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

活动分析: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连一连”,让学生知道汉字结构的相关知识,学习把字按结构进行归类。二是“读一读,背一背”,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的方位词,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展示台”出示了5幅插图,列举生活当中常见的几处地方,引导学生交流生活识字的成果。“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古朗月行》的节选。“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首儿歌《谁会飞》,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有左右结构与上下结构,能判断汉字的结构,将汉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朗读儿歌,背诵儿歌。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3.展示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特点。背诵古诗。

5.尝试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汉字结构,将汉字按结构分类。

2.用朗读儿歌的方式记住方位词。

教学难点:

1.能参照太阳辨别方向。

2.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1.初步了解汉字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能判断汉字的结构,将汉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背诵儿歌。认识表示方位的词,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3.展示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成果,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分清字的结构;了解方位词,会借助太阳辨别方向。

一、字词句运用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游园吗?今天,我们就跟着小兔子(课件出示小兔子的图片)一起去畅游语文园地吧!

1.课件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示例:老师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园地可好玩了,有生字果园、方位迷宫、动物乐园,我们还可以去古诗馆游玩,感受古诗的魅力呢!在这些有趣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在好玩的游戏中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谁表现得好,还可以得到小兔子的礼物哦!(教师可以准备贴画等小奖品作为奖励)

2.连一连。

过渡: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之旅吧。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站——生字果园。(出示果园图)大家看,地上掉了许多苹果,小兔子想要捡一些回去送给兔妈妈,你们能帮它把地上的苹果分一分类吗?

1)师生合作,引导学生观察“花”和“清”的结构。

示例:咦?这里有两个大果篮,它们上面还有字呢。(课件出示课本果篮图)同学们认识它们吗?(指生回答)再来看看泡泡框里的文字,有哪位同学愿意帮老师读一读呢?(生读)读了这两句提示的话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能分成上下两部分的字要装进写有“花”字的果篮,能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字要装进写有“清”字的果篮。)所以“花”字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清”字可以分为——(左右两部分)。

2)出示拆字动画,学生自主体会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

花→艹+化 清→氵+

小结:我们可以按照生字的结构来进行分类:“花”是上下结构的字,带“花”字的篮子里应该放上下结构的字;“清”是左右结构的字,带“清”字的篮子应该放左右结构的字。

3)玩玩拆字游戏。

过渡:知道了果篮的秘密之后,下面就请同学们大显身手,将这些汉字一一拆解开来吧。

星→日+生明→日+月叶→口+十只→口+

色→+巴把→扌+巴尘→小+土地→土+

4)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分类,然后在书上连一连。同桌之间相互检查。

导语:将汉字一一拆解开来之后,汉字的结构是不是变得一目了然了呢?好了,快帮小兔子把苹果装进果篮吧!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

示例:上下结构——空只杏苹笔早左右结构——听们鸭猫桃校

2.读一读,背一背

过渡:同学们,告别了生字果园,我们紧接着来到了第二站——方位迷宫。坏了,小兔子迷路了,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你知道东南西北各指什么方位吗? 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可以帮到小兔子,它能告诉我们如何辨别方向。我们赶快来学一学吧!

1)课件出示儿歌。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儿歌,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3)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听清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分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5)全班齐读,读出韵味。

6)再读儿歌,边读边圈出表示方位的词。(课件显示红色)

前——后左——右东——西南——北

7)出示方位词卡片,同桌相互认一认,找一找方向相反的词。

8)情境表演。

师生合作说一说:请全班同学面向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现在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东方,我们的后面是——(生答:西。),我们的左面是——(生答:北。),我们的右面是——(生答:南。)。

在小组里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儿歌。

请一名同学做导航员,一边读儿歌,一边帮助大家做动作来辨别方向。

9)游戏巩固。

结合教室中的座位说一说“前后左右”。

我的前面是,我的后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按照口令要求做动作。

例如:举起你的左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向右转等。

创设情境:现在,你能告诉小兔子正确的方向吗?学生结合儿歌内容,根据课件中太阳的位置介绍“东、西、南、北”。

10)齐声诵读儿歌,整体回顾。预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儿歌读得正确、流利。同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了丰富的情境,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读文识字,辨别方向。

二、展示台

过渡:离开了方位迷宫,我们和小兔子继续走啊走,在语文园地里畅游。我们路过了很多有着招牌的高大的建筑物,小兔子对此觉得十分新奇,这些招牌上都写了些什么字?这些建筑物都是做什么的地方呢?聪明的你能告诉小兔子吗?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介绍这些建筑物名称和用途。

2.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招牌上的汉字,不会读的可以问一问同桌,也可以问老师,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对方。

3.指名领读招牌上的汉字。

4.引导学生交流并展示自己认识的汉字。

学生分组交流,说说自己认识的汉字。然后全班交流,评选出“识字大王”,再全班齐读、分组读。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诗人笔下月亮的特点。背诵古诗。

2.尝试用多种合作方式,和大人一起读《谁会飞》,感受儿歌的生动有趣。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读儿歌,了解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阅读儿歌的兴趣。

一、日积月累

导语: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古诗馆的门口,咦?它为什么不进去呢?原来,古诗馆有个规矩,进去参观的游客必须先答出谜语,才能获得入馆资格,这可难倒了小兔子。不过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十分聪明,你们一定能帮它找到谜底。

1.出示谜语。

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打一事物)

2.(出示朗月的画面)学生观察图画,师生合说,进入古诗学习。

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那么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自由作答)同学们说得很好。在唐朝的时候,有位诗人叫李白,他小的时候喜欢看夜空中的月亮。长大后,诗人回忆小时候看月亮的情景,写下了《古朗月行》这首诗,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

3.出示课题——古朗月行(节选),了解诗人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诗仙”之称。

4.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读,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学生齐读、接读(配乐)。

5.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过渡:同学们都能把古诗读准确、通顺了,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李白一起去观赏美丽的月亮吧。

1)理解第一、二句诗。

(课件出示图片:一个小孩在晴朗的夜空里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学生回答)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幅图,月亮是什么形状的?(生答:圆形。)什么颜色呢?(生答:白色。)所以诗人说“呼作白玉盘”。那诗人为什么不叫它“白月亮”呢?(生答:诗人不认识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答:小时不识月。)是啊,诗人因为年纪尚小,不认识夜空中高挂的月亮,只知道它像白玉盘一样白白的、圆圆的,就叫它“白玉盘”了,多有趣。

2)理解第三、四句诗。

(课件出示图片:圆圆的月亮中有亭台楼阁,月亮在云中移动)夜空中圆圆的月亮十分明亮,小李白又疑惑了:它真的是白玉盘吗?他还觉得月亮像什么?(生答:镜子。)这面镜子是从哪里来的?(生答:瑶台。)镜子本来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生答:神仙居住的地方。)可是现在它飞到哪里了?(生答:白云上。)镜子和白玉盘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答:都很圆很亮。)同学们说得真好,正因为它们二者都有着圆且亮的特点,诗人才生发出了这样的疑惑,觉得这月亮也可能是神仙们用的镜子。

6.指导朗读。

过渡:小时候不知道圆圆的月亮是什么,把它叫作白玉盘。又以为它是梳妆用的镜子,飞到青云上了。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来把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划出停顿。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学生练读。(按照划出的停顿和重音让学生自评、互评)

3)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背诵古诗。

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晴朗的夜晚,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一个小孩子抬头望着它,他还不知道那是什么。啊,它那样洁白、美丽,一定是最好的白玉做成的盘子吧?不对!不对!它那样明亮,那样神奇,一定是王母娘娘的镜子飞到了云朵之上。

二、和大人一起读

过渡:古诗馆里的知识真丰富啊!那美丽的月亮让小兔子深深地陶醉其中,都舍不得离开了,可是一听说动物乐园里有许多动物朋友等着和它见面,小兔子拔腿就冲了过去。我们也赶紧过去吧!(播放儿歌诵读录音)听,小兔子正摇头晃脑地读儿歌呢!听起来好像挺有意思的,咱们也来读读!

1.课件出示儿歌内容。

谁会飞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怎样飞?

扇扇翅膀去又回。

四脚腾空仰天叫。

谁会游?谁会跑?

马会跑。

马儿怎样跑?

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摆摆头。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儿歌中写了哪几种动物?

(儿歌中写到了鸟、马、鱼三种动物。)

3.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识字。

4.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引导学生思考:儿歌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怎样回答的?

(儿歌提出了6个问题:①谁会飞?鸟会飞。②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③谁会跑?马会跑。④马儿怎样跑?四脚腾空仰天叫。⑤谁会游?鱼会游。⑥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摆摆头。)

1)请同学们将儿歌中的问句用横线画出来。

2)引导学生复习问句的读法:表示疑问的词要重读,最后一个字的语调上扬,声音适当拉长。

5.提问:这首儿歌和《比尾巴》有些相似,都是问答的形式,指名说说这两首儿歌的区别。

(《比尾巴》是一节问一节答,而《谁会飞》则是在一节之中一问一答。)

6.编动作读儿歌。

1)在小组里交流:采用怎样的动作能让朗读的效果更好?

2)指名朗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7.引导学生续编儿歌。

1)看见动物朋友们变成了儿歌里的人物,小兔子可羡慕了。大家能把它也编进儿歌里吗?

示例:谁会跳?兔会跳。兔子怎样跳?后腿一蹬身姿巧。

2)你还喜欢哪些动物?也将它写进儿歌里吧!小组自由探讨,然后展示成果。

谁会跳?蛙会跳。青蛙怎样跳?四脚离地呱呱叫。

谁会爬?蟹会爬。螃蟹怎样爬?挥挥大钳横着爬。

8.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同桌读、师生读、男女生分节读、全班齐读)

在本课教学中,我既关注了字词句的训练,也关注了积累和阅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汉字、学习语文,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将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本课教学尤为关注兴趣的激发。整个教学设计以畅游语文园地这一情境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我还关注了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学生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能够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强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