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问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二道大题,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
命题老师:胡宏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计48分)
1.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A.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 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C.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D. 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
2. 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 到赵州桥上散步 B. 阅读《金刚经》
C. 看阎立本作画 D. 到东京城内的用纸币消费
3.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善于纳谏 D. 提倡节俭
4.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曾写下著名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白居易,他的诗具有的风格是
A. 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B. 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C. 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D.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5.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A. 鉴真 B. 阿倍仲麻吕 C. 空海 D. 戒日王
6.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中宗统治后期
7. 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 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8. 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 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9.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A. 诗圣 B. 诗狂 C. 诗魔 D. 诗史
10.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宋太祖的评价准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A. 契丹 B. 党项 C. 蒙古 D. 女真
12. 《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辽灭金 D 、蒙古灭南宋
13.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你知道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
A. 北宋和辽 B. 北宋和西夏 C. 南宋和西夏 D. 南宋和金
14. 两宋时期,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有( )
①广州 ②泉州 ③ 张家港 ④刘家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15.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6. 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17. 铁木真曾经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下列事迹与他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 蕃市 B. 市舶司 C. 蕃学 D. 蕃坊
19. 在一次拍卖会上,人们见到了一件珍贵的拍品(见下图)。专家鉴定它是出自当时浙江范围内的一个名窑,距今近千年。它应该出自
A. 越窑 B. 哥窑 C. 邢窑 D. 景德镇
20. 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①金 ②北宋 ③辽 ④西夏 ⑤南宋 ⑥元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④⑤⑥①② C. ③②④①⑤⑥ D. ②①③④⑤⑥
21.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④下令开凿新运河 ⑤回族的形成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22. 下面这道题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④金——阿保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23.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 藩镇割据 B. 宦官专权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24.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注而成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A. 张骞 B. 鉴真 C. 郑和 D. 玄奘
二、材料分析题:(25小题13分,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28小题14分,共计52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
西汉 |
2 470 685 |
19.8% |
9 985 785 |
80.2% |
唐朝 |
3 920 415 |
43.2% |
5 148 529 |
56.8% |
北宋 |
11 224 760 |
62.9% |
6 624 296 |
37.1% |
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③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少于两点)
④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6.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经济篇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两例,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新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二 制度篇
材料: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②据材料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探究三 文化篇
③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探究四 启示篇
④通过对上述史实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27. 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
【盛世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①采纳魏征建议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上述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②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开放交流】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③试举两例唐朝时对外交往的事例。
④以上材料表明了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什么?
⑤通过上述对唐朝历史的探究,谈谈和谐社会需要具备的因素。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①科举制度诞生于哪个朝代?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有哪些特点?(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不少于两点)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③材料二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是怎样完善了科举制度的?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④材料三中,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⑤材料四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