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美丽大自然
本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低年段的语文教学要将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读正确就是能读准字音,读出轻声、儿化等。读流利就是不单字读,要努力做到连词读,不丢字、添字,能正确停顿等。作为本册教材的第一个课文单元,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提醒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要重视教师的范读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通过倾听、模仿和比较,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四季中典型的自然现象或场景,但因为中国幅员辽阔,物候差异较大,课文中的事物学生不一定都熟悉,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丰富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简单的短语和句式,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分类 |
具体内容 |
内容简说 |
教学要点 |
课时安排 |
课文 |
秋天 |
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结合插图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背诵课文。 |
2课时 |
小小的船 |
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诗歌将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巧妙地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有趣的夜景图。 |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背诵课文。 |
2课时 |
|
江南 |
课文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
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字;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背诵课文。 |
2课时 |
|
四季 |
课文通过对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
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地”,会写3个字;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背诵课文。 |
2课时 |
|
口语 交际 |
我们做 朋友 |
首先以文字的形式交代了本次交际的内容,再通过图画,呈现交际的情境,直观示范“聊天”。 |
能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引起话题。知道与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基本的原则和礼仪。 |
1课时 |
语文园地四 |
识字加 油站 |
通过认识6对反义词来认识6个生字。 |
1.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字。 2.重点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惜时的名言。 3.读《小松鼠找花生》,了解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这一生活常识。 |
2课时 |
字词句 运用 |
积累与四季有关的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
|||
展示台 |
做姓名卡片,认识同学名字。 |
|||
日积月累 |
积累有关惜时的名言。 |
|||
和大人一起读 |
阅读《小松鼠找花生》。 |
课文
1 秋天
教学目标 |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重点)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重点)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认识自然段。(重点) |
|||
学前准备 |
学生预习 |
课文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教师备课 |
课件 |
1.认识“秋、气”等10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个偏旁。
2.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认识自然段。
3.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秋景图)引导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图片呈现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秋季。)
2.简单、激情描述秋景图,导入新课,再板书课题并带读,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我们现在处在哪个季节?秋天有哪些特别之处呢?现在,我们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一)明确自然段的含义
1.教师播放音频、范读课文,学生对照课文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段。
一个自然段开始的标志,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前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清段落。
4.(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教师标上序号,学
生尝试标出第2、3自然段的序号,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二)识字
1.自由拼读下列词语。
2.多种方法识字。
秋 猜字谜。如“一边绿,一边红,绿的喜雨,红的喜风。”打一字。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奇妙。再请学生自由说一说,试着给“秋”组词,如“秋风、秋千、秋天”。
气 教师可以结合在教学声母q时出现
的 气球,从而引出“气”,再通过组词,如“空气、吹气、气息”等词语识记,还可以向纸片吹气,体验气推动纸片的感觉。
了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语境,如“爸爸回家了”“作业写完了”等语境来识记,知道“了”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树 教师可以出示校园中各种树的图片,如樟树、松树、杉树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是树,从而引出“树”字。随后,多媒体呈现“木”变成木字旁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木字旁将捺改成了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木”有关,初步知道偏旁和字义的关系。
注意: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以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
叶 出示“叶”字,让学生说说这个字里有几个以前学过的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同时明确“叶”的偏旁是口字旁,请同学们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口字旁的字?
片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形容哪些物体时会用上“片”,如一片瓦、一片树叶,从而识记字形。
大 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物体,让学生分辨哪个大哪个小;还可以出示“一”和“人”的字形,演示“一”靠近“人”最后和“人”相叠加的过程;还可以出示“大”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 播放鸟儿飞翔时扇动双翅的动画,再请学生上台表演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引导学生观察“飞”的形状。
会 将“大”的“一”去掉,将“云”的卡片逐渐靠近“人”,然后停在“人”的下面,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更深刻地识记字形,明确这个字的偏旁是人字头。
个 引导学生回忆识记“大”的过程,然后将“大”的“一”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成为竖,放置在“人”下,识记字形。
3.(课件出示10个会认字)教师打乱顺序指名读,全班齐读、接读。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试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课文,发现学生朗读中的突出问题,教师及时正确地范读,纠正错误。
(1)出示需要重点关注的词语,齐读
(2)教师出示词组所在的句子,男女生轮流齐读。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朗读指导:朗读本课,要关注轻声的读法、关注词语连读、借助拼音读准“一”的变调。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跟读,说说课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
四、交流实践,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美丽的秋天,可以画一画秋天的美景,搜集一些秋天的落叶等,感受秋天的变化。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会写“了、子”等4个字和横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0个会认字)指名读,并尽可能说一说该字能组哪些词语。
2.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关于秋天的画,互相交流画作,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教师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把握内容
过渡:欣赏完画作,闭上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黄叶飘飞、大雁南飞的美丽秋景。现在,我们再去感受一番吧!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黄叶飘飞图)指名读,提问:秋天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2.引导学生对比说话。
(1)夏天,天气炎热,人们最喜欢做什么?
(2)秋天来了,天气怎样?人们会干什么?
3.(课件出示夏天、秋天的枫树、银杏树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树木的变化。
4.(课件播放黄叶纷飞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落叶的数量,理解“一片片”。
(1)回想视频中叶子从树上飘落的景象,想象有多少片叶子飘落下来了。
(2)分别出示一片树叶、一片片树叶,比较不同,体会“一片片”表示落叶很多。
(3)出示改编的谜语诗,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落叶的多和飘落的情景。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落到地面成一片。
(4)指名朗读句子,抓住重点词“一片片”体会飘落的树叶很多,再指名说一说在哪里见过这种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情景。
5.模仿表达,说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了”。
预设:秋天来了,小草黄了。
6.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背诵指导:(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关键词语:凉了、黄了。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2)用填空形式练习背诵。
天气( ),树叶( ),一( )叶子( )落下来。
小结:背诵要讲究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法、想象画面法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7.学写生字“了、子”。
(1)学生对比观察“了、子”的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观察并书空。
会写笔画 横撇:要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2)学生描红后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自由读、齐读,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
2.引导学生交流。
(1)(课件出示几种关于天空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天空是怎样的?
(2)指名读第一句话,秋天的天空是怎样的?(蓝、高。)再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是蓝色的?什么很高?(大海是蓝色的。山峰、大树很高。)根据反馈出示相关事物的图片。
(3)体会“那么”的含义。
①教师读第一句话,重点读两个“那么”,同时逐渐展开双臂,表示“那么”的程度深。
②将“那么”替换成“非常、很”,指名读这句话,帮助学生理解。
(4)(课件出示大雁南飞时排成的“一”“人”字形队)指名读第二句话,说一说:大雁在空中的队形像什么字?(一、人。)
(5)(课件播放大雁飞行时变换队形的视频)引导学生说一说:大雁是怎么飞行的?帮助学生理解“一会儿……一会儿……”表示变化快,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最后帮助学生理解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原因。
3.引导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同桌间互相检查,男女生比赛背诵。
背诵指导:抓住关键词语“天空、大雁”,再结合天空的特点(蓝、高)以及大雁南飞时队形的特点(“一”字、“人”字)来背诵。
4.学写生字“人、大”。
(1)学生对比观察“人、大”的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3)学生描红后随堂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挑选优秀作品投影,学生自评、练写。
(三)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景画面,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师:秋天,天气凉爽,金黄的树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飞,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
2.齐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背诵。
3.师生互说,感知情感。
师:面对秋高气爽、黄叶飘飞、北雁南飞的秋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生:啊!秋天来了!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喜欢秋天。师:你能仿照作者运用的句式来表达对春的喜爱吗?——生:啊!春天来了!
三、练习说话,作业设计
1.你们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指名说话,共同评议。
2.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是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课文。季节的变化,直观上学生是不陌生的,但如何将所见变为所写,作者通过仔细观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范例。教会学生学习课文则是万事开头难的第一难,难在学生的脑海里完全是未知的,因而教师要一步一步地教扶。教学中,我从字词入手,扫除学习课文的阻碍。拼音识字中,偏旁、笔顺、笔画、书写、字音的变化,一点一滴都要落实;“一片、一片片”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给学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文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多读而不是多讲,初始不求全,力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