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押题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三)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 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 人在低氧环境下产生的CO2大多来自于线粒体基质,少数来自细胞质基质

D. 核孔可以实现细胞核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B

【解析】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A错误;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等作用,B正确;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只有线粒体,C错误;核孔可以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错误。

2. 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酶活性影响因素时绘制的实验结果图(实验中用盐酸创设酸性条件,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的自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因变量是pH

B. pH1时有淀粉水解,则过酸条件下酶没有失活

C. pH3时酶的活性小于pH9时酶的活性

D. 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要弱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淀粉剩余量,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h后淀粉剩余量,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所以pH1时有淀粉水解,应该是盐酸的作用,并不能说明酶没有失活,B错误;据图示可知pH3pH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因为pH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C正确;比较pH1pH7的实验结果可知,pH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D错误。

3. 环磷酰胺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该药物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但是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可以抑制B细胞活性和自身抗体的形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环磷酰胺作用后的肿瘤细胞,其染色质不能正常复制出染色单体

B. 注射大剂量环磷酰胺的肿瘤患者体液免疫能力会有所下降

C. 目前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只有化疗和手术两种方法

D. 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的细胞周期短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环磷酰胺可以抑制DNA的合成,从而使染色质不能复制出染色单体,A正确;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可以抑制B细胞活性和自身抗体的形成,因此会使肿瘤患者体液免疫能力会有所下降,B正确;目前常见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有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法,C错误;癌细胞能够进行连续的增殖,其细胞周期比正常细胞周期短,D正确。

4.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细胞分裂过程中有拮抗关系

B. 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

C. 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答案】C

【解析】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具有拮抗作用,A正确;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B正确;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的结论是胚芽鞘的向光性与“某种物质”有关,但是并不知道该物质是什么,C错误;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无需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从而促进种子萌发,D正确。

5. 巳知果蝇种群中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正常情况下,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有人发现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的F1中,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果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用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F1的果蝇全部为红眼

C. 形成XXY白眼雌果蝇的可能原因是母本的XX染色体没分离

D. Bb这对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答案】B

6. 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 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 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错误;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的变化,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 某同学利用黑藻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图甲表示在一定光强度下装置乙中黑藻叶肉细胞的部分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请回答:

1)图甲结构abc中存在光合色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提取和分离光合色素依次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

2)图甲中①在b内参与有氧呼吸的__________阶段,④代表____________(填物质),能够产生⑤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若适宜光强度下,图乙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当CO2浓度突然降低,则短期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距离代表一定量的黑藻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的量。本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校正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如何设置?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无水乙醇、层析液(顺序颠倒不得分) (3). 第二 (4). 丙酮酸 (5). ab (6). 增加 (7). 光合作用释放O2(或O2释放) (8). 用等量的死黑藻植物,其他装置与图示相同

【解析】试题分析:据甲图分析,在甲图中细胞器a吸收光照,将①②转变成三碳糖,可推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①是水分子、②是二氧化碳;同时可以推知:细胞器c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是液泡;K+在⑤协助下进入细胞中,可推知⑤是ATP;三碳糖变成④,并加入b与③生成①②,可推知:细胞器b是线粒体、③是氧气、④是丙酮酸。据乙图分析,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在适宜光照强度下,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释放氧气增多,导致瓶内压强增大,液滴向右移动。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结构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c是液泡,其中存在光合作用色素的是a叶绿体;要提取光合作用色素需要用无水乙醇,要分离光合作用色素需要用层析液。

2)图甲中①是水,在b线粒体内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是丙酮酸;⑤是ATP,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3)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图甲装置中有色小液滴将向右移动,说明此时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则暗反应产生的C3减少,导致消耗的ATP[H]减少,所以短期内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增加。若一定时间内有色小液滴向右移动,说明此时黑藻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则移动的距离代表黑藻单位时间内净光合作用的效率(光合作用释放O2O2释放量)。本实验要设置对照实验校正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用等量的死黑藻植物,其他装置与图示相同。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甲,根据不同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之间的关系,确定图中各个细胞器的名称和物质的名称。&&...

8. 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闰绍细胞是脊髓内的一种抑制性神经元,右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脊髓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刺激a点,产生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对______的通透性增加而内流,产生____电位。闰绍细胞释放神经递质,使_________(填“Na+”“K+或“Cl-”)内流,从而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3)刺激b,在图中_____________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______________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绍细胞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神经中枢 (2). 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3). Na+ (4). 动作 (5). Cl- (6). cd (7). a (8).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此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而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而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9). 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a处兴奋时,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润绍细胞,润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肌肉收缩,通过这两个途径实现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

1)图中脊髓属于神经调节的神经中枢,而由运动神经元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构成效应器。

2)刺激a点后神经细胞受刺激产生兴奋后,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而内流,使得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闰绍细胞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上的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是电位差增大,从而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因此刺激b点,c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而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所以d处也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而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闰绍细胞能够抑制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了解到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脊髓前角神经元和肌肉细胞,即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脊髓前角神经元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

9. 近几年某类型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兴趣小组对患有该病的某个家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绘制出以下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遗传系谱图初步分析可知,该家族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遗传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引发近视或加剧近视程度,由此说明该病的发生、发展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为了确定该病具有遗传倾向,调查方法需选择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在该病患者较多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3)查阅资料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关基因用a、表示),则Ⅲ3和Ⅲ4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Ⅲ14与一个其父母正常、但弟弟患有该病的正常女子结婚,则他们所生的子女是该病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 (2). 根据Ⅰ、Ⅱ、Ⅲ的遗传结果可排除伴性遗传 (3). 环境 (4). (5). 1/4 (6). 1/6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有病的女性生出了正常的儿子,说明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又因为有病的父亲生出了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也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1)根据以上分析,由Ⅰ、Ⅱ、Ⅲ的遗传结果可排除伴性遗传,所以该家族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可能是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不良的阅读习惯会引发近视或加剧近视程度,由此说明该病的发生、发展还与环境因素有关。为了确定该病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应该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遗传系谱图,排除不可能的遗传方式,从而确定可能的遗传方式。

10. 松毛虫是对马尾松破坏性最大的害虫,以马尾松松叶为食,其天敌有杜鹃、喜鹊、赤眼蜂等,杜鹃和喜鹊以松毛虫为食,而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在松毛虫内,并以害虫卵内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马尾松在遭受到松毛虫啃食时会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来赤眼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马尾松林中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____。题中所涉及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

2)马尾松受侵害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____________信息,引来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松毛虫摄入能量在食物链中的去向,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图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D表示贮存在__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 (1). 群落 (2). 竞争、寄生、捕食 (3). 化学 (4).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松毛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 松毛虫遗体、残骸 (7). E/A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表示松毛虫固定的能量,B表示松毛虫用于随着、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松毛虫违被固定而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DF属于松毛虫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E表示下一营养级(杜鹃)固定的能量。

1)马尾松林中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松毛虫以马尾松松叶为食,杜鹃和喜鹊以松毛虫为食,而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在松毛虫内,并以害虫卵内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说明这些生物之间涉及到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和寄生。

2)马尾松受侵害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引来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表示松毛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贮存在松毛虫遗体、残骸中并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杜鹃固定的能量/松毛虫固定的能量= E/A

11.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薰衣草精油气味芳香,能够清热解毒,清洁皮肤,祛斑美白,深受女性朋友的喜爱。研究还发现薰衣草精油有抑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薰衣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可被水蒸气带出,根据以上特点,可用___________法提取薰衣草精油。注意蒸馏的温度不能___________,时间不能___________,否则品质比较差。

2)科研人员探究薰衣草精油抑菌实验时,以平板中透明圈的大小来比较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如下表所示。

薰衣草精油对两种细菌活性影响的测定

浓度(μg/disc

0.5

1

2.5

大肠杆菌抑菌圈直径(mm

6.72

6.93

8.66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mm

5.8

6.21

6.95


由图可知薰衣草精油对____________________抑菌效果更好。由表中数据能否得知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的最佳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薰衣草精油抑菌实验时所用的培养基和接种工具需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其温度和压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接种后需要计数,一般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水蒸气蒸馏 (2). 太高 (3). 太短 (4). 大肠杆菌 (5). 不能(或否) (6). 121℃ (7). 100kPa (8). 稀释涂布平板法&&...

【解析】试题分析:薰衣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蒸馏法提取;薰衣草精油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也可以用萃取法进行提取。根据表格分析可知,随着薰衣草精油的增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都在逐渐的增加;相同条件下,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薰衣草精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效果更好。

1)由于薰衣草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因此常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注意蒸馏的温度不能太高,时间不能太短,否则品质比较差。

2)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条件是121℃100kPa。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计数。

12.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近几十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取得相当大的进展,科学家将药用蛋白转向植物生产,研究出了用转基因马铃薯生产人的血清白蛋白的方法。下图表示EcoR ⅠBamH Ⅰ两种限制酶在质粒上的切割位点,两种酶识别和切割位点见下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限制酶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EcoR Ⅰ

GAATTC

BamH Ⅰ

GGATCC


1)该工程中适宜用来切割质粒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血清白蛋白基因可以利用反转录法构建的______________文库中获取,若利用PCR技术扩增血清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还需要在引物的一端加上_________序列,以便于后续的剪切和连接。

3)将目的基因和质粒进行连接后,需先用___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以便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马铃薯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需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含有血清白蛋白基因的马铃薯细胞中提取血清白蛋白,需通过____________过程培养到愈伤组织,从其中提取。

【答案】 (1). BamH Ⅰ (2). EcoR Ⅰ切割会将质粒上的两个抗性基因都破坏 (3). cDNA (4). 干扰素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 (5). GGATCC (6). Ca2+ (7). 氨苄青霉素 (8). 脱分化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质粒上有EcoRⅠBamHⅠ两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还含有抗四环素基因和抗氨苄青霉素基因两种标记基因,若用EcoRⅠ酶切割会破坏两种标记基因,而用BamHⅠ酶切割会破坏抗四环素基因,但是不会破坏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用EcoRⅠ切割会将质粒上的两个抗性基因都破坏,所以只能用BamHⅠ切割质粒。

2)利用反转录法构建的是部分基因文库,即cDNA。利用PCR技术扩增血清蛋白基因的过程中,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干扰素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由于使用的限制酶是BamHⅠ,所以根据表格中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还需要在引物的一端加上GGATCC序列,以便于后续的剪切和连接。

3)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时,需要先用钙离子处理,使农杆菌处于感受态太,便于重组质粒的导入。由于用BamHⅠ酶切割会破坏抗四环素基因,但是没有破坏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需在培养基中添加氨苄青霉素。

4)愈伤组织是马铃薯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的。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质粒上的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目的基因明确插入的位点不同,破坏的标记基因是不同的,从而确定选择的限制酶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