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网>后进生转化>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下载全文

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的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是其一生的经验积累,其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第六条,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对“后进生”的工作,认为“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下面就书中所言,结合本人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也谈谈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

  一、要扩大“后进生”阅读范围,发挥其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后进生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后进生”是绝对行不通的。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但在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是“后进生”的客观存在。如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要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

  怎样使学生愿意学习?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生愿意学习,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让他们经常不断地亲身感觉和体验到运用知识的快乐。”在这里,两位大师的见解可谓不谋而合。可见,阅读又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基础不一,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子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能力被扼杀。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不能说“后进生”的学生就无可救药,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堂上,能巧妙地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激发每一位学生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能,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

  二、要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说:“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肌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感情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在他看来,找出“后进生”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在了解“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区分其类型,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也就是我国古代孔子早就提出的因材施教。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点的“后进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应从激发“后进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后进生”。要深入细致地调查后进生“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后进生的表现多种多样,产生差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差在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差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不良上,有的学生差在不掌握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差在缺乏学习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上等等。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刘小雨,学习成绩较差,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和解方程老是不会做。我认真地在卷面上查找他所做的题错的原因,然后耐心地给予讲解,但是当时好像会了,过一会儿就又不会做了,还像原来的样子,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他差的原因是对学生缺乏认识,不爱学习,在学校混一天算一天,而我却一味地给他补习基础知识,怎么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就用各种方法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手工课,我教学生用纸折小船,第一遍许多学生都跟不上,不知怎样动手,急得直嚷嚷,但刘小雨同学只看了一遍,就很快折出来,借此机会,我郑重地表扬了他,我发现他的眼里充满自豪。听课也认真了,很少走神了,学习也进步了。由此可见,作为老师,要善于捕捉,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学生,让其感到老师并不是看不起差生,而是在老师眼中:“我能行。”这样,他们就会发光。

  三、要用爱心去关爱“后进生”,促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潜在的力量。”人不论大小,都有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尊重后进生,让他们树立信心,因后进生缺乏自信心,充满自卑感,活动不集中,理解较慢,表述混乱,知识迁移能力差,做事经常出错。我班有一个叫李鑫晨的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但每次回答的结果,正确的答案甚少,如像答非所问,简直就是对牛弹琴。刚开始,我非常生气,总想狠狠地批评他,但批评不管用,仍然是涛声依旧,我就慢慢思索着,怎么才能转变他的这样学习习惯呢?班主任工作 后来,我在课堂上发现他出错,就此时恰当的引导、点拨、释疑、解惑,无疑是在最佳时机注射了一支强力的催化剂或预防针,使教学丰富多彩、事半功倍。老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所犯的错误,用爱心和耐心引导他们自已走过“曲折”,解决问题,错误也就成了后进生进一步发展的垫脚石。这诚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只有用耐心、爱心进行教育才能促进他们的改变,要反复抓,抓反复,我深知: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难以奏效的。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师德的最好阐释。“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如果教师没有爱,没有责任,怎么会和学生有融洽的关系呢?作为教师,唯有心中充满爱,充满了责任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也只有充满爱心和责任心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有效的课堂。

  四、要充分调动家长、社会一同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与家长只有一致合作,才会形成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长,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教育的作用将会受到干扰、削弱,甚至抵消。”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我们往往会亲自出马,孤军作战,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后进生的产生,不仅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也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关系。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的。教师要学会当“导演”,充分调动社会、家庭、同学及学生的亲戚朋友等各种力量一同参与到转差工作中,营造好的转差环境,如我班学生王悦,她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在她小的心灵里有了阴影,性格孤僻,不团结,不信任同学,更不爱上学,学习成绩极差。这样家人就更不喜欢她,造成恶性循环。我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让其他的同学主动接近她,和她友好相处,让其感到集体的温暖。另外,对她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并及时转告家长,让家长对她有信心,渐渐地,她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了,家长也越来越关心她。最让人高兴的是学习成绩原来不及格的她,成为一名学习优秀的学生。近期每次测试都打九十多分,有一次还打了一百分。难道说这不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吗?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过于简单,要么打,要么骂,或者罚,根本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为他们介绍家教成功的范例,纠正他们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所以,作为授课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而努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因,转变也不能立竿见影。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只有反复地进行教育,相信“后进生”这块连苏霍姆林斯基都认为“难啃的骨头”会变得前进、上进。

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班主任论文: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如何与后进生家长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

×

您可以

加入会员无限下载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

由于资源过大,请根据需求自行前往百度网盘提取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