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小学 语文 科第 四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
课题:1、神州谣 |
课型: |
新授课 |
任课 教师 |
XXX |
||||||||
教学 内容 简析 |
《神州谣》以“三字经”的形式写出了祖国的山川美,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产生热爱之情。 |
|||||||||||
学生 学情 分析 |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有一定的阅读,写话能力。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
|||||||||||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中国地图; 歌曲《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等 |
课时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第一课时 |
|||||||||||
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学会写“州、湾、岛、峡、民”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 1.播放歌曲《我的祖国》,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观看画面,然后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我们的祖国不仅历史文化悠久深厚,而且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识字①”去感受感受吧! |
师生互动
|
|||||||||||
|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2.板书课题:神州谣,指导学生读题,注意读准生字“州”的读音,同时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州”,提醒他们正确的书写笔顺点、撇、点、竖、点、竖,同时要注意撇画和竖画之间基本等距,且中间一笔竖画略短。 3.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神州”是指”中华“,“谣”是“歌谣”的意思,即随口唱出的韵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 2.同桌间交流检查读书情况,及时进行字音朗读纠正,并在容易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交流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抽取生字卡片“耸、峡、浓、繁”等,提醒读好“耸”的后鼻音,“浓”既是后鼻音,同时声母又是鼻音“n”,“繁”不要读成了“敏”。 4.指名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都是三个字),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本课属于“三字经”形式,同时逐句出示课文,指名学生朗读句子,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句子间的停顿与节奏感。 5.完整出示课文内容,指名学生齐读课文。 6.再读课文,想想每一句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表述,同时归纳小结(第一句引出神州山川美,第二句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山川河流名称,第三句写台湾大陆是一家,第四句写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最后,引导他们明确“神州、中华”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简单梳理,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中华神州”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山川、民族,同时引导他们分别从文中找出两方面各自所在的小节(山川:第1~3小节,民族:第4小节)。 7.指导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注意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试着读出感情。 |
师生互动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间交流检查读书情况 学生交流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容易读错的字、词
学生说说这篇课文的叙述形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齐读课文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
|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卡片,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教师适时进行正确朗读指导。 2.巩固识字小游戏教师随机抽取生字卡片,小组比赛开火车读,看看哪个小组把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再次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朗读强调。 3.过渡:刚才大家把生字读正确了,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它们,我们还得会书写。老师这里有四个生字(课件出示“湾、岛、峡、民”),请大家认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说说在书写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指名学生板演四个生字,并引导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书写进行评价,同时,提醒学生从生字占格、笔画规范以及笔顺正误几个方面进行点评。 (2)教师结合学生的书写及评价在田字格中进行书写修正,重点提醒他们注意:“湾”注意右边“弯”上下两部分要紧凑;“岛”是半包围结构,第四笔的折部写宽大些,“山”字略小;“峡”左边的“山”下面的横画要变成平提,右边“夹”的两笔横画之间距离不要过大;“民”的第三笔是竖提,末笔斜钩要舒展,最后直接挑钩。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书写情况,并及时进行书写反馈。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我们的神州大地到底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会说它“可入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探讨,相信大家一定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更深人的认识。 |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课文
学生认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
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师生互动 |
|
板 书 设 计 |
识字1.神州谣
山川 民族 |
教学 目标 |
第二课时 |
|
1.会写“族、谊、齐、奋”4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初步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
||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回顾复习,引入课文 1.出示课文,指名朗读、生齐读,教师适时进行字词规范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两方面来写“我神州”的(山川的状貌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山川、民族,同时引入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诵读这首韵味十足的“三字经”——《神州谣》。
二、精读课文,体悟文情 1.质疑:在课文的作者的心中,我们祖国的山川都美到了怎样的程度? 2.学生交流(可入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入”的意思(画入、画进),同时归纳板书如画,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第1小节,注意在读“山川美,可入画”时,语调要放得轻柔、舒缓一点。 3.课件出示课文第2小节,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看看作者都给我们描述了祖国的哪些山川?边读边圈出它们的名称。 (1)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同时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这些山川的了解。教师肯定学生的认知,并予以认知补充:“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被称为“母亲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比黄河长800余千米,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珠峰”全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 |
学生朗读、齐读
师生互动
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学生简单交流对这些山川的了解
师生互动 |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海拔约8848米。藏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燃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 (2)依次播放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长城雄伟壮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知黄河、长江的汹涌气势以及长城、珠峰的雄伟壮观,并板书:气势汹汹、雄伟壮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小节,注意读出画面感以及对祖国山川的喜爱之情。 (4)延伸:除了课文中所列举的几处山川,你还了解其他哪些山川? 生:我去过黄山,觉得那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真是人同奇迹! 师:你的话让我想到两句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足以说明黄山的秀美! 生:我还在电视上看到过黄果树瀑布,那气势壮观极了! 师:确实有人间仙境之感。 生:我还从姐姐的语文书中知道了“京杭大运河”是人间的奇迹。 师:孩子们,看到这些风景名胜,你们心里除了热爱(板书热爱),还有怎样的感觉 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太了不起了,有这么多迷人的景色! 师:我听出了你心中满满的自豪之情啊(板书:自豪)!来,让我们带着热爱和自豪之情再把课文第1.2两小节读一读。 (5)学生齐读1、2两小节。 4.课件出示宝岛台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图上内容的认知,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台湾和祖国大陆隔海相望的状貌,同时明确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板书:两岸一家)。出示课文第3小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两岸一家”的亲情感。 5.过渡:不光是大陆和台湾、其实我们祖国各民族更是情深意浓(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展示各民族团结共处的画面),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懂得各族人民亲如兄 |
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小节
师生互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聆听歌曲 |
第 二课 时 教 学 过 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弟的感情。 (1)教师引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从这一小节中体会到了各民族之间怎样的关系(板书团结)。他们的共同理想又是什么(各族人民一齐奋发、共同繁荣)?教师补充板书:共同繁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在朗读中体会民族团结、共同奋发与繁荣的情感和决心。 6.指导学生将课文四个小节连起来朗读,注意读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自豪之情。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余下的四个生字“族、谊、齐、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情况并进行书写认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从字的结构特点以及笔画书写要领等不同方面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的观察发现予以肯定。 2.教师进行范写指导:“族、谊”两个字是左右结构,且都是左窄右宽型,其中“族”右边下半部分“矢”的最后一笔是捺画,“谊”右边“宜”的横画较多,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紧凑“齐、奋”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展下收型,注意将上半部分的撇、捺写得舒展。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指导进行书空练习。 3.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注意根据他们的书写不足进行及时强调指导,重点是两个上下结构字的收、放处理。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确实应该为能够拥有如此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后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播放《我的中国心》)。
|
师生互动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在朗读中体会民族团结、共同奋发与繁荣的情感和决心 学生将课文四个小节连起来朗读
师生互动
学生跟随教师的范写指导进行书空练习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生字
师生互动
|
板 书 设 计 |
识字1.神州谣
山川如画: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民族团结:两岸一家、共同繁荣 |
教 学 反 思 |
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注重了学生两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引导学生感知祖国“山川美”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图文对照的方式让学生快速建立起了文字与画面的联系,因而学生能够凭借对图画的观感自然生发对祖国山川气势汹涌、雄伟壮观的由衷赞叹,进而激发起内心的自豪之情。其次,教师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过程中更加贴近文字所传达出的情感,因而可以更进一步深化他们内心对于伟大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当然,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这主要是由于课前没能布置学生多方面搜集关于祖国山川以及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因而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稍微多了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文本内容做好资料搜集任务的布置,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