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学 语文 科第 四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13、画杨桃 |
课型: |
新授课 |
任课 教师 |
XXX |
||||||||
教学 内容 简析 |
《画杨桃》通过写“我”在图画课上,根据自己看到的情况,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而老师认为并不好笑的事情,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或看到问题,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
学生 学情 分析 |
本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进入本课的学习时,孩子能够对本课,充满浓厚的兴趣阅读,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内容。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的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明的道理。 |
|||||||||||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
多媒体课件;杨桃; 生字词卡片; |
课时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第一课时 |
|||||||||||
1.会认“靠、而、班”等14个生字,会写“图、谋、摆”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故事内容。 |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多种事物的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只杯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红红的苹果。
|
师生互动
|
|||||||||||
|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生:我看到了一座大桥。 ........ 师:孩子们,你们看得很准确,老师再出示几幅图片,看看你们还能不能猜出它们是什么。 课件再次出示一个圆环、五角星、半圆弧等。学生继续猜事物。 师:看来,这次你们遇到了一点点小问题。其实,刚才这几幅图片还是先前我们看到的那些事物,只不过变换了观察它们的角度而已(补充出示对比图)。看来,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可能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有一个孩子在画画时就画出了事物的不同样子,结果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嘲笑,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画杨桃》。 2.板书课题,课件适时出示杨桃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杨桃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
二、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过渡:孩子们,昨天老师布置你们自己读一读课文,你们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宝宝并将课文读通顺了吗? 2.引导学生同桌间轮读课文,注意边听边标出读错的地方,适时予以提醒。 3.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靠、而、班”等,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读不准确的生字再次借助拼音进行反复拼读。 (2)指名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准“晌、诲”的读音,不要读成了“响、每”的读音,同时提醒“倒”是多音字,在文中读第四声。学生齐读生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图画课、靠边、老老实实”等,小组开火车朗读词语教师,再次结合词语进行生字正确朗读指导。 (4)指名朗读课文(中间部分的对话可以男女对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课文第1、17两自然段,注意指导他们读好句子的停顿。 4.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1)学生自主朗读思考,试着跟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 |
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对杨桃的了解
学生同桌间轮读课文
指名朗读生字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 |
|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行描述。 (2)指名汇报,教师适时进行归纳(写“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让嘲笑“我”的同学坐到“我”的座位上再观察杨桃,结果他们看到了跟“我”一样的杨桃),同时引导学生试着从课文中找出"我"画杨桃(第!自然段)、同学们嘲笑并改变想法的相关内容(第2~17自然段)。同时归纳板书:画画、评画、教诲。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再次朗读生字,教师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进行规范朗读强调。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办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3.乱指名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字义与偏旁部首之间关系识记“哈、嘻、抢、摆”等生字,并利川生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图、课、座、靠、响”等。 4.课件再次出示本课需要书写的9个生字“图、课、摆”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笔画,看看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重点指导“图”外面部分要写得略宽,里面白“冬”要注意与外面部分保持围而不堵的关系,同时,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最下面的封口横画;“座”上面。广"的横画不要太长,不能完全把下面的“坐”包住,而里面的“坐”则要写得略紧凑;“哈”左边的“口”略小,且要被右边“合”的撇画托住,同时,“合”下面的“口”要写得扁而阔;“嘻”右边“喜”的横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且横画之间等距。 5.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重点提醒他们注意生字每部分的宽窄与占格情况,同时要保证每个字的端正、美观。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为什么会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杨桃?面对“我”的作品,同学们和老师分别都有怎样的反应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
小组开火车再次朗读生字
学生认真观察课文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办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描红、临写生字
师生互动
|
板 书 设 计 |
13.画杨桃
画画-----评画-----教诲 |
教学 目标 |
第二课时 |
|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并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
||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复习旧知,引入学习 1.谈话: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愿意跟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吗? 2.课件出示课文生字词,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再次进行朗读纠正与强调指导。 3.指名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课文内容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故事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主朗读,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感知,课件适时出示文段,引导学生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体会“我”画杨桃时的认真态度(板书:认真)。同时引导他们抓住。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一句话体会“我”当时的心理(对自己的画作感到自信,觉得自己画得很好)。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文段,注意强调“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 2.过渡:面对“我”“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杨桃,同学们和老师又有什么反应呢了孩严们,让我们走进课文第2一17自然段,边读边找出同学们和老师的不同表现。 (1)学生自主朗读、圈画,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同学、老师的不同表现,归纳板书嘲笑、审视,同时指名朗读同学的话,注意读出“嘲笑”的感觉,并引导他们结合课 |
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自己对课文内容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朗读、圈画 |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文第5自然段理解“审视”一词(非常认真地看)。 (3)质疑思考:孩子们,老师为什么要坐到“我”的座位上并审视讲桌上的杨桃呢? 生:我觉得老师肯定也觉得“我”画的杨桃很奇怪,想看看“我”为什么会这样画。 师:如果你就是文中的这位老师,刚开始你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生:我可能会询问他这样画的理由。 生:我可能会批评他不认真,没看清楚杨桃的样子就画。 师:可是,当你坐到“我”的位置时,你还会这样以为吗? 生:不会,因为我看到了杨桃的样子就像一颗五角星。 师:文中的老师直接批评那几个嘲笑“我”的同学了吗? 生:没有,他让那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观察杨桃。 师:什么是“轮流”? 生:就是一个观察完了再让下一个接着观察。 师:老师的脸色为什么会突然变得严肃了? 生:因为有几个同学嘲笑“我”,这让老师感到有点生气了。 生:老师认为那几个同学嘲笑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所以心里很不满。 师:是啊,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随便嘲笑别人,确实是一种不礼貌、不够尊重别人的行为。故事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我们继续读一读课文第11~16自然段,看看同学们这时候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4)学生研读课文并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抓住同学们说话时的省略号体会他 们的语气所发生的变化(“抢着”表现出他们说话语气的干脆、坚定,后来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则表现出说话语气的吞吞吐吐),同时出示杨桃实物,引导学生也学着课文中的同学们进行认真观察,并想象同学们此时的心理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的惊讶以及对先前嘲笑“我”的行为感到后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6自然段,注意体会出同学们前后语气 |
师生互动
学生研读课文并交流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6自然段 |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的变化以及老师说话的“严肃”语气。 (5)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中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和颜悦色”(脸色和蔼亲切,形容和善可亲),同时想一想自己从老师的话中都读懂了什么? 生:老师想让其他同学明白“我”画的杨桃是杨桃真实样子的一种,不应该受到嘲笑。 生:老师想让同学们知道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不能随便乱说。 师:老师只是在说“画杨桃”这件事情吗? 生:不是,我觉得他还想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或看待问题时,要先弄清楚事情真相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6)指导感情朗读老师的话,注意读出老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语气。 (7)小结:是啊,看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或对待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文中的这位老师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好老师啊,他告诉我们的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让我 们受益匪浅,所以,这件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补充板书:终生难忘),引导学生理解“诲”一词(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17然段,在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心理的前后变化。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文中“我”或者其他同学那样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他们说得简洁、清楚,同时说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被别人嘲笑、嘲笑别人)。 3.教师小结:看来,如果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有时的确会犯错误,正如宋代大文豪苏轼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课件出示《题西林壁》),所以在评价医院个人、一件事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独特感受(补充板书:尊重事实、尊重他人)。
|
师生互动
学生理解“诲”一词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历说一说自己有没有文中“我”或者其他同学那样的经历
师生互动
|
板 书 设 计 |
13.画杨桃
画画----------评画--------教诲 认真 嘲笑、审视 终生难让 尊重事实 尊重他人 |
教 学 反 思 |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注重了对学生两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一,课前让他们进行自主预习,借助拼音读通字、词、句,只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预习检查”的形式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与巩固,不仅为生字书写指导与理解课文预留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二,放手让学生抓住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表现进行品读感悟,自然实现了生本的深度对话,并在此过程中深入到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感知了他们前后心理变化的过程,从而为理解老师的那番话奠定了基础。不过,由于二年级孩子生活阅历尚浅,在后面的“拓展”环节进行同类事例交流时,他们的表现不够理想,事例空乏且不够切合主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生活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有效搭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