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pe1

江苏省洪泽县黄集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Shape2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Shape3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A

【考点】对外开放

【解析】【分析】我国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A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下面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的是(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Shape4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农民翻身做了主人                                              Shape5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A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项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是在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不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符合题意;
B项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不符合题意;
C项农民翻身做了主人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不符合题意;
D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是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的根本原因是(    

A. 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革                      Shape6 B.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C. 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                                Shape7 D. 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

【答案】B

【考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由于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A项建立了新中国,开始进行新的改革不是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B项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
C项农民没有土地,生产力落后不是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是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

4.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Shape8 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Shape9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答案】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的意义。

5.20183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回顾历史,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        Shape10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十二大                                                         Shape11 D. 中共十一界三中全会

【答案】B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诞生了中国第一部宪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6.我国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只发展重工业          Shape12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Shape13 C.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Shape14 D.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答案】B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投资比例来看,工业所占的比例最大,而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说明了我国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联系所学知识,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A项只发展重工业说法错误,和题干中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说法正确,体现了题干中材料内容,符合题意;
C项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说法错误,和题干中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说法错误,和题干中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的重心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 1950—1955              Shape15 B. 1953—1957              Shape16 C. 1953—1958              Shape17 D. 1952—1957

【答案】B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向全国人民宣布,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像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B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8.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主要原因(   

A. 消灭剥削阶级      Shape18 B. 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Shape19 C.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      Shape20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项消灭剥削阶级是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不符合题意;
B项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和一五计划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确立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符合题意;
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 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Shape21 B. 深化了改革开放
C. 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Shape22 D.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D

【考点】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分析】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A项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不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
B项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
C项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不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
D项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

10.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这一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点(   

A.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Shape23 B. 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C.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Shape24 D.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答案】A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A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1.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Shape25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Shape26 人民公社食堂
Shape27 土地改革
Shape28 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

A. ①②④③                           Shape29 B. ②③①④                           Shape30 C. ④②③①                           Shape31 D. ③①②④

【答案】D

【考点】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①农民加入合作社是1953——1956年;
人民公社食堂是在1958年;
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
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是在1978年以后;
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二、非选择题

12.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他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响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进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盛大的群众游行……

1)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今天指哪一天?材料中事件发生在什么地点?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中奏响的歌曲《》是什么?28象征着什么?

【答案】1194910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义勇军进行曲》28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的28年。

【考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1194910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21949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所以材料中奏响的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28代表从1921—1949年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故答案为:(1194910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义勇军进行曲》28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的28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开国大典的相关知识。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车辆制造等,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约963%,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

时间

1958

1959

1960

1961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2)材料二中局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中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60倾错误使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减少,这时期两次严重的倾错误分别是什么?1961年粮食产量有所回升,原因是什么?

【答案】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意义: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两次错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国家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考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联系所学知识,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2)本题考查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本题考查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挫折,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出现严重困难。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努力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偏差,调整工业生产计划指标;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2)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意义: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两次错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国家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相关知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基于世情党情国情凝聚而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发挥着强有力的引领作用。

1)材料中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梦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答案】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考点】中国梦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2)本题考查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本题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本题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的关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和必经的发展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和前提,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故答案为:(1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提法,包括: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四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