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巫溪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个鸡蛋的重约0.5N

  B 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50kg

  C 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Pa

  D 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1000N



2.在湖水中划船,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人

  B 使船前进的力是桨对水的力,而水对桨没有施力

  C 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船的力,施力物体是水

  D 用桨向后划水的同时,水对桨有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桨的推力



3.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A 甲图中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乙图中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C 乙图中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D 拉弯的弓具有弹 性势能



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 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 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D 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5.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图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增大的是()

  A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

  C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另一杯酒精中的同样高度处

  D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7.一块石头和一个小气球捆在一起,当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并在水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B 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C 受到的浮力不变 D 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



8.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正以“假如没有了…”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物体的质量仍然存在

  B 假如没了摩擦力,一阵微风也可以吹动停在平直轨道上的火车

  C 假如没有了力的作用,物体永远保持静止

  D 假如没有压力锅,在我国青藏高原,连面条也煮不熟



9.以下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规律使物体向上运动的是()

  A 气球的升空 B 潜水艇上浮

  C 大型客机的升空 D 火箭的升空



10.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

  A 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 A对桌面的压力变大,A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 推力FA物体做了功,A物体所受重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D 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对A物体没有做功,A物体所受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11.拖拉机在田野里耕地时,一般都走得很慢,这是为了()

  A 保证耕地质量 B 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C 节能燃油 D 保证安全



12.学校组织同学位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使用的扁担总长1.2米,他在扁担的AB两端各挂上重物,如图所示,要让担子很快被平衡地挑起来,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

  A A0.4 B A0.5 C B0.4 D 无法确定



13.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 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C 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



14.如图是小明在体育考试中测试“引体向上”时的示意图,关于“引体向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身体悬挂不动时,机械能为零

  B 身体上 升时,重力做功,势能减少

  C 身体下降时,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D 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15.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动能相等,那么()

  A 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来源:__Z_X_X_K] 鸽子比燕子飞得快

  C 燕子与鸽子飞得一样快 D 两者速度大小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1分,24题、25题各2分,共30分)

16.人干体力活的时候,很讲究巧用力,这个“巧”字说明:人用力的时候,必须注意施力的 、的合理选择.



17.物理学中每个公式都有其他物理意义,比如:公式G=mg的物理意义是



18.如图为钩码静止时的情形,钩码受到的重力是 N,钩码受到的重力和弹簧对它的拉力是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所以拉力方向是



19.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因而在地球上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

来验证,但它是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20.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甲、乙两容器重力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等质量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P,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F;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P′,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F′



21.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 ;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 ;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法是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 来实现.



2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先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一标准大气压等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若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内外水银高度差为750mm,那么当地大气压为 Paρ水银=13.6×103kg/m3



23201491日,特大暴雨袭击我县,导致峰灵乡突发山体滑坡.滑坡涉及范围宽,山体在滑行过程中将大量的 能转化为 能,同时,滑坡山体由于 ,不能立即停下来,直接导致山数十家农户房屋垮塌,财产损失十分巨大.



24.如图所示,使用撬棒把石块1撬起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第二种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请在图中画出第二种方法中动力的力臂.



25.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

26.如图所示为一电工钳,其构造简单,功能较多,很实用.它在结构和使用上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如钳口前端有条形花纹,就用到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电工钳手柄较长,属于 杠杆(填:省力/费力/等臂);

电工钳刀口很簿,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电工钳的手柄套上带有花纹的橡胶皮的作用是





三、实验探究题(2710分,2810分,共20分)

27.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在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步骤进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原几个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28.学习了功率的概念后,小军和同学们想测一测自己上楼的功率,他们决定从一楼登上三楼,测出小组内每个同学的功率并看谁的功率最大.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2)同学们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每个同学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每个同学上楼梯的功率

3)请你帮小军设计一个测自己上楼功率的实验记录表格.





四、论述计算题(29小题8分,30小题12分,共20分)

29.去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突袭我县,致使古路初中一千多名师生被洪水围困,在危急情况下,武警官兵利用冲锋舟为学校师生开辟了水上生命线,若冲锋舟自重为0.6×104N,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5m2,吃水深度为0.5m(已知ρ=1.0×103kg/m3),求:

1)冲锋舟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3)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为保证安全,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30.某建筑工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物体A匀速上升时,绳自由端的拉力F=40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物体A受到的重力GA

2)动滑轮的总重G

3)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5000N,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提高到多少?






2014-2015 年重庆市巫溪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以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个鸡蛋的重约0.5N

  B 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约50kg

  C 人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0Pa

  D 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1000N


考点 重力大小的估测;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 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0.05kg左右,受到的重力为G=mg=0.05kg×10N/kg=0.5N.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G=mg=50kg×10N/kg=500N左右.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走路时单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S=250cm2=0.025m2左右,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 = = =2×104Pa.不符合实际;[来源:Z+xx+k.Com]

D、中学生大拇指指甲盖的面积约1cm2=10﹣4m2,大气压对大拇指指甲盖的压力大约为F=pS=1.0×105Pa×10﹣4m2=10N.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 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在湖水中划船,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人

  B 使船前进的力是桨对水的力,而水对桨没有施力

  C 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船的力,施力物体是水

  D 用桨向后划水的同时,水对桨有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桨的推力


考点 力作用的相互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使船前进的力应该与船的前进方向是一致的.

解答: 解:在湖水中划船,用桨向后划水,船桨给水一个向后的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水也给船桨一个向前的推力,这样船就能前进了.

故选D

点评: 深入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3.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A 甲图中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乙图中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C 乙图中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D 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


考点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专题 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弹性势能.

解答: 解:

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被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故具有弹性势能,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题目要根据选项,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判断要有依据,不可盲目判断.



4.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测得的摩擦力都相同

  B 在同一路面.无论鞋内是否放上铁块,摩擦力都一样

  C 只要鞋被拉动了,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D 在同一路面鞋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本题目就是考查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掌握程度,看学生能否根据各个条件判断正误.

解答: 解:A、在柏油路面和冰面上,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肯定不同,不符合题意;

B、在同一路面,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放上铁块加大压力,摩擦力也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只要鞋拉动了,但物体并未处于平衡状态,只有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等于拉力.不符合题意;

D、只要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便可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便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本题目考查学生对于平衡力的掌握,看学生能否结合平衡条件,处理影响摩擦力的相关问题.



5.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图中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增大的是(

  A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B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转动180°

  C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另一杯酒精中的同样高度处

  D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分析: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告诉我们,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在深度相同时,其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根据这些规律,可对各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 解:A、压强计金属盒上移,深度减小,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会减小,不合题意;

B、原处转动金属盒只改变了方向,而未改变深度,压强应不变,不合题意;

C、酒精的密度比水小,同一深度的酒精中压强更小,不合题意;

D、压强计金属盒下移,深度增加,压强会增大,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熟知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明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6.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考点 连通器原理.

专题 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

分析: 连通器构造特点的了解: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仪器叫连通器.

过路涵洞是上面开口,下面连通的,电热水器的水位计下部是连通的,静止时液面保持相平;牲畜自动饮水器下部也是连通的,上面是开口的.

解答: 解:过路涵洞、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器都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拦河大坝上窄下宽,因为下面受到水的压强大,拦河大坝应用的是液体压强的原理.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关键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液面静止时保持相平.



7.一块石头和一个小气球捆在一起,当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并在水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B 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C 受到的浮力不变 D 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


考点 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的压强的特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分析: 这道题目要结合压强综合进行考查,影响浮力的大小的两因素,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这里密度没有发生变化,只有看体积,而这里所知的物体较有特殊性,气球会随着深度的增加,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变形,体积也会有变化,这一点弄明白,答案便一目了然.

解答: 解:浸没于水中的石块和气球,随着继续向下运动,水的密度不会改变,但气球的体积会变化,随着水深的加大,压强增大,压力也会增大,那么气球的体积就会减小,最后浮力也会逐渐减小.

故选B

点评: 本题目考查学生对浮力压强的综合掌握,看学生能否根据题干条件,利用压强的关系来判断浮力的大小变化.



8.在一 堂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正以“假如没有了…”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假如没有了地球引力,物体的质量仍然存

  B 假如没了摩擦力,一阵微风也可以吹动停在平直轨道上的火车

  C 假如没有了力的作用,物体永远保持静止

  D 假如没有压力锅,在我国青藏高原,连面条也煮不熟


考点 质量及其特性;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力与运动的关系.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受不受引力无关;

2)没有了摩擦意味着行驶的列车不再受阻力,故用极小的力就可改变列车的运动状态;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解答: 解:A、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管有没有地球引力,物体所含的物质多少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物体的质量是仍然存在的.故A合理;

B、失去了摩擦力,列车运动时就没有了阻力,故给列车很小的力就可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即让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故B合理;

C、没有了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不合理;

D、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度较高,所以那里的气压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连面条也煮不熟.故D合理.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质量的特性、力和运动的关系、大气压等,解答本题需要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去综合分析,是一道好题.



9.以下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规律使物体向上运动的是(

  A 气球的升空 B 潜水艇上浮[来源:..Z.X.X.K]

  C 大型客机的升空 D 火箭的升空


考点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飞机的升力;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气球和潜水艇的向上运动利用了浮力,火箭的升空靠喷气产生的动力,客机的升空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答: 解:A、气球的升空,是因为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不符合题意;

B、潜水艇上浮,是因为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不符合题意;

C、客机的机翼上面凸起,下面平直,客机升空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便形成了向上的升力,符合题意;

D、火箭升空靠喷气产生的动力推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四个选项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要求较高.当然对于选择题,能选择出正确答案来是关键.



10.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

  A 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 A对桌面的压力变大,A对桌面的压强变大

  C 推力FA物体做了功,A物体所受重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D 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对A物体没有做功,A物体所受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考点 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分析: 根据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当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本身的重力,所以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增大,从而可知压强的变化,由此可判断选项AB

根据做功的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去分析选项CD即可.

解答: 解:因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其本身的重力,所以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时,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增大,所以压强应该是减小的,所以选项AB错误;

因为推力F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说推力FA物体做了功,而A物体所受重力没有在其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A物体所受重力对物体没有做功;A物体所受的支持力对A物体没有功;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和力是否做功等知识点,此题难易程度适中.是一道典型的题目.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11.拖拉机在田野里耕地时,一般都走得很慢,这是为了(

  A 保证耕地质量 B 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C 节能燃油 D 保证安全


考点 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拖拉机的功率是一定的,根据功率公式推导出 ,据此分析.

解答: 解:∵P=Fv,功率P一定,

减慢车速v,可以增大拖拉机的牵引力F

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都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拖拉机的功率不变这一隐含条件是本题的关键.



12.学校组织同学位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小强第一次学习挑担子,他使用的扁担总长1.2米,他在扁担的AB两端各挂上重物,如图所示,要让担子很快被平衡地挑起来,这时他的肩膀应放在(

  A A0.4 B A0.5 C B0.4 D 无法确定


考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同学的肩膀作支点,扁担为杠杆,由F1L1=F2L2求出距A端的距离.

解答: 解:由题知:FA=100NFB=5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ALA=FBLB得:

100N×OA=50×OB

代入数据:100N×OA=50N×1.2m﹣OA),

解得:OA=0.4m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杠杆的支点,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列方程解题.



13.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B 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C 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D 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


考点 功率的概念;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功;机械效率.

分析: 根据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分析AB选项;

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CD选项.

解答: 解: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而滑轮组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也能改变力的大小,但不能省功,故AB选项说法错误;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只说有用功,无法说明机械效率的大小,故C说法错误;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定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和功与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



14.如图是小明在体育考试中测试“引体向上”时的示意图,关于“引体向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身体悬挂不动时,机械能为零

  B 身体上升时,重力做功,势能减少

  C 身体下降时,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D 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势能增加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处的高度,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据此判断小明的势能大小情况;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判断小明做功、重力做功情况.

解答: 解:A、身体悬挂不动时,因为身体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所以机械能不为零,故A错误;

B、身体上升时,在重力的反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克服重力做功;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B错误;

C、身体下降时,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重力做功;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C错误;

D、身体上升时,克服重力做功;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距离,二者缺一不可)、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属于基础题目.



15.质量较大的鸽子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动能相等,那么(

  A 燕子比鸽子飞得快 B 鸽子比燕子飞得快

  C 燕子与鸽子飞得一样快 D 两者速度大小无法比较


考点 动能大小的比较.

专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动能相等的两个物体质量越大,速度就越小.

解答: 解: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鸽子与燕子动能相等,鸽子的质量较大,燕子的质量较小,所以燕子的速度大,飞得快.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动能的影响因素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二、填空题(每空1分,24题、25题各2分,共30分)

16.人干体力活的时候,很讲究巧用力,这个“巧”字说明:人用力的时候,必须注意施力的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的合理选择.


考点 力的三要素.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根据此知识来分析.

解答: 解: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把它叫做力的三要素.人干体力活的时候,注意到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产生效果的影响,“巧用力”会省力、省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故答案为:大小;方向;作用点.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记住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17.物理学中每个公式都有其他物理意义,比如:公式G=mg的物理意义是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考点 重力.

专题 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约为9.8N/kg,其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是9.8N

解答: 解:

G=mg中,G代表重力,m代表质量,g=9.8N/kg

公式G=mg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8.如图为钩码静止时的情形,钩码受到的重力是

3.2

N,钩码受到的重力 和弹簧对它的拉力是

平衡力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所以拉力方向是

竖直向上


考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平衡力的辨别.

专题 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 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用来直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读取它的示数时要明确分度值,并先看大格,再看小格;物体静止,说明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拉力的方向.

解答: 解:

图中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钩码受到的重力为3N+0.2N=3.2N

对钩码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它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弹簧测力计对它的拉力,一个是它自身的重力,物体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因此,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因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故答案为:3.2;平衡力;竖直向上.

点评: 了解弹簧测力计,学会正确读数,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一点,其实弹簧测力计上直接显示的不是物体的重力,而是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只不过这两个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19.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因而在地球上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

实验

来验证,但它是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考点 牛顿第一定律.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本题用到物理学方法“推理法”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只能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

解答: 解:由于实际上不存在不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因而在地球上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直接用实验得出,是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的(实际上不受摩擦力的物体根本不存在),是利用了实验推理法形成的.

故答案为:实验.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对“推理法”的实验过程认识,属于基础题.



20.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甲、乙两容器重力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等质量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P,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F;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

P′,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

F′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 比较思想.

分析: 从题中信息获知:两容器重力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等质量同种液体;两容器的形状不同,甲是口大底小,乙是口小底大;

在两容器中注入等质量同种液体后,甲中液体深度小,乙中液体深度大,即:hh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用p=ρgh计算,压力用F=ps计算;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用F=G计算,压强用p= 计算.

解答: 解:由题意知:hh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p=ρgh;所以:pp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pSF=ps;所以:FF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因为重力相等所以压力相等;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由P= 知:F相等,s相等,所以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

点评: 考查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计算,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压强时,先计算压强p=ρgh,再计算压力F=ps;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与压强时,先求压力F=G,再求压强P=



21.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

蜡烛、木块

;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

往小瓶里装满水

;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法是

往水里加盐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

浮力(液体的密度或排开液体的体积)

来实现.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简答题.

分析: 本题考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物体要想漂浮于水面,则重力应等于浮力;若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将沉在水底.

解答: 解:要使物体上浮物体所受浮力应大于重力,几种物质中蜡烛和木块浮力大于重力,故会上浮;

小玻璃瓶中如果装满水,则重力大于浮力,瓶子会下沉;

要使鸡蛋上浮,应改变浮力,由F=ρgV得,增加液体密度可以使浮力增大,故可以向水中加盐;

由以上可知,要控制物体的浮沉,可以通过改变重力和浮力来实现.

故答案为:蜡烛、木块;往小瓶里装满水;往水里加盐;浮力(液体的密度或排开水的体积).

点评: 改变物体的浮沉情况可从两方面考虑,改变重量或改变液体密度.



2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先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一标准大气压等于

760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若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得管内外水银高度差为750mm,那么当地大气压为

99960

Paρ水银=13.6×103kg/m3


考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专题 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实验测定了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然后根据公式p=ρgh计算出一个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

解答: 解:首先测出大气压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76cm

水银柱的高度为750mm,此时的大气压值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750×10﹣3m=99960Pa

故答案为:7609996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大气压强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和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23201491日,特大暴雨袭击我县,导致峰灵乡突发山体滑坡.滑坡涉及范围宽,山体在滑行过程中将大量的

重力势

能转化为

能,同时,滑坡山体由于

惯性

,不能立即停下来,直接导致山数十家农户房屋垮塌,财产损失十分巨大.


考点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惯性.

专题 运动和力;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 1)高处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 解:山体在滑行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滑坡山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故答案为:重力势能;动能;惯性.

点评: 分析能量的转化首先要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具备的特征,然后看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小,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大,最后判断出能量转化的方向.



24.(2 分)如图所示,使用撬棒把石块1撬起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A

点;第二种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请在图中画出第二种方法中动力的力臂.


考点 杠杆及其五要素;力臂的画法.

专题 简单机械.

分析: ①杠杆的支点是指杠杆围绕转动的固定点,因此,找到在杠杆转动时,那个不动的点尤为重要.

根据力臂的画法进行分析,即过支点作动力作用线的垂线段.

解答: 解:①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A点转动,因此A为这时的支点;

同样,当沿DN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C点转动,因此C为此时的支点,过C向动力作用线ON作垂线L1就是动力的力臂,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A;动力的力臂如上图.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出杠杆的五个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25.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考点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

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动滑轮,再绕过定滑轮,这样反复,共有两段绳子承担阻力;

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这样反复,共有三段绳子承担阻力.

本题中,要求最省力,即承担阻力的绳子数最多的一种,即第二种.

解答: 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

点评: 本题画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左边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3分)

26.如图所示为一电工钳,其构造简单,功能较多,很实用.它在结构和使用上应用了不少物理知识,如钳口前端有条形花纹,就用到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电工钳手柄较长,属于

省力

杠杆(填:省力/费力/等臂);

电工钳刀口很簿,用到的物理知识是

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电工钳的手柄套上带有花纹的橡胶皮的作用是

使接触面变粗糙增大摩擦


考点 杠杆的应用;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①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都能增大压强.

增大摩擦的方式有两种: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 解:①电工钳手柄比较长,使用时动力臂比较长,是省力杠杆;

电工钳刀口很簿,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电工钳的手柄套上带有花纹的橡胶皮的作用是使接触面变粗糙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①省力;②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③使接触面变粗糙增大摩擦.

点评: 一把小小的电工钳包含了导体、绝缘体、压强、摩擦力,杠杆5个知识点.一定留心生活,在生活工具上寻 物理知识,这是中考的热点.



三、实验探究题(2710分,2810分,共20分)

27.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小刚在学习了该原理后思考: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难道只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吗?于是他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可能还跟物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选取了两块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铁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果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在关,小刚应该选取图中的

ABDE

步骤进行对比,小刚已经知道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那么根据他所选择的原几个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知道铜块所受到的浮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铁块所受到的浮力.由此得出所受的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密度

无关

(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刚根据图中BCD三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物体浸入液体中深度的增加,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在变大,于是他就得出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你认为小刚的结论是

错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没有控制变量,必须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考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要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应控制其它变量不变,改变物体的密度;

读出铜块和铁块的重力、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受到的浮力,然后比较浮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深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解答: 解:

1)①要验证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就必须控制除密度以外其他物理量相同,要算出最后的数据就得前后对比,

所以我们选择ABDE这几组来验证,

由称重法得,F浮铁=G1﹣F1=4.0N﹣3.5N=0.5NF浮铜=G﹣F2=4.4N﹣3.9N=0.5N

F浮铁=F浮铜,说明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无关;

2)而在BCD三步的对比分析中,小刚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物体没有浸没时,深度变化的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在变化.错误在于没有控制变量,必须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

1ABDE;等于;无关;

2)错误;没有控制变量,必须在排开液体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点评: 本题目考查了学生对浮力的掌握程度,并且考查学生能否灵活应用控制变量法.



28.学习了功率的概念后,小军和同学们想测一测自己上楼的功率,他们决定从一楼登上三楼,

测出小组内每个同学的功率并看谁的功率最大.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

台秤,卷尺,手表

2)同学们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B

A.测出每个同学的质量或体重

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

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

D.测出每个同学上楼梯所用的时间

E.算出每个 同学上楼梯的功率

3)请你帮小军设计一个测自己上楼功率的实验记录表格.


考点 功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 实验题;设计与制作题.

分析: 上楼就是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我们可以用台秤测出自身的质量,根据G=mg求出重力,用皮尺测出楼高.

根据W=Gh求出上楼时所做的功.

用秒表测出上楼的时间,根据 求出上楼的功率.

解答: 解:(1)要测量同学们的质量,要用台秤或磅秤;要测量楼高就要用卷尺;要测量登楼时间就要用秒表.

2)需要测量的是同学们的质量或重力、楼高、上楼时间,不需要测量的是楼梯的长度.

3)记录数据的表格要涉及到质量或者体重,上楼时间,楼高和上楼功率.

故答案为:(1)台秤,卷尺,手表.

2B

3

点评: 此题是功率的一个实验测量题.功率是无法直接测量的,我们要知道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四、论述计算题(29小题8分,30小题12分,共20分)

29.去年夏天,一场特大暴雨突袭我县,致使古路初中一千多名师生被洪水围困,在危急情况下,武警官兵利用冲锋舟为学校师生开辟了水上生命线,若冲锋舟自重为0.6×104N,满载时排开水的体积为1.5m2,吃水深度为0.5m(已知ρ=1.0×103kg/m3),求:

1)冲锋舟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多大?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3)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为保证安全,冲锋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考点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浮沉的应用.

分析: 1)已知冲锋舟吃水的深度和水的密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计算冲锋舟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2)已知排开水的体积、水的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ρgv计算冲锋舟受到的浮力;

3)冲锋舟漂浮在水面上,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力=G计算所有人的重力,然后再利用G=mg计算出m,再除以60kg即可得出承载的人数.

解答: 解:(1)冲锋舟底部0.5m深处所受水的压强为p=ρgh=1.0×103kg/m3×10N/kg×0.5m=5×103Pa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为Fgv=1.0×103kg/m3×10N/kg×1.5m3=1.5×104N

3)冲锋舟满载时,设人的总重为G,有G+G=F

即:0.6×104N+G=1.5×104N

求得:G=0.9×104N

由题意知G每人=mg=60kg×10N/kg=600N

所以冲锋舟最多能承载的人数为

n= = =15(人).

答:(1)冲锋舟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5×103Pa

2)冲锋舟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1.5×104N

3)假设每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为保证安全,冲锋舟最多能承载15人.

点评: 本题难度大,考查了液体压强公式、浮力的计算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公式、物体的浮沉等内容.要求学生要灵活的运用公式计算解决问题.



30.某建筑工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物体A匀速上升时,绳自由端的拉力F=40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物体A受到的重力GA

2)动滑轮的总重G

3)若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M=5000N,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提高到多少?


考点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专题 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 1)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可以发现,题目中没有物体上升的距离,也没有绳端上升的距离,却已知机械效率为75%,故需对机械效率公式进行推导为n为拉重物的绳子段数),利用此公式进行求解.

2)因不计绳重和摩擦,故拉力F= G+G

3)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故要提高机械效率,可以增加有用功,即拉更重的物体;或减少额外功,如减小动滑轮重力、加润滑油.

解答: 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有5段绳子在拉重物.

可得GA=nF•η=5×4000N×75%=15000N

2)由F= G+G)可得G=nF﹣G=5×4000N﹣15000N=5000N

3)在滑轮组不变的情况下,要使机械效率达到最高,就必须在绳子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提起最重的物体,即求拉力为5000N时可以提升的物体重.

G=nF﹣G=5×5000N﹣5000N=20000N

此时

答:(1)物重15000N;(2)动滑轮重5000N;(3)机械效率最高可以达到8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①在不知重物移动距离和绳端移动距离的情况下,如何对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相应的推导;②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