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优等生真能让人无忧吗
文/万咏英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成绩面前论英雄”之风盛行。在这种背景下,优等生身上的光环遮住了其自身的瑕疵。于是,许多教师认为优等生求上进、成绩好,管理起来轻松无忧。应该说,这种认识如果只停留在一定层面上来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优等生身上的问题很多,只不过其更具有隐蔽性。优等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规与守规相悖
我一直带优生班,每一届学生入校时,都积极参与班规的制订,他们都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然而,在执行自己制订的班规的过程中,却不断发生摩擦。究其原因,小学时,这些学生分散在不同学校的不同班级,他们都是班级的“宝”,相对其他学生,他们表现较好,即使不好,优生的身份也可让他们免于“制裁”。如今,优生集中了,“优待”没有了,当处罚摆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他们都希望规则只制约别人而宽待自己。
二、独立与依赖共存
优生受到方方面面的呵护较多。家里父母包揽一切,学校老师宠爱有加,除了学习,他们很少独立应对一些事情。因此,他们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能力较弱。然而,到了中学之后,由于青春期心理的发展,他们开始渴望独立、羡慕自由,不愿意再做父母面前的乖宝宝、老师面前的乖学生。他们将顺从看作懦弱,将叛逆看成有个性。这种想独立又摆脱不了依赖的心理矛盾,使得他们青春期的叛逆性更明显。
三、自我与他人矛盾
优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一种众星捧月的位置,习惯于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集中在一个群体中时,由于互不相让,更容易因一些小事而产生摩擦。虽然他们也懂得宽容的道理,但是,一旦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他们首先想到的还是自己。
四、自尊与自卑冲突
优等生自尊心、进取心强,喜欢争强好胜,希望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强。这些是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但是,如果在前进中受挫,他们更易于自卑,由过去的自信、自尊转向自我怀疑,很难面对失败。过去的荣耀、父母的期望、他人的评论……这一切会使他们的思想走向偏激,加上青春期的自闭,会产生很多心理障碍。
五、纳己与纳人碰撞
优等生比较自傲,他们能悦纳自己却不易悦纳他人,尤其对于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他们更易于嫉妒。面对他人的成绩,他们内心焦虑,外表却表现出不屑一顾。妒忌有时是一剂良药,有时却是一杯苦酒,有时是动力,有时又可能转化成嫉恨。
以上是优等生最明显的几组特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将目光停留在优生的成绩上,更要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实施自己的教育策略。如对于顽皮型优生,教师可采用“棒打七寸疗伤法”;对于易自卑型的优生,教师就得运用“和风细雨悄润物”的方法;对于自傲型优生,教师则可采用“不冷不热隔离法”;对于边缘型优生,教师可用“名人名言励志法”……我们要为优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对优等生,老师也要为其多忧!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