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巩固]

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

2.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1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量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若下游地区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时河流的水量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第2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1.C 2.D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34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

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

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解析:3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第4由图可知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地区位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3.C 4.B

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

5.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气候干旱 D.水资源减少

6.②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治理当地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农业灌溉技术 B.提高农业种植技术

C.建设生态保护区 D.退耕还林还草

解析:5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因此该地区草地退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第6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存在因过度开垦而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针对该问题应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5.C 6.D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 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8.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  )

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

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7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但其面积相差较大;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第8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答案:7.C 8.A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障了铁路的安全。

材料二 包兰铁路部分路段示意图和某观测断面剖面示意图。

(1)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该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该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2)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

解析:(1)草方格沙障既能减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2)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为省区的分界线同时它还是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因而又可推断出它为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其还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答案:(1)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2)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②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⑤200 mm年等降水量线;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

10.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2)试从科技、产业、生态、效益等方面,简述“库布齐模式”的特点。

(3)亿利集团生产过程中可积极利用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等绿色能源。

(4)欲将“库布齐模式”推广到海外,选择你要去的地方,并简要说明选择的理由。

解析:(1)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形成沙漠。(2)该模式第一、二产业相结合产业链延长立足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因而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发展。(3)当地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4)该模式是在干旱的荒漠区域进行发展的模式因而应推广到一些经济落后尚未开发的干旱区域。

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沙源丰富,植被稀少。

(2)科技引领,创新生态治理方法,促进产业发展;第一、二产业相结合,建立企业的原料基地;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两者有机结合;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3)太阳能 风能

(4)非洲、大洋洲、中亚等干旱地区。 这些区域沙漠面积广大,有相似的环境条件;经济落后,尚未开发;缺乏资金和技术;环境治理需要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参与。

[能力提升]

(2016·承德测试)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解析:1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第2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

答案:1.D 2.C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3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是生态脆弱区在绿洲区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易造成绿洲区水位下降,其他地区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故C项正确。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会造成自然植被生存条件恶化植被减少从而导致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变为流动沙丘。第4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故选项D正确。荒漠地区不适合植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答案:3.C 4.D

5(2016·太原九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湖水青青的草原。历史上下图所示区域曾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如今该地区草地沙化现象十分严重。

(1)结合图中信息,从气候方面分析图示区域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

(2)请为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1)该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带降水少多大风天气,水分蒸发旺盛。第(2)针对土地退化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等。

答案:(1)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

(2)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合理放牧、适度耕种,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