怕把回去的路费给吃掉了。说到这,他羞愧的底下了头。
我为这个虔诚于文学的小伙子感动着,拿毛巾给他。他一边擦汗一边羡慕着:“你的工作室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我说,好好写你的文章,你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室的。
带他去食堂吃过饭,我看了他写的那些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但总体的文字基础还是不错。如果坚持下去,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的褒奖显然增添了他的自信,他说他一定会加倍努力。写出个名堂来。我给他留了电话号码,告诉他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来找我。他接过我的名片卡,手有些抖,满怀感激。
天有些晚了,我不停的看手表,示意他应该走了。他大概也看出了我的担心,说没事,回去的车有的是,就是天黑了也有。然后,他就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吃顿饭啊?那样,在回去的路上我就可以不吃东西了。”
当然可以。我爽快的领他去食堂,让他吃了个饱。然后又替他打了满满一盒饭,让他带在路上吃。在办公室里,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向我索要,说反正你这里这么多,我也可以用它们多练笔。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突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
临走的时候,他掏出他的那些零钱(他回家的路费),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什么都没给我带,让我不要怪他。我知道,他这是在暗示我替他买一张回程的车票。钱就在我的口袋里,但这次,我没有掏出来。
“我也有过贫困潦倒的时候,”我想有必要和他讲讲自己的故事“那一次也是在车站,我的钱不够买车票。我没有向别人讨要,而是去杂货店买了一管鞋油和一个鞋刷,在车站帮别人擦鞋。擦一双一元钱,一共擦了五双鞋,可是还不够买全程的车票。我就买了短途的票,然后在车厢里继续给别人擦鞋,一站又一站。就这样,我擦了一路的鞋,也买了一路的车票,终于到了家。”
他低着头,又一次的羞红了脸。我感觉到了,这一次,是他灵魂里的羞愧。
在这之后几年里,我常常在信中鼓励他坚持下去。现在,他已经小有名气,被当地文联破格录用,也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
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节选自《读者》)
23. (2分) “我“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华丽有余而力量不足”,文如其人,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简要分析:
24. (3分) “我就找了个袋子,帮他装了些洁白的纸,心里却突然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5. (3分)我讲自己的经历给他听的目的是什么?“他”有两次“羞愧”,前后有何不同?
26. (4分) “有时候,拒绝也是一种帮助。因为我不想,拆掉你的翅膀。”一句在文中的作用如何,你是怎样理解它的含意的?
六:作文:(50分)
题一:我们每个人都是百花园中一朵独一无二的小花,有着自己的颜色、形状和芳香,有着属于自己成长的一片天空。
请以“属于自己的天空”为题,写一篇作文。来
题题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曾经错过的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1.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 A 5. D 6.C
二、7.D 8.C 9D
三、12、党和政府在关注民生。
极端的自然灾害,要关注环保,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西南大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呼吁爱心捐助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近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旱灾无情人有情。中华民族曾一同经历洪水,冰雪,地震。一个人的力量如杯水车薪,集结大家的爱心则可以众志成城,再一次渡过难关。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给灾区及时送去温暖。今天,我们向全校所有师生发出抗旱救灾捐款倡议。希望大家慷慨解囊,尽各自的绵薄之力,伸出援助之手,为干旱灾区人民捐款,奉献一片爱心、一片真情。
黄兴中学团支部
2011年4月29日
四、13、神奇秀丽 巍峨(高大)
14、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5偏爱 偶尔 实行 的
16、我与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于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粮食,发放给饥寒交迫的人。
17、景公明白了做一个国君不能只贪图自己的安逸,应当了解民生疾苦,实行德政。
18、齐王和景公都是开明君主,能虚心听取正确的谏言,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五、
19、做人要宠辱不惊。
20、第一笑的含义是别人夸奖,不骄傲自满,一笑了之;第二笑的含义是别人责骂,不灰心丧气,一笑后改正。
21、举例论证,论述“文化名人,头面人物,不受批评、不招非议、不被调侃、不被人嫉妒的,几乎没有”,得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求个问心无愧”的结论。
22、为人处世,我们要有荣辱不惊的平常心态。在誉声中冷静理智,在骂声中清醒面对。就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者,像傅雷先生希望的那样坚强,对失败泰然处之,对荣誉保持谦卑。懂得了要豁达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虚心接受,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一样从善如流。
23、“你的工作室可真好,多么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啊”这句可以看出他羡慕、向往华丽,心有所想文就有所现。
“能不能再到你的食堂吃顿饭啊?他看到地上堆了很多纸,向我索要、不厌其烦地说最近手头拮据”这几句可以看出他不想勇敢的面对生活的苦难,因而文章中有力量不足的表现。
24、有点看不起他,觉得他有点想不劳而获,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索取
25、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困难要靠自己去战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自己创造的幸福,人生才有意义。
第一次“羞愧”是表面的,第二次才是出自心底的,说明他是个可教之人。为后文“有了和我一样宽敞漂亮的办公室”做铺垫。
26、点题,揭示主旨,(语意合理通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