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爱莲说参赛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篇一:《爱莲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____,来自北关镇第二初级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学习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习方法
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学习等学习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四方面:说学习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习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习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蕃( ) 濯( )清涟( )亵( )玩 ????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篇二:爱莲说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文特点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材的作用:定篇
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 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中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以教师的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要做到简单、明确,及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者及文本简介:
对作者几文本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难字词
步骤: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笔画出难读难写的字词,注音,教师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掌握诵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诵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着重于短文中的骈句和排比句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和点评。
4、研究课文,解决问题
步骤:先给学生3分钟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
然后分步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出表现在哪里?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语句表达了莲花什么样的特点?
(3)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段议论了些什么呢?找出议论莲花的句子。
(4) 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5) 作者写莲,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
(6) “噫”是个感叹词,作者在感叹什么呢?
(7) 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作者菊牡丹莲各是什么态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的背景,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5、 总结
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君子的思考,并延伸至自我道德修养的思考。然后,做一课外练笔,把思考所得写出。最后再一次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 —君子者,何人?
体态香气 ——正直通达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篇三:爱莲说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思路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
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景。
2、导入语:现代人都喜欢互赠花,大家都知道哪些,每个节日送什么样的花,如果要你送花要送什么呢?你认为不同的花代表了不同的志向和爱好要求,所以我们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宋代的周敦颐最喜欢莲花,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二)诵读感知
1、解读标题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2、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3、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章作者的语气。
4、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
点拨。
(三)品读课文
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分小组谈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归纳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一语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语句呢?
(4)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5)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拓展
1、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3、让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诗文作品,张贴于学习园地。
最后做限时作业
篇四:爱莲说 说课稿 参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我是来自中文学院的XXX,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现在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理解
《爱莲说》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文言文,单元目标: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学习这篇课文,最大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修养,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再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和作者生平;掌握 “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塑造君子人格。
(三)、重点难点
《爱莲说》这片课文篇幅短小,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但是对更深一层次思想内涵,要准确地把握会有些难度,而学习本篇古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领会文章的内涵、养成正直操守的价值观,因此我把把理解“莲”的美丽形象,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理解课文的寓意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难点。
(下面进入教法分析)
二、说教法
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此外还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我主要介绍质疑讨论法)
质疑讨论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有思考就有疑问,有疑问就会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所以我成立四人小组,小组内部发问质疑,共同探讨。作为教师的我,也会在教室来回走动,掌握学生的动态,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质疑讨论中去,及时给予学生点拨和学法的指导。
(接下来进入本次说课最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导入情景,用有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这是一组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莲花图,通过播放这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莲花的外在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探究莲花的内在美。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佳句,有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宋代,还有一位文学家周敦颐,他对莲花也是赞美有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介绍课题和作者 (衔接语:接下来,我会介绍课题和作者。告诉学生“说”指的是什么。然后简单介绍作者周敦颐,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对他的评价“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二)篇章诵读
1、示范朗诵 教师配乐朗读,我在做示范朗读前,会要求学生在文中标注难读的字词以及停顿。
2、学生朗读 自由朗读以熟悉课文、疏通文意为目的;还会请学生单独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齐读,全班参与,班级学习热情高涨。
(三)疏通文意 (紧接着,进入疏通课文环节,在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我会出示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1、识记和理解重点字词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文翻译 用两人一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互相探讨完成对课文的翻译,同时,我会适时地给学生做点拨和指导。最后用3分钟明确答案和做归纳总结。
(四)赏析课文(下面进入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相结合,使学生逐步获取信息和新知识,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我会引入探究内容:
1、作者为什么唯独喜爱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
3、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君子)既然这样作比,莲花具有哪些君子人格?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③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以上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透析问题的实质后,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内涵。最后很自然地提出“托物言
志”的手法。总结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文章除了写莲,还写了菊和牡丹,分析作者对菊和牡丹的情感态度。
5、作者为什么在写莲花的同时,还要写菊和牡丹?(从写作技巧方面找原因)
(衬托——正衬和反衬)
(探究完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同时还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进行了赏析。)
(分析完课文,马上进入总结环节)
(五)总结课文:(我会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文仅用119个字,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品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莲花的朴素美,文章的语言美,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美。作者这种高尚的人格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六)布置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点明所爱之物,所托之志。(练习目的是:巩固“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这项训练有深度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学生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分析,辩证地看待这种矛盾。)本文中,牡丹是属于反面形象,是贪慕富贵、追名逐利的象征,但是在许多文人的笔下又有“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许多赞美牡丹的佳句,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大家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四、板书设计 (下面就是本次说课的最后一个部分——板书设计,我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篇五:爱莲说说课稿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思路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指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思考”。 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加强了课文的朗读环节,以语气作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带动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以“荷花”为题材的中国画,创设教学情景。
2、导入语: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发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中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诵读感知
1、解读标题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2、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顿节奏和重音。
3、领读,由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句一句的读,体会文章作者的语气。
4、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体会句中关键字词表达的感情。
5、男女同学各一名代表朗读,针对学生朗读情况,学生自评,教师适当点拨。
(三)品读课文
1、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句意,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有关难字难句的问题。
3、课堂练习: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4、分小组谈论回答以下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评和归纳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一语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3)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语句呢?
(4)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5)文题是“爱莲说”,而文中却三次提到“菊”、“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本设计力求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材料,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师生共同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延伸拓展
1、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爱莲说》中的哪一句,并谈谈自己对这一句的理解。
3、让学生收集有关“荷花”的诗文作品,张贴于学习园地。
七、课后反思: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习:
以“我爱 ,因为它 ”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 2、背诵、默写课文 3、完成课后问答题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
如下:
1、知识和技能:理解本文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转曲折、摇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我设计以诵读为主,引领合作为辅,达到当堂成诵,品味文章美点,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体会文章的审美情趣为本课的重点。文章衬托手法的运用定为本文的难点。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激发学生阅读文言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重在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如下:
1、朗读教学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
2、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学重点在互动中拓展开来,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我设计了通过观赏莲花、菊花、牡丹图片,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1、结合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学习,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指导议读质疑、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4、迁移法:使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向课外,培养人文素养,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从现实中寻找例子,学会课文与社会的联系。
四、说程序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莲花、菊花、牡丹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莲花有何可爱之处?
(再从电脑屏幕显示几幅近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2、指导朗读,突破重点
第一轮:请几位同学朗读(师生简单评价)。
第二轮:各组推出一名同学朗读竞赛。
第三轮:读出感受、读出画面 (配乐朗读,激发兴趣)
通过配乐(古筝独奏曲《高山流水》)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体配音朗读)。
请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3、设疑质疑,品味探究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探究学习的内容)
(多媒体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花的句子。
(2)作者把莲花比做什么?表现莲花的哪些品格?
(3)你是怎样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三种花喻三种人,三种人的处世态度,我们如何看待等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4、知识迁移,课后延伸
(1)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两句话。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3)课外辩论会:甲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莲那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乙方:当今社会,做人要像牡丹那样富贵显赫、名利双收。(第三个作业视教学条件和时间而定),反馈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说应用
一、教学目的
1、知识: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2、能力: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德育: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4、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5、目标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一课字词
(二)由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让学生读自己查阅的关于赞美莲花的文章或片断(5分钟)。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板书课题和作者),看他是怎样抒发对莲花的赞美之情的?
(三)作者简介(见课文下注释)
(四)解题:“说”,是一种古代文体,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很讲究辞采,跟现代杂文或杂感相近。作者到底抒发了对莲花的哪些喜爱之情呢?
(五)请听课文朗读的录音,给生字注音。
(六)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理解文意。
“甚”“蕃”“独”“予”“濯”“清涟”“妖”“蔓”“益”
“净”“植”“亵玩”“隐逸”“鲜”“宜乎”
(七)学生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
(八)分析课文。
1、课文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予独爱莲?
①“我”为什么独爱莲?因为莲的形象和品质。莲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比喻了怎样的人格和气节?
7个短语
让学生先翻译这7个短语,再说比喻意。
教师归纳:文中对莲的描写包括7个短语,句句写莲,而又语语喻人。写莲的可爱形态,也就是写君子的高尚气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是莲花的洁身自好,不以妖艳取悦于人。比喻了人既不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茎挺直独立,决不旁逸斜出。喻人的胸襟磊落,豁达正直,不结党营私。
“香远益清”——写莲的芳香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而越发清香扑鼻。喻人的美德可以流芳百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亭亭玉立,纤尘不染,任人观瞻,而有凛然不可侵犯的风姿。喻人的庄重仪态,高尚气节,威武不屈,令人敬重。
这7个短语从七个方面写莲,合起来描写莲的整体形象。充分说明了“予独爱莲”的原因。同时也为下一部分抒发感慨作了有力的铺垫。
②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可听一句朗读录音跟读一句)
③再引导学生开展背诵竞赛,3分钟背下的加分。
2、学习第二部分
①第二部分写了什么?莲花的比喻意义。
②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的?衬托手法。从菊的“隐逸”来旁衬;从牡丹的“富贵”来反衬。③概括莲花高尚品质的一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小结:本文采用以花喻人的写法,以“花之君子”一语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表明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九)作业:192页二、三;默写全文
三、目标形成性检测内容,实施手段及方法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投影):
可爱者甚蕃;濯涟清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回答:用原文回答为什么说“莲,花之君子者也”?(7个短语)
莲花的这些品质比喻了哪些人格?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
2、教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亵(xiè) 噫(yì) 鲜(xiǎn)有闻
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3、整体感知
学习第一小节
(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
“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
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
(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可爱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 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
“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
(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二段,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学习第二小节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以为,认为
抒情 “噫”:唉,叹词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隐逸者 ]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
富贵者 —
君 子
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4、讨论体悟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五、背诵全文
教学目标 :
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 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 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 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 研读课文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学生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
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 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七、 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疏通文言语句,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3、了解本文对比烘托的写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学法点悟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整体感知
“说”,古代文体之一,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作者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解惑: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质疑: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解惑: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质疑:“我”爱莲花什么呢?
解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质疑: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解惑: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质疑:怎样理解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解惑: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语言揣摩
1. 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提示: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2. 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提示: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3.“陶后鲜有闻”一句中,“鲜”应该读iǎn,还是iān?
(提示:“鲜”在这里应读“iǎn”意思是“少”的意思。)
4.“香远益清”的“益”是什么意思?请你找一个成语,里面的“益”和这儿是意思相同的。
(提示:“益”是“更加”的意思,“精益求精”的“益”是同样意思。)
5.你怎样理解“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
(提示: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文章又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
(提示: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研究课题
1、 相关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县人。有《周元公集》。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在南康郡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
2、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封建时代的君子形象对我们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养有一定的启示。试着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学习本文,要着重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的词、语、句,注意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背默文中的名句。
基础巩固集练
一、 文学常识填空
《爱莲说》选自 ,作者, 代 家。“说”是古代的一种 ,用以陈述作者对 的观点。
二、 字音字义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颐( ) 蕃( ) 淤() 濯( ) 蔓( ) 亵( ) 鲜( ) 予( )
2. 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3分)
⑴蕃 ⑵妖 ⑶濯 ⑷亭亭 ⑸亵 (6) 香远益清
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蕃( ) 亵( )
番( ) 蛰( )
藩( ) 衷( )
幡( ) 裹( )
三、 语言积累
翻译文言语句。
1.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朗读背诵
1. 注意骈句的特点,划分句子的节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 根据提示填空。
(1)本文的中心句是 。
(2)描写莲的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 ;描写莲的姿态的句子是 , 。
(3)洛阳牡丹盛会,观赏牡丹花的人很多,可用《爱莲说》中的句子来形容,应该是 。
五、问题探究
1 . 下列句式各有什么特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提示:这是判断句。这三个分句分别用“者也”表示判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提示:这是一个被动句,染,被污染。)
2. 请说出本文的句式语言特点。
(提示:句式语言特点:①句式多样,或骈句。或散句;或长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独词句。②语气多变。或陈述,或疑问,或感叹。③节奏和谐。“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韵脚交错分布,错落有致。④表达方式多样。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一个“爱”字连缀全文,文笔简练,情感丰富。)
六、欣赏评价
1.本文既是写莲花的为何又写菊花、牡丹,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课文中写菊花、牡丹的句子用意是: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这是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
[提示: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文中用疑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借反问语气感慨君子太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爱莲说参赛一等奖说课稿这篇文章共72636字。
《不一样的你我他一等奖说课稿》:1、不一样的你我他一等奖说课稿 《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一课中的内容,课文通过“自画像”“不一样的你我他”两个方面进行活动提示,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
《《散步》课堂一等奖说课稿》:1、《散步》课堂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