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得稳稳地走
---2024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亲爱的一年级新生家长朋友,首先,我要祝贺大家,你们的孩子已经升级为小学生,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这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幸福的大事。今天,我与各位交流的主题是:一年级,得稳稳地走。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整个过程中,哪个阶段最耗油?是的,飞机起飞的时候最耗油。因为它必须开足马力,全力攀升,而一旦进入万米高空,则十分省油,而且自由翱翔。
同样,作为家长,面对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一年级孩子,这个时候是最累,最费心的。但是如果这一年把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好了,以后的几年会越来越轻松,孩子也会飞的更高,飞的更远。所以,一年级,咱得帮助孩子稳稳地走好第一步。
一、教育需要平和的心态,请做心平气和的家长
一年级的小萌娃就像图上这只小蜗牛,它爬得很慢,爬得很费力,它需要大人牵着它,慢慢走。一开始很多家长都是慢慢牵着蜗牛在走的,但是走着走着,心态就变了——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的很生气,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为什么家长突然就不淡定了呢?我想无非三种原因,第一种,怕孩子能力不足引起的焦虑。第二种,受外界影响引起的焦虑。比如家长之间总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比较。第三种,对孩子要求过高引起的焦虑。这三种情况如果一一进行分析,可以展开讲一两个小时,我把建议汇总成一句话——关注孩子成长的本身,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要性急,不要和别人比。
二、帮孩子养成学会整理的好习惯
首先,我们要帮孩子养成学会整理的好习惯,这可太重要了。不会整理的孩子上学后常常会用到以下几种囧境:(1)经常忘记带作业或者学习用品(2)做事情总是比别人慢一拍。比如老师要全班拿出昨天做的作业单,小明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着,因为他昨天是随手把作业单塞进书包,现在不记得放哪了。
这里有几个整理的小技巧:整理书包,大本子在前,小本子在后;整理书桌,要“收得整洁”,还要“拿得容易”;让封口袋帮孩子化“零”为“整”。
来自网络,侵删
三、帮孩子树立好的时间观念
如果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问家长,您觉得孩子最需要改进的问题是什么?相信至少80%以上的家长都会回答两个字——拖拉。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情况,越是急性子的家长,越容易培养出磨蹭的孩子,这是因为一旦家长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时间管理是父母的责任,所以在执行计划的时候,孩子也不会主动配合。家长应该给孩子掌控自己时间的机会,才能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所以——
首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日常作息时间表: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出门,放学后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安排,晚上几点睡觉,都要讨论安排清楚。
其次,告诉孩子做事情要分清主次,要有先后顺序。比如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大家认为是做什么?没错,先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才能玩耍。写作业时也要有先后顺序,可以由易到难,先做简单的基础作业,再做手工实践类作业。做语文就只拿出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做完一样收好一样,不要全部摊在书桌上。
再次,做事要有期限。比如可以给孩子买一个计时器,让孩子自己学会计时。这样可以让时间变得可视化,让孩子对完成一件事情大概需要多久时间有一个概念。
四、帮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给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这是我们全校孩子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惊蛰小院,种植辅导员解爷爷正在亲自示范如何开荒,如何清除杂草,挖土需要的深度。孩子们经常都会跑到自己的班上的菜地去除草、浇水、施肥,耐心地等待收获,有些班级还会在收获的季节开展蔬菜拍卖会,孩子们还尝试过拿到校博会上去拍卖。这是让孩子们真正走出课堂,深入地体会劳动的美和不易。
家长们在家里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做简单家务的习惯,比如扫地、抹桌子、倒垃圾等等,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有人格魅力。在学校他不仅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能帮助老师和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您想想这样的孩子能不受欢迎吗?能不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吗?
五、好的教育需要家校合力
孩子的教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家长“重视、理解、关心、督促、配合”,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做——
在孩子面前多夸夸老师,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老师;
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发生问题不要只听孩子的一面之词,主动化解误会;
竹子最初几年生长非常缓慢,每年也就能生长三五厘米,往往从第五年开始,就会一改常态,以每天近30厘米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六七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在最初的几年里,竹子之所以生长缓慢是因为它将根在土壤里延伸,再往下扎根。
据说一个人坚持23天做同一件事情,那就会成为习惯。但是一年级孩子的自制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督促一段时间,才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因此家长要和老师保持教育的一致,同样的要求,和老师密切配合,对孩子的习惯做到家校同步训练。
一年级,咱们不急,稳稳地走,稳稳地扎根,把习惯养好了,孩子们一定会像雨后春笋,终有拔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