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1”课堂教学设计 |
|||||||
学 校 |
利通区第十四小学 |
年级 |
一 |
学科 |
语文 |
教师 |
马 虹 |
标 题 |
4.四个太阳 |
课时 |
第一课时 |
||||
教
学 |
《四个太阳》是一篇散文,写“我”为每个季节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给世界万物带来各种美好。课文共4个自然段,按照夏天、秋天、冬天和春天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季节。每个段落结构相似,都是先写画什么颜色的太阳,再写在阳光照耀下,这个季节呈现的美好。
|
||||||
教
学 |
1.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页字边2个偏旁;会写“太、阳”等7个生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 |
||||||
教
学 |
教学重点:1.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页字边2个偏旁;会写“太、阳”等7个生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明显信息,感受“我”的美好愿望。 |
||||||
教
学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了,这是教学中最最基础的。要想办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 |
||||||
教
具 |
1.了解班级有多少姓氏。(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教师熟悉数字教材,做好上课准备。 |
课前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1.明确目标 |
1.明确目标:预习课文《姓氏歌》,圈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会。 2.初读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跟读三遍,自己读课文圈出课后生字。 3.自学字词:借助拼音读课后横条里的生字,认一认。 4.熟读质疑: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5.预习检测:读课后生字和课文发送至云校家。 |
听课文朗读录音,跟读三遍,自己读课文圈出课后生字。 3.自学字词:借助拼音读课后横条里的生字,认一认。 4.熟读质疑: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5.预习检测:读课后生字和课文发送至云校家。 |
|
课中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1.新课导入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你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师:在我们这个小小的班级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刘的……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姓呢? 师:我们的姓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中国人的姓有几千种。有些研究中国姓氏的专家把常见的姓氏列了一个表,叫《中华百家姓》,读起来顺口,便于记忆,就像一首歌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改编的一小部分。(教师板书:《姓氏歌》)
|
学生回答自己的姓氏
说说自己姓什么
齐读课题两遍 |
|
2.明确目标 |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春夏秋冬》,认识这课的生字。熟读课文 |
跟老师说一遍学习目标 |
|
3.检查预习 |
|
1.读通课文 2.把书翻开,自主检查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
|
4.梳理疑难 |
归纳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什么是姓氏?姓氏有什么特点? |
看书,说说自己不懂的地方。 |
|
5.合作探究 |
1.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2.出示数字化教材,看课文插图,学生自己尝试看图说话。 3.全班交流自己的姓氏 4.仿照课文一问一答游戏 |
分小组,看图说话说的不好的同学,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
|
6.精讲点拨 |
二、初读课文,了解中国姓氏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了哪些姓?你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学习三个新偏旁: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
3.同桌玩拍手游戏读第一小节 4.用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结合课后练习“照样子做问答游戏”,引导学生发现“方”采用的是组词的方法介绍姓氏的。 实践活动:你姓什么呢?
|
(学生答:李、张、胡、吴、徐、许……)(学生自由回答)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按照老师的要求说一说 圈画词语 认读词语 交流学习
数字化教材出示课文视频
如:章-立早章 吕-双口吕 林-双木林
同桌一问一答 |
|
7.当堂检测 |
1.游戏一问一答背诵第一小节
|
试着背诵 |
|
8.归纳总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姓氏歌》,第一小节,知道了同学的姓氏,大家兴趣浓厚,下节课继续!
|
|
|
板书设计 |
2.姓氏歌 姓氏歌-百家姓 单姓 复姓 |
||
教学反思 |
|
||
当堂检测 练习题 |
1.背诵课文 2.试着算一算班里有多少姓氏 |
||
课后巩固 |
1.背诵课文 2.抄写4个会写字,组词。 |
“3581”课堂教学设计 |
|||||||
学 校 |
利通区第十四小学 |
年级 |
一 |
学科 |
语文 |
教师 |
马虹 |
标 题 |
2.姓氏歌 |
课时 |
第二课时 |
||||
教
学 |
姓氏歌》是根据《百家姓》编写的韵文,一问一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课文通过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中国的姓氏,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认识更多的姓氏,提升识字的乐趣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学会用结构的方法、组词的方法、说笔画的方法等不同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姓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是11个,要求会写的字是7个。同时,认识三个偏旁。 |
||||||
教
学 |
|
||||||
教
学 |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知道姓氏的正确读法,了解中国姓氏文化 |
||||||
教
学 |
充分运用数字化教材和多媒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低段孩子的学情寓教于乐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愿意学了,这是教学中最最基础的。要想办法抓住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 |
||||||
教
具 |
1.生字卡片。(师生) 2.多媒体课件。(教师)
|
课前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1.明确目标 |
1.明确目标:预习课文《姓氏歌》,第二小节。 2.再读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跟读三遍,熟读成诵 3.熟读质疑: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4.预习检测:读课后生字和课文发送至云校家。 |
1.明确目标:预习课文《姓氏歌》,第二小节 2.再读文本:听课文朗读录音,跟读三遍,熟读成诵。 3.熟读质疑: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生字,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
|
课中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二次备课 |
1.新课导入 |
一、游戏导入,复习姓氏 1.“你问我答”游戏。 2.说一说你家人、朋友的姓氏 |
“你问我答”游戏。 说一说家人、朋友的姓氏 |
|
2.明确目标 |
朗读课文,背会课文。 |
跟老师读一遍学习目标
|
|
3.检查预习 |
出示数字化教材,认读生字。 检查听写 |
读生字 |
|
4.梳理疑难 |
学生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教师板书。 |
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
|
5.合作探究 |
1.小组合作讨论小组成员的姓氏 2.算一算全班的姓氏 |
合作探究 |
|
6.精讲点拨 |
二、品读课文,学习第二小节 1.在第二小节中找一找其他姓氏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赵钱孙李”及自己的姓氏。 3.组织学生认读复姓,回忆自己读过的故事 4.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 5.讲解复姓和单姓的区别
三、学习生字 1.课文读熟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来教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请举手。(学生举手,领读生字) 2.课件出示会写字,找出本课生字中的独体字、左右结构的字,认识全包围结构的字“国”。 国:guó,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书写时应注意:先里头,后封口。 方:fāng,第三画是“横折钩”。 3.口头组词,记忆生字。 4.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练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5.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国: 方: |
读第二小节
交流其他复姓
拍手齐读课文
学生注意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再写字。 |
|
7.当堂检测 |
1读会课文 2.背诵课文 |
1.练习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课文 |
|
8.归纳总结 |
和学生根据板书共同总结姓氏的特点 |
背诵课文 |
|
板书设计 |
2.姓氏歌 姓氏歌-百家姓 单姓 复姓 |
||
教学反思 |
|
||
当堂检测 |
1、你问我答背诵课文 2、全班有多少姓氏 |
||
课后巩固 |
1.课后生字组词选词造句 2.背诵课文发视频至云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