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  )

A.农具和酒器 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

【答案】B gkstkgkstkgkstkgkstk]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青铜器

2.喜爱武侠小说的同学都知道龙泉宝剑的创始人欧冶子,他首次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的先河。欧冶子可能生活于(  )




A.春秋战国 B.西周 C.秦汉 D.隋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冶铸出第一把铁剑“龙渊”,欧冶子开创铁器铸造先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铸造,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秦汉,不是铁器铸造的开始时期,故C错误;隋唐时期也不是铁器铸造的开始时期,故D错误。gkstk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冶铁业

3.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生产于(  )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gkstkgkstkgkstk.Com]

【答案】A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官营手工业

420105月,斥资近九亿元建设的广东博物馆新馆开馆。该馆集中展示了中国水下考古挖掘出的精品,主要展示了南宋时期的沉船 “南海一号”上的出水文物。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断定“南海一号”上有大量(  )

A.工艺精美的青铜器 B.色彩鲜艳的珐琅彩瓷

C.珍贵精美的瓷器 D.图案丰富的五彩瓷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南宋时期的沉船“南海一号”上的出水文物,注意船只为宋代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主要是在商周时期,故A错误;五彩瓷器、珐琅彩瓷的出现在明清时期,故B错误、D错误;宋代出产珍贵精美的瓷器,故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

5.这是一段学生编写的剧本:阿牛是一个北宋的杭州农民,一向日作夜息。但这两天他想放松一下,于是他跟地主结算了工钱,跑到街上闲逛。街上错落着很多店铺和会馆,有卖玉米糕点的食品店,有卖印刷书籍的书店,还有卖布料和瓷器的杂货铺,瓦肆里还有人在咿咿呀呀的唱着京剧。阿牛想:“快过年了,得给妻儿买块像样的布料做衣服。”他走进杂货铺,买了两块棉布,顺便买了一个小巧的粉彩牛型瓷器犒赏自己。这段剧本中存在的错误有 (  )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 棉纺织业

6.成化二十一年(1458),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此政策变化 (  )

A.标志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B.减轻了政府对班匠的剥削

C.推动手工业技术整体进步

D.促进官营手工业走向民营化gkstkgkstkgkstk.Com]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明朝允许班匠以银代役”“明朝轮班匠由力差全部改为银差”反映的是班匠改征白银,使明代官营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发生了更大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政府对工匠的剥削,但它使工匠与政府的人身依附关系趋于松懈,各地的工匠可以自由地从事某种手工职业,有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的整体进步,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原因

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技术先进,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生产多样化,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产量庞大,故D错误。gkstk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特点

8.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B

【解析】 gkstkgkstkgkstkgkstk]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

9.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gkstkgkstkgkstk.Com]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大明律》只是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不能说明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龙凤在古代是封建皇族象征,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维护的是皇权,体现封建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大明律》规定主要体现强化皇权,不是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官府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并不是规范行业秩序,故D项错误。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官营手工业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简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①长居延西道里公乘②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③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

(注:①燧:最基层的哨所。②公乘:爵位。③直:值。)

材料二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办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办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1)信息:燧名、职务、住址、姓名、身份、年龄、财产(田产)。领域:户籍管理;边防军事;官职()设置;土地制度;农业生产。

(2)变化:从定期服役到纳银代役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解析】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提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其前后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概括归纳。





















版权所有: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