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全文
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如何学好历史呢?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重大历史事件:国防建设(华东军区海军、“辽宁号”航母、歼5、导弹部队、五大战区、五大军种)、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承办APEC会议、加入WTO)
第15课 钢铁长城
1、海军 :①新中国成产前,第一支海军建立(华东军区海军)★。②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了导弹驱逐舰;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并于1974年装备我国海军。 ③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交接入列。★
2、空军:①1949年11月,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蒋道平)②1956年自行仿制歼5型歼击机,开始走上国产化道路★。
3、导弹部队的发展:①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任务;②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称第二炮兵)★;③2015年,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
二、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古田会议,强调加强军队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强军提供保证。2、2016成立五大战区:即东、西、南、北、中部战区。3、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4、中国国防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亚非万隆会议★★★①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②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③意义: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①时间:1971,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②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①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②步骤:乒乓外交(1971.4、小球影响大球)→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意义)。(1972.2)→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③阻碍中美改善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④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改善了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全方位外交:(1)原则: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策略:①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②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④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3)布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4)成就:(见下面整合处第3点)。
★★★【整合】简述建国以来中国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0世纪50年代:①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②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0世纪70年代: 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1972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③1972年,中日建交。★★★
3、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2001年(上海)、2014年(北京)承办APE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加入WTO;2016年举办二十国领导人峰会(杭州)、2017年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谈、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厦门)。★★★
4、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新型外交理念: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启示:国家利益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晴雨表;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初中历史巧记人名、地名、年代。
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1.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
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同学们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
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同学们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总之,记忆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和再创造的过程,只要用心思考,就会找到学习的捷径。
中国历史初二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1.历史初二下册知识点
2.初二历史下册全部必背知识点,搞定它搞定期末考试!
3.初二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4.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必背知识点整理
5.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与总结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加入会员打开微信扫码支付